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大量的岛屿,其中超过6500个岛屿的面积超过了500平方米。特别是有三个岛屿的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千米。它们是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这些岛屿中,台湾岛和海南岛由于它们的形成过程,被归类为大陆性岛屿。而位列我国第三大岛屿的崇明岛,其特点在于它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岛屿。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岛屿的面积正处于持续扩张之中,目前该岛已经居住着超过82万的居民。随着岛屿面积的不断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国家有望对其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是否有可能规划建立一个能够容纳1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崇明岛的历史崇明岛位居我国所有岛屿之中,体积排名第三,同时也是最庞大的沙质岛屿,其存在是由于河流入海口的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直以来,它都被视为我国长江的重要入海口。我们知道,我国的地势从西向东逐渐降低,形成了明显的三级阶梯状分布。
在这种地势影响下,长江等巨大河流自西向东流动时,由于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河流的水流在行进中往往会向右侧偏转。对于流经浩瀚中华大地的长江而言,这种偏转意味着它的南岸河道水流更急,而北岸则相对缓和。
这一水流行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体现得尤为明显。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到达入海口时,因水流速度的减缓及流向的变化,开始在这一区域进行大量的沉积。而由于长江对南岸的侵蚀性强于北岸,导致了北岸沉积物积累的速度要远高于南岸。此处,就是崇明岛形成的初步雏形。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崇明岛便已初露端倪。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现代长江流域上游大规模水土保持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河流携带的泥沙量虽有所减少,但仍有大量泥沙在江口处沉积,促使崇明岛不断扩大其版图。
在其形成初期,永隆沙洲、兴隆沙洲和新村沙洲这三片沙洲就被纳入江苏省的行政管理之下,时至今日,尽管江苏省的版图内包含这些地区,但通过长江每年的泥沙沉积,加之江苏省与上海市的共同努力,对这些河口地带进行了围垦,使得这三个沙洲最终并入崇明岛的版图。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宋时期,崇明岛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开发。特别是在宋代,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兴起,崇明岛的地位日益凸显。岛上的农业开始发展,稻米、蔬菜的种植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增长。
同时,由于其临近长江与东海,使得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渔业基地与盐产区。元朝时期,崇明被设立为运盐的重要节点,为国家的财政贡献不小。
明清时代,随着沿海海盗的出现,崇明岛一度成为军事要地。尤其在明末清初,李闯王的军队曾攻占崇明,岛上经历了短暂的战乱。清朝时期,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和海塘建设,使岛上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人口逐渐增加。
进入20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崇明岛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崇明岛被提出建设为“世界级生态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岛上的重要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崇明岛现在如何了?崇明岛拥有1269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我们前文说过,这里居住着约82万居民。在这些居民中,属于上海市辖的崇明区的人数达到了67万,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崇明区以其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上海市中脱颖而出,实现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行发展的局面。
其中,农业的比重达到20%,得益于长江为这里带来的丰富沙质,形成了极佳的水稻种植环境,因而主要农作物为水稻。
同时,得益于崇明岛临近的舟山群岛和长江口等著名渔场,这里的渔业也极为发达,大量的鱼苗和蟹苗被出口至海内外,为崇明岛在农业和渔业领域内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岛屿四周被水包围,以往主要依靠海运与世界其他地方保持联系,设有多个关键的港口设施,如南门港、新河港和宝镇港等。然而,目前岛上已经修建了连接南通和上海市的跨江桥梁。
该桥成为了一个关键的交通枢纽,而岛上的交通网络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包括环岛公路和多条主要公路,这些都有效地联通了岛上的主要居民点、农场,以及城市和乡村之间,极大地促进了岛内外的交流和发展。
2021年,该区工业总产出达到了500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证明了其工业革新的显著成就。同时,服务业也长期以来是崇明区经济的一个关键驱动力。如今,崇明区拥有24个A级旅游景点和150家高端民宿,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超过1900万。展望未来,该区还计划打造上海首个国家级五A旅游景区。
崇明岛如果全面开发建设,可轻松移民超1000万人?1949年时,该地区的规模尚未达到当前面积的三分之二,仅仅几十年之内,它已经扩展至超过1200余平方千米。尽管崇明岛不过是一块沙洲,仅被上海市视为一个生态化的岛屿,但其潜力与优势不容小觑。
例如,崇明岛凭借其原始的自然环境,有潜力演变为一座生态型城市;岛上还富含大量待开发的土地资源,预计将在未来扩张,是有望晋升为一个地级市的。
根据估计,崇明岛每年能够增添超过500公顷的新土地。自国家成立以来,崇明岛依靠围垦填海的方式,已成功扩增了将近100万亩的土地。在土地极为宝贵的上海,崇明岛不断扩张的土地面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那么,如果真的对崇明岛进行全面开发构建,使其变成能够轻松容纳超过1000万人的居住区,究竟可行吗?
崇明岛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宽裕的可开发地带。这使得将其开发成为一个新的人口中心,在理论上看起来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想法。通过大规模的填海造陆等工程技术,结合岛上本身自然增长的土地,从物理空间上讲,确实有可能实现建设一个容纳千万人口规模的新城市。
但崇明岛被誉为上海的“绿肺”,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岛上广阔的湿地是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也是众多野生生物的家园。如果进行大规模开发,必然意味着对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损失是无法用简单的经济利益来衡量的。
此外,从长远看,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将对区域乃至全市的气候、水资源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修复需要的时间和成本都是极其庞大的,这样的代价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显然,简单粗暴地进行大规模填海造陆,追求人口与城市空间的激增,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相反,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应该成为崇明岛乃至整个上海发展策略的核心。
崇明岛的发展,应当更注重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存。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既能保护其生态价值,又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与科技的应用,改善岛上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与品质,对于缓解上海市区的人口压力也会有所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这说的是啥??
崇明岛建机场
房价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