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李姓源流之李世民墓志铭及李氏家族迁徙脉络

支氏渊源 2024-08-09 15:37:26

本文作者通过李氏渊源中李广一脉(李世民)相关资料的整合研究,从李世民的李姓血统及家族源流再到其后裔流向,粗略整理写成此文,供大家交流指正。

从李广到李世民家族渊源

李世民墓志铭文

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志铭: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倜傥临难,决机武门。高祖指兵东北,刷卡受计,经纶君道,肇锡余基。合德乾坤,生知礼乐。孝友临下,成人之美。闻难而驰,去雕墙面。爱人如子,断狱罕刑。利物兴功,有开必先。真贤挺生,鹰鹯之志。庸展未论,早统华夷。霜戈一麾,左衽怀柔。功高一代,迹遍遐荒。方置明堂,荷戈斯征。翠微云外,望耆思远。初践祚寰区号职方氏宁四海穆观风阐乐作画云绝域图入月回戈礼极天地孝感神明。

请读者自行辨别此墓志铭之真伪,作者只做抛砖引玉。有方家如有论断请评论区留言并做研究探讨之用。

李氏族谱

李世民之族源血统

唐太宗是鲜卑人说:

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介绍,李世民一家祖籍应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学者张铭洽教授认为:原山东太行山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

但作者认为:以上可以参考,但不能单凭此就说李世民是鲜卑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唐朝时期以及之前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没有那么清楚,在唐时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普遍存在,如在隋炀帝时,突厥人就曾强制被改穿汉装,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政策,同一等级的人更是可以通婚。但是有一点,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鲜卑族人,这点史实明确。

李世民是混血儿说:

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也是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并非汉族,而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另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佐证论点。历史上还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张铭洽等教授和我本人都同意一种说法,那就是李世民先祖几代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包含几代不断的胡汉融合,偏向于汉人胡化,但亦不排除是胡人汉化)。

李氏谱牒

李世民家族世系源流

李世民家族渊源,从第一世轩辕黄帝开始到老子李耳,再到64世飞将军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暠是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

再到88世李世民,太远的渊源这里暂且不表。

从李世民往上追溯三代分别为:其父李渊,祖父李昞,曾祖李虎。李虎官拜太尉,封唐国公,名列“八柱国”。西魏的“八柱国”与清初的“八和硕”有着类似的文化内涵。可见,李氏脱颖而出,光大门楣,始自李虎。尽管唐朝正史皆称李氏乃关陇名门望族,西凉王李皓之后裔,但那不过是为了自我抬高身价而编造的美丽谎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值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中原地区不仅存在胡人汉化的问题,而且也有大量的汉人在迅速地胡化。李氏家族应属胡化颇深的汉人。

李氏宗谱

李世民族裔后代流向

先例举几个脉络,很难全面,比如:广东肇庆四会,根据清朝时期李善元在道光年即1835年纂修的《四会李氏族谱》刻本记录:李之姓原于帝高阳氏,宗陇西,后裔临淮公者,琅琊王之子,名修珍,贬斥南海,数世不能归,子孙遂居端州之四会。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保麦峪河黑沟的李姓族谱里边记录了他们的源流,他们是吴王李恪的后代,从那时开始一直辗转迁徙,最后于此居住。

广东省怀集县冷坑镇的《珠堂李氏族谱》对家族来源有清晰记载,其中始祖为明朝时期的李什八,是李世民的三十二代嫡孙。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李氏一脉是宋朝宰相李纲绵延,亦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宁王李宪后裔,有族谱《陇西皋门李氏宗谱》记载,当地的李震涛是李纲长子李仪之后代,家谱记载说明其也是李世民后代。

另外江西香屯村发现李世民后人,有意思的是,胡雪岩与胡适有史料证明也是李世民后裔,隶属于明经胡一脉,为什么后来改姓胡这里按表不述,但其属于李世民后代。

李世民的子孙后代由于战乱有可能会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唐朝灭亡时,唐朝的皇族子弟都遭到了宋朝官兵的追捕,有些家族甚至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厄运。更多的后代为了活下去,隐姓埋名迁徙逃往全国各地。所以李世民的后代研究任重道远,不能光依据某地李氏家谱整合,还应该结合县志国史及现代基因科学辅助,当然还得有公益热心之人化很多的精力来作这项工作。

墓志铭

陇西李氏族源

0 阅读:4

支氏渊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