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19首杏花诗词,渺渺隐烟雨,首首有深意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8-11 09:49:45

杏花是春天灿烂的花木,杏花色又红又白,杏花盛开之时,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在古典诗词中,杏花作为一种意象,有表达着文人的离愁别绪,也有清新高雅超脱尘世的人格品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宋·几道《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唐·李白《宫中行乐词》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山园杂咏五首·其三》

总之,有杏花所在之处,都是美景。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唐·韦庄《思帝乡》

这是一首情歌,写一位少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这位少女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杏花吹满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这句诗描写了那位风流倜傥的少年,突出了他吸引人的魅力。这位少女似乎对这个少年产生了爱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够嫁给他,和他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几句诗表现了这位少女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气。她愿意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这个少年,即使遭到他的无情抛弃,也不会感到羞愧和后悔。

这首情歌通过描绘春天和杏花的美好形象,以及那位风流倜傥的少年,表达了这位少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宋·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江南春色,水波渺渺,柳枝依依。在这孤寂的村落中,芳草蔓延,远处的斜阳映照下,杏花飘散。江南的春天已尽,离别的痛苦如断肠般折磨着我。那人还未归,心中愁思难断。

寇准的这首《江南春·波渺渺》描绘了江南春色的美丽与哀愁。诗中描绘了水波、柳树、孤村、芳草、斜阳和杏花等江南代表性元素,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面。然而,在诗的结尾,作者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寇准在政治上历经沉浮,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看到江南春色而引发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宋·王安石《杏花》

王安石的《杏花》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日景象。诗中提到石桥横跨空旷之地,茅屋坐落在清澈的水边。俯瞰娇艳的杏花,感觉身体仿佛与影子交融在一起。

诗人以景阳妃的典故来形容杏花,仿佛在含笑中堕入宫井。然而,诗人又感叹这微波荡漾的水面,残妆散乱难以整理。

王安石的诗歌以简练明快著称,这首《杏花》也体现了他的风格。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杏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唐·韩愈《杏花》

邻近北城的一座废弃古寺旁边,有两株杏花,嫣红洁白,在春天中异常引人注目;然后叙述这两株杏花所处地理环境,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凛冽的雨风常将它们摧残作践;

接着叙述这里气候奇寒,土地松软,不适宜一般草木生长,但却常常开花,而且是在瘴雾中开花,更显得不正常;再接着叙述其他各种浪蕊浮花,才开就落,黄紫相杂的流光溢彩,毫无长处;

然后将笔锋折向山林,勾勒出一幅深谷青枫图;

最后复将笔锋转向古寺杏花,感叹杏花虽然遭到摧残作践的命运,但仍不失素洁高雅、昂首向阳的本性,所昭示的节操持守可钦可敬。

全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杏花的形象与神韵,表现出诗人对杏花高洁品性的赞赏和爱慕之情。也有借杏花抒发内心飘离之感。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唐·罗隐《杏花》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梅花已经凋谢,杏花开放。一个花落,一个花开,就像这世上人类的老旧更替一样。

罗隐的《杏花》描绘了春天的气息,罗隐借杏花感慨新生老谢、人生荣枯之意,这是指生命的轮回。

诗中提到梅花已经凋谢,杏花则新鲜绽放,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不断生长。半开半落的杏花在闲适的园中,与世间荣枯的人无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诗人罗隐在唐朝末期,经历了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变迁。他的诗歌常常触及社会的矛盾和人生的无常。在这首诗中,他以杏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生命荣枯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暎村坞。烂熳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南北朝·庾信《杏花诗》

诗的开头两句便描绘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春色。诗人以“春色”统领全篇,用“枝枝绽翠英”细腻地描绘了杏花盛开的景象,为读者呈现出一片烂漫的杏花海洋。

诗人以村野和山城为背景,将杏花的烂漫与春天的喜悦融为一体。杏花依稀掩映着村落,烂漫地盛开在山城,这样的描绘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感。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最后两句,将杏花的美好寓意与待客之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用“金盘衬红琼”来形容杏花,既展现了杏花的娇艳欲滴,又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珍视和喜爱。折取美好的杏花用来待客,寓意着诗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春天时,漫步东城感觉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杨柳依依,迷迷离离,如雾如烟,这便是“烟外”的着色。杏花怒放,花枝披离,人在其中感受到的,既有细微的娇美之感,又有勃发的生机之悦。

作者将观景思绪和感受直接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似乎也置身于烂漫春色之中了。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一笑”二字是法宝,它使会心地微笑渗透于景色的描写之中。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是明劝暗讽,言外之意是说,你若不及时把握当前大好春光尽情欢乐,珍惜时光,那么青春美景就会很快逝去。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春水荡漾,杏花绽放,一派春意盎然。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诗中的“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更是强调了诗人对杏花的深情厚爱,即使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在南陌被碾作尘土的命运,以杏花寄喻自己的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唐·吴融《途中见杏花》

杏花初绽,娇艳欲滴,似含怨艾。她们盛开在墙头,如诗中所述,即使被行人发现,也难以多留。时光荏苒,春意浅淡,花香疏寒,黄莺已空林中先到,而蝴蝶却未曾眷恋这初春的芬芳。

作者吴融看到杏花,触景生情。他以杏花自喻,感慨自己的身世。他曾怀才不遇,宦海沉浮,人生旅途多舛。然而,他笔下的杏花却并非全然的悲凉与哀伤,也寓含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在这首诗中,吴融以杏花为媒介,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情。他怀念那千万树杏花盛开的景象,那如梦如幻的景色中,杏花淡烟疏影,笼罩着神州大地。这一幕幕深深刻在他的心中,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夜来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贴匀。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园》

在微风细雨的夜晚,那些尘埃和污垢都被一洗而尽,世界变得清新而纯净。这就像公子骑着骅骝马,步伐均匀地漫步在宁静的杏园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和美丽。

请不要责怪杏园的凋零和憔悴,要知道,这满城之中有多少人已经插花而舞,享受这难得的安静。他们在细雨中欢笑,在微风中起舞,他们的快乐和活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夜来微雨洗芳尘”传递出一种清新、纯净的美感,“公子骅骝步贴匀”则描绘出公子骑马漫步杏园的优雅画面,“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则以杏园的凋零与城市的繁华对比,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在叶绍翁的诗中,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作者游园时,看到门前苍苔上留下的屐齿印,轻轻敲打柴门,却久久无人回应的情景。这可能暗示着园子的主人不在家,或者是不想被打扰。正踌躇之际,抬头看见探出墙外的杏花,深知春天的生机和美丽是无法被锁住的。

一枝红杏伸出墙外,作者感慨:这满园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到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限制,生命的力量总是能够找到出路。

南内墙东御路旁,须知春色柳丝长。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唐·温庭筠《杨柳枝》

在唐代的南内墙东御路旁,柳丝如丝,春色醉人。诗人温庭筠以他的细腻笔触,勾画出了一幅杏花飘落、行人断肠的春景图。

温庭筠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人生充满了曲折与坎坷。这首诗中,他借杏花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世的独特理解。

杏花虽美,却带着几许凄凉,它的绽放像是向行人诉说着某种未竟的情感,使行人断肠。

这也许是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许是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感伤。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宋·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在汴京的宴会上,熟悉的管弦之声传入耳中,那凄切的乐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旧日的池头。作者韩元吉不禁感慨万千,多少的梨园弟子,他们的歌声依旧在耳,却已不再年轻。

在这个春天,杏花无处躲避,它也在野烟中独自开放。只有那御沟的水流声断断续续,像是在为这感伤的春天哭泣。

韩元吉以音乐为媒介,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这首词描绘了旧日的场景和春天的哀愁,通过梨园声、杏花和御沟水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感伤与怀念的世界。

在这首词中,韩元吉以唯美的笔触描绘了音乐、自然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他以自己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为依托,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了对整个时代的感慨与思考。作者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宋·寇准《柳》

清晨,轻烟袅袅,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傍晚,绿意深翠的柳条轻拂着平沙,如一幅静谧的江南春色图。长条柳枝,别有一番风流韵味,它与钱塘苏小家的佳人相依相伴,密不可分。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的优雅姿态和杏花的清新脱俗,以及它们在钱塘佳人苏小家旁的亲密相伴。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

——唐·温庭筠《春日雨》

细雨纷纷洒落,如丝般的轻纱笼罩着湖边亭的寒食节。在这寂静的湖畔,孟珠家的杏花盛开,如云似雪,美得令人陶醉。南朝的诗人们自诩为风流倜傥,但他们却未曾真正领悟到杏花的宫体之美。

温庭筠的《春日雨》以以朴实的语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时湖畔孟珠家的杏花盛开的美景。细雨纷纷,轻纱般的薄雾缭绕在湖面和亭子上,映衬出杏花的洁白与娇艳。

诗人通过南朝诗人们的对比,展示了温庭筠的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凸显出自己对杏花独特之美的领悟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唤起了读者的共鸣,使人们感受到春日雨的美丽和意境。

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

撩乱春风耐寒令,到头赢得杏花娇。

——唐·郑谷《小桃》

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春雨绵绵,水色迷离。两岸的桃花盛开在水边,与村庄的竹林相映成趣,连绵不绝的灞桥也在其映照下显得格外妖娆。春风肆虐,却抵挡不住花的娇美,最终杏花成为了这场春天的胜者。

郑谷的这首《小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色。他通过雨烟、江水、桃花、竹林、村庄和灞桥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卷。尽管寒风撩乱,春意依然盎然,最终以杏花的娇美作为对整个春天的完美收尾。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宜人的气息。在春风中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

作为一位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也不例外,透过诗中的描绘,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理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此诗旨在抒发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吃,绵绵的春雨伴着悠长的深巷,淅淅沥沥,如丝如缕,滋润着万物,恍若自然的旋律在耳际交响。身居小楼,听雨之声,平静中蕴含着深深的思绪。

作者陆游在仕途上的追求和失意,让他对世事有了独特的洞察。他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如丝、滋润万物的景象,以及明早深巷售卖杏花的热闹场景。这些画面既展现了临安的春意盎然,又折射出世态炎凉、官场冷漠的现实。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描绘了作者闲暇之余的日常生活: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他挥毫泼墨,闲适地写草书、分茶。这种生活情趣既体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传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期盼。他希望在这场春雨之后,能够及时赶回家中,回到他所热爱的故乡。这里的“素衣”,既是指白色的衣裳,又暗喻了作者纯净无暇的心境。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在古老的树木掩映的阴影中,系着一叶小舟。我手拄藜杖,迈过桥东,去追寻那春天的美景。这时,杏花盛开如雪,春雨洒落在衣衫上,似沾非沾,恰似春风吹面,却没有半点寒意。

志南,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却流传千年,让人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这首《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古木阴中、杏花春雨、杨柳轻风的美丽景色。

“古木阴中系短篷”描绘了作者在古老的树木掩映的阴影中停船系舟,去欣赏春天的美景;“杖藜扶我过桥东”则表现了作者年迈体弱,杖藜而行,涉水过桥,领略春天的风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则写出了春雨洒落在衣衫上,杏花飘落如雪,却没有半点寒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透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即使年迈体弱,也要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戴叔伦《苏溪亭》

在苏溪亭畔,绿草如茵,春意盎然。然而,有谁在东风的吹拂下,倚着阑干,深情地望着远方?春天已晚,燕子还未归来,只有迷蒙的烟雨和杏花在寂静的汀洲上空飘洒。

戴叔伦的《苏溪亭》以婉约柔美的笔触,描绘了春意盎然的苏溪亭。

诗中的“谁倚东风十二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和留恋,也暗示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惋惜。而“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惋惜,诗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哀愁,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9 阅读: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