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4年9月25日,中国火箭军曾成功完成东风洲际导弹的全射程试射实验。这之后很多人都对中国现有的战略打击模块有了浓厚兴趣。
【东风31AG发射】
相比于美国30年前就发展停滞的TEL机动发射路线,中国一直选择两步走,同时发展东风31AG和东风41这样的TEL机动发射平台以及发射井发射的东风5B。
而这东风5B拥有近200吨的发射质量,机动力却为零,在战时极易成为地方的打击目标,那么为什么我国仍要坚持发展东风5B呢?
中国战略打击模块我们先来聊聊目前世界上陆基洲际导弹主要的两种技术路线——靠TEL平台实现的机动发射;传统的地下发射井发射。
【机动式发射】
前者一般搭载的都是固体燃料导弹,平常储运一体无需对导弹单独维护,后者一般都是液体燃料重型导弹,发射前再加注燃料,发射井和导弹都需要定期维护。
由于发射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两种导弹会有一定区别,比如固定发射井发射的一般都是重型洲际导弹,比如俄罗斯的RS-28萨尔马特和中国的东风5B。
和固体燃料导弹相比,这些导弹的尺寸明显大了很多,这也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导弹射程更远,有效载荷也更大,比如我国的东风5B,发射质量接近200吨,最大射程超过1.5万公里。
【东风5B】
虽然有效载荷和最大射程相比机动发射的固体燃料导弹有一定优势,但这类导弹也有一些弊端,首先导弹的液体燃料非常危险,不光十分不稳定而且一般都是剧毒。
在加注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往往会酿成极为严重的事故,这次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导弹的时候发射井发生爆炸,就有人提出,可能是燃料加注过程中出了问题。
其次就是一般认为固定发射井的导弹战时生存性不如机动发射,这主要是因为导弹发射井的位置是固定的,很容易遭到针对性的先手核打击。
【导弹发射井】
而机动式发射都是随跑随打,找个野地就能起竖发射,这次我军试射东风洲际导弹就是这样,发射位置难以捕捉,也就更难提供早期预警。
在洲际导弹的技术路线选择上,美国就和中俄有很大不同,美国早在30年前就彻底放弃了机动式洲际导弹的开发,现役的民兵3和下一代哨兵洲际导弹都是固定发射井发射。
中俄则都选择两步走,既发展机动发射的导弹型号,比如东风31AG、东风41、白杨-M,也研究固定发射的液体燃料导弹。
【东风41】
从当前战略武器发展的潮流来看,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显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随着固体燃料技术和核武小型化技术的进步,固体燃料导弹在威力和射程方面已经开始追赶传统的液体燃料导弹。
但我国却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资金投入,在继续研发东风5B,甚至是后续型号。
中国液体燃料导弹发展之所以继续保留重型液体洲际导弹的发展和研究,航空航天技术的良性发展其实是原因之一,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的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只负责送上去,一个还要负责落下来。
【运载火箭发射】
就以东风5B为例,该弹的技术和长征2号D运载火箭基本上是通用的,长征2号丁是我国运载火箭的金牌产品,创造了50次发射成功率100%的记录。
导弹和运载火箭采用相同的技术,这种研制模式等于降低了研发成本,一次技术攻关就能解决两个领域的装备迭代需求,这种逻辑是中国科研中非常典型的一种。
其次虽然说固体燃料导弹的射程和载荷都在进步,但短期内和重型液体燃料导弹还是没得比。
【萨尔马特导弹】
拿美国导弹举个例子,美国人现在服役的民兵3就采用固体燃料,相比于被其替代的LGM-118A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民兵3的战斗部最大载荷只有1吨,而LGM-118A的战斗部接近4吨。
理论上来说,LGM-118A一枚的打击效果和爆炸威力就相当于4枚民兵3。
解放军这边也有类似问题,比如东风31AG是没有多弹头携带能力的,更先进的东风41据说只能携带3枚分弹头,但东风5B根据弹头当量不同,能携带4到6个分弹头。
【多弹头】
这里谈论的可是热核武器,相差的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吨当量,所以在投射量方面,液体燃料导弹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还有一点极少被提及,液体燃料导弹由于战斗部体积可以做的足够大,其实很适合携带乘波体飞行器或者乘波体设计的弹头。
中国是目前高超音速武器研究领域的绝对龙头,如果将高超音速弹头安装到东风5B导弹上,导弹的突防能力将迎来革命性的进步。
【高超音速导弹】
理论上具备自主变轨能力的乘波体弹头是无法被拦截的,其突防速度将超过10马赫。
有小道消息称,解放军其实已经将乘波体弹头安装在经过升级的东风5B弹体上了。
而这新的液体燃料导弹可能就是东风5C,射程超过1.8万公里,弹头进入自主飞行阶段后无法被拦截,甚至难以被探测到。
【乘波体弹头】
作为高超音速武器的运载平台,很可能会成为之后液体燃料导弹发展的新潮流。
资料来源:
【1】战略打击模块:维护捍卫和平的坚强盾牌.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9-10-1]
【2】他宣布:已获准服役!.百家号.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