“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小米公司走过了12载春秋,从一家网红公司起步,一步步披荆斩棘,终成一代行业巨头。尽管其发展历程充满了争议,但不可否认,小米的成功来源于它特立独行的商业逻辑——通过适当取舍,推出拥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并以此牢牢锁定住他们的拥趸。时至今日,这套逻辑也正在被一众后来者学习与借鉴,并由此孕育出了新的萌芽。在我看来,“水月雨”就是在市场的锤炼与摸爬滚打过程中,逐渐“米”化的。
如今,水月雨终于涉足最吃力不讨好的头戴式耳机领域,推出的动圈大耳Void空鸣作为“年轻人的第一款头戴耳机”,以极具竞争力的千元价格,做出了“破格”的听音体验;平板大耳VENUS启明星身为进阶之选,拥有顶尖的单元配置,却将售价控制在3000元的“甜品”区间,堪称降维打击;而静电大耳MOONZERO也呼之欲出,五千元左右的售价对于静电耳机而言同样极具性价比。这样齐头并进,以性价比为先锋,紧抓核心体验的思路,颇有几分“红橙蓝绿,分庭抗礼”时期小米的影子。当然,面对更为挑剔的HiFi发烧友,水月已经上市的这两款大耳机同样在外观造型与细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米氏风味儿”。
由于空鸣定位面向的是更为宽泛的消费级音乐爱好者,因此,空鸣的外包装采用了相对简洁、明快的纯白色调,更加符合年轻大众消费者的审美。一头粉色长发、身着水手服的水月姬,正遥望着远处的天空。一阵微风拂面,秀发与裙摆随风飘扬;从云层中钻出一架客机,正驶向远方。女孩儿就这样凝望着,她究竟是想起了往事,还是正在目送好友远行?整幅画面总能让人想起新海诚动画中的某个分镜,《你的名字》、或者《天气之子》?其实都不重要,借由立绘产生共鸣来拉进彼此的距离,这或许才是他们想要的。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认识这款耳机?那自然是把自己的技术细节与频响曲线统统印在包装盒的背面咯,水月雨深谙此道。但这里还需要稍加解释:首先,“内磁式”磁路的优化效果,需要结合右侧的两幅图片一块理解。高性能的磁铁被镶嵌在一个金属框架之内,可以让生成的磁场愈加均匀,线性。在驱动动圈振膜震动时,振膜的受力也更均匀,从而有效降低了失真。与此同时,磁场内部的磁通量密度也超过了1特斯拉,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特斯拉动圈”,可以让耳机的低音愈发强劲有力。其次,CCAW音圈以易于驱动而闻名。在头戴式耳机中使用轻量化的CCAW音圈,意味着耳机获得了更好的前端兼容性。不必上台,也足够聆听到相当悦耳的声音。这不,立绘上的“水月姬”不也只是拿着一台便携播放器么?
而另一项常见于高端动圈大耳上的设计,则是由金属镀层球顶与柔性阻尼悬边复合而成的动圈振膜。它既保留了球顶的硬度,以便更好地实现丰富的高频延展细节;又增加了振膜的冲程,使其拥有更深的低频下潜以及出色的低频质感。整套结构稍显遗憾的地方在于,受成本所限,空鸣并没有采用更复杂的办法来处理腔内的声波反射,而是将其全权交给了开放式的结构。对声音的影响稍后再说。
饶是如此,空鸣也仍然拿出了一条相当漂亮的频响曲线。尤其在1KHz以后的频段,拥有着相对目标曲线可圈可点的契合度。而在1KHz之前,空鸣加强了低频的厚度与密度,并以此营造出了相对欢快、热烈的听感。耳机的阻抗被设定在了64Ω,不算高阻,也不会因为过低使得便携前端疲于应付。灵敏度倒是足足有110dB/Vrms,都快赶上某些小塞子了,不需要刻意换掉前端,一样搞得定它。可以说,只有使用门槛足够低,才会激起人们想要试一试的欲望。水月雨在这里终究还是“拿捏了”。
单看盒子,便不知不觉间就把空鸣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个遍,然而这副耳机的本体也值得好好说道一番。简而言之,空鸣仅用999元的售价,便塞进了两颗超规格的动圈单元,加上并不便宜的编织外皮耳机线,剩下的成本已然不多了。如何利用十分有限的成本,巧妙地营造出一个舒适的佩戴感受呢?在这个问题上,水月雨可算是绞尽了脑汁。与金属加工件相比,开模注塑在大批量生产时的成本优势足够明显。因此,空鸣通体采用了轻质、坚韧的工程塑料,由于水月雨在其中混入了些许珍珠漆涂料,加强了表面质感,致使整副耳机看上去并不会显得太廉价。
除了头梁与耳罩连接处的转轴,在头梁延长杆附近还设有一个可供左右扭动的小转轴。尽管偏转的幅度不大,但可以让耳机更好地适应五花八门的头型,使佩戴变得愈发贴合与舒适。牢靠不说,还不夹头。
而延长杆则采用弹性相对更好的铝合金材质。在头梁上方,设有两个质地丝滑、柔软的海绵皮垫。与之相对,空鸣拥有一对弹性十足的海绵耳罩。为了增加耳罩的通透度,还在下方特意做了开孔。一番操作下来,这副耳机不算线材时的重量仅有234克,轻过绝大多数HiFi头戴式耳机。即便戴着它连续听几个小时的音乐,脖子也不会感到疲累。水月雨信心十足地宣传空鸣足以胜任监听用途,想必跟它轻松惬意的佩戴体验密不可分。
尽管空鸣拥有相对易推的体质,轻巧便携,青春靓丽的外观,看起来十分适合出街使用。但它却把开放式的设计贯彻到了极致——后腔体径直向外,没有半点结构上的遮掩。无论你听的是什么音乐,都会一五一十地传到外面,让路人听个一清二楚。倘若你听的还是一些二次元神曲,那可能就要直接“社死”了。就算待在宿舍里,也得考虑一下观瞻。所以空鸣还是一副彻头彻尾的“音乐欣赏”型HiFi耳机。只不过它可以让习惯聆听小耳塞的你,毫无违和感地切换到头戴式大耳,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提起“水式调音”,人们总会想起干净的声底,中规中矩的音色,纤细的线条感,以及轻快灵动的动态响应。一切仿佛都在为元素丰富的“新派”编曲服务,听一些老歌反倒觉得索然无味。对此,空鸣做出了积极的改变。相比绝对中正的调音,它将低频部分的音色加厚了一丢丢,只不过这点改变如果没有刻意对比试听,很难察觉出来。但正是这种微微的厚实感,会让人觉得空鸣的中低频扎实许多,配合着刻意强化过的低频结项与动态,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得益于扬声器的优秀素质,在器乐相对简单的环境下,空鸣会尽力描绘出声像中的各种细节,并略微加强尾音的驻留感与弥散感,让人声与乐器都显得清晰明了。而它的中高频走得是相对平和、自然的路线。没有过度的渲染,也不会刻意加强某个频段,空鸣只是利用更大面积的发声单元,带来了更完整,质感也更接近真实的音色。加上开放式结构造就的宽阔声场,让声音听起来仿佛通透见底,只有些许声像传来的微弱回声,昭示着声场边界的存在。于是,无论是面对稍显舒缓的国语还是欧美流行歌曲,空鸣尽可以将个中元素安排得井井有条。
有意思的是,在演绎快节奏的歌曲时,空鸣则会有意收紧低频的音色,使之变得更干净利落。耳机对中低频的响应也会变得轻快、灵活,向着更具时代特色的“现代声”靠拢。如果你特地为它准备了驱动力更强,失真更低的前端设备,这副耳机也不会朝着张牙舞爪的方向去发展,而是变得愈发紧实、敏捷。所以上台着实没必要,一部处于高增益下的播放器已经足够了。
可无论如何,空鸣也仅仅是一条千元大耳。刻意放大的结项,以及几乎未经处理的腔体都使得它一旦遇上快节奏且编曲极端复杂的日系音乐以及古典编制乐时,马上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各种结项重叠在一起,拉不开,拎不清,很多微小的细节都在乐曲回转的过程中“糊”过去了。虽然人声的主要细节还是得以保留下来,但乐曲行至副歌之时,高低频两头的细节已然丢失了不少。这或许就是一种取舍吧,要么加钱,要么大幅降低振膜的灵敏度,提高前端的驱动门槛,再次回归到传统“水式调音”的路子上去。一旦如此,不仅让空鸣演绎流行歌曲时的惊艳感荡然无存,想要伺候好它,同样免除不了添置台式播放机的烦恼。如果让我做选择,我还是喜欢它现在的声音。如浸长“空”,锦瑟合“鸣”,空鸣当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