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善良,是一种心理缺陷!不想太吃亏,要及时修正!

心理咨询师风停夜泊 2024-02-22 23:04:15

原创 · 抄袭必究

好人,到底有没有好报?

祸害,为什么会活千年?

为什么你的善良,最后没有得到好的回应,反而一直被利用、消耗、甚至被刺伤?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

那些太过于善良的人,往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的内心匮乏,做一些补偿!

也就是说,太过于善良的人,在为别人奉献的时候,是在为自己曾经的“得不到”做弥补。

这样的现象,属于一种自我转移式满足。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过度善良,势必会遭到反噬!尤其是自我补偿式善良,更需要适可而止!

从前你得不到的,后来你也可能得不到!该做的事只有一件:

先学会对自己好,这才是最基本的善良!否则,一味地向外付出、转移式自我补偿,那是你对自己的侵犯!

现实生活中,种种现象表明:

不管是怎样的善良,似乎都不能完全符合道德回应规律。

自我补偿式善良,不会换回来心理补偿的满足感,大抵上只能换来更大的心理创伤!

我们有时会看到善良的人遭遇不幸,而一些祸害之人却似乎逍遥法外,甚至活得长久。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善恶报应”的深刻思考:

太善良,是一种心理缺陷!不想太吃亏,要及时修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看无度善良的自我补偿状态:

人们对于“好人有好报”的信念,往往源于一种心理机制——归因偏误。

人们倾向于将好事归因于自己的良好行为,而将坏事归咎于外部因素。

这种心理倾向使得人们在面对善行未得到即时回报时,仍然坚持相信“好人有好报”的正义观念。

然而,现实中的因果关系远比人们的简单归因复杂得多。一个人的好运可能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善良。

过度的善良,源自于一种被称为“自我牺牲偏误”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使个体在关系中不断给予而不求回报,有时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这种行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高尚。

但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就可能导致个人忽视自身的需求和幸福,长期下去可能产生心理疲劳、失去自我价值感,甚至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

如果,为了获得自己的某种补偿,让自己变得身心背离健康,深受刺痛,那这种补偿、这种“奉献”精神还有什么意义呢?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看自我补偿心理引发的过度善良:

人们对于善的期待,反映了人类对于公平和正义的渴望。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合作与互助是社群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受这种重要因素的影响,人们处在关系之中时,内心深处有一种对于善行的正面评价和对恶行的负面评价的本能。

只不过,人性极具复杂性。无论面对善恶,我们都必须遵循人性,看待关系、熟知自己内在需求!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短视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他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在短期内给他们带来利益,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声誉造成损害。

善良,最初被理解为利他行为!但自我补偿式善良,有潜在的私欲在其中!

在进化心理学中,利他行为被解释为一种亲缘选择或互惠互利的策略,旨在长远提升个体或基因的存活率。

当个体的善良超越了这些策略,进入无条件的自我牺牲领域时,就会适得其反。

如果一个人总是无条件地给予而从不设立界限,就会成为被利用和操纵的对象。

尤其,深受自我弥补心理的影响,吃亏不长见识的人,就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福祉,最后,会歪曲个人对正义、善良的信念和概念认知!

从现实层面,看自我补偿心理的善良之举:

有时候,权力、金钱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总是公正的。

即使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深受外界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而一些有能力操纵社会规则的人,即使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害,他们也可能逃避惩罚,甚至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社会的运作往往基于权力和资源的交换,这并不总是与道德准则相一致。

善良的人(尤其是自我补偿式无度善良的人),在没有足够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提供帮助,会不经意间助长受助者的依赖性、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就比如你对于乞讨者的施舍,会间接支持一个鼓励个体拒绝寻求长期解决方案的系统。

因此,善良的行为需要更加深思熟虑,考虑到长期的社会影响。

善良本身并不是一种错误,但如果过度善良,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那么这种善良就会成为一种自我补偿式的心理缺陷。

过于善良的人,在现实的社会竞争中之所以会吃亏,就是因为他们为了过度做自我补偿而不具备足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它不应该是人们为了获得自我补偿、让自己吃亏的心理缺陷。

只想说:

太善良,是一种自我补偿式心理缺陷。

但这不是要我们拒绝行善,而是要懂得在行善时具备辨识力、有所节制。

为了避免自我补偿心理机制太浓、衍生出过度善良而吃亏,如下这几点关键的心理技能,希望你能具备:设置界限:学会说“不”,保护自己免受利用和操纵。

情感识别: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避免因过度同情而导致自我牺牲。

情境判断:评估帮助他人的情境和后果,避免无意中加剧问题。

自我肯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必总是通过牺牲来获得认同。

求助意识:在需要时寻求支持,不要害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脆弱。

最终,修正过度善良的自我补偿式心理缺陷,并不是放弃对世界的善意,而是要明智地施以援手,确保善行既符合道德原则,也能维护自己的幸福和社会的公。

重要的是,你想要的某种补偿,真的能在你行善过程中,让你感受到成就感和知足感遇踏实感!

否则,你的一切善行都没意义、一切自我补偿都不能如愿!

情,是人在世间的炼狱。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话题讨论:你赞同“高级善良是懂得爱己”这句话吗?欢迎留言互动吧。

0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4-02-23 11:39

    不赞同!

心理咨询师风停夜泊

简介:我是你的情感解忧人,但你一定要记得放过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