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国岛是个非常特殊的海岛,无论是中国人、中国台湾人,还是日本人,对与那国岛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当琉球大学历史系林学先教授说出这么一番话的时候,我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与那国岛的海洋战略意义十分特殊,离日本本岛超过一千公里,而中国台湾却仅仅相距百余公里,且岛上生活的基本都是闽人后代和原住民,与日本毫无关系,岛民们对日本也没有任何民族认同感。
为什么叫与那国岛?
林教授给出的解释是:与那国岛最初没有官方名称,15世纪琉球王国统一琉球列岛,在规划版图时才发现此岛临近中国台湾,却又没有正式名字,在没有得到大明皇帝确认此岛归属前,只能暂称为“与那国接近的海岛”,久而久之就成了官方名字。
日本民间小说《南岛远征》中也曾提到与那国岛,不过是通过研习《聊斋志异》等中文名著自编,将与那国岛写成“女人岛”,以及“岛上只有女性,皮肤白皙、服务周到,只需几分钱就有美女为其服务”等等自嗨内容。
更奇葩的是,1893年,日本官方聘请的民俗文化专家本山启泉,公开为这本自嗨小说站台:我曾亲自去过女人岛探险,岛上确实只有女人,她们还免费为我提供饮料并整晚为我服务。
最后的结果是,本山启泉因造谣被琉球群岛列为第一个“终身禁止入境”的日本人,而日本政府也因此解散了整支“民俗研究队”。
1879年,日本突袭琉球侵占诸岛,与那国岛被强行编入八重山群岛,二战后由美国代管,并于1972年将与那国岛在内的整个琉球列岛非法移交给日本,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岛民抗议。
当时的与那国岛约有3200位常住居民,其中六成是闽人后裔,其余皆为琉球原住民,所以出现了三种声音:要么并入中国台湾省,要么加入中国,以上两项被否,就直接宣布独立。
为了阻止岛民,日本直接派驻“陆上自卫队”进驻与那国岛(15年后才派驻“冲绳”等琉球诸岛),同时封锁与那国岛海岸并关闭一切海上贸易通道,在层层封锁下,岛民被迫签署“回归日本书”,解封后约有一千名闽人后裔迁居中国台湾或其他琉球海岛,与那国岛自此萧条。
日本政府通过渔业补助、税赋减免等等措施,总算留住了其他岛民,但到了2000年日本税改时,以往的补助全都没了,税收反而比其他地区高了20%,于是岛民又发起了一次“自立自治宣言”。
按照当时的新闻报道,与那国岛民提了4个要求,第一是独立发行与那国岛“特区护照”;第二是与姐妹城市中国台湾花莲市发行共同流通的货币或代币;第三是开通花莲港与厦门港直航;第四是中国人(含台湾人)可以免签免证进出与那国岛。
毫无悬念,这四个要求都被否决,但日本政府也不敢太过火,先是开通花莲市直航,再由岛民成立“与那国岛领事处”,专门处理本岛通商和旅游业务。
与那国岛就这么成了中国台湾游客的专属度假岛(日本人才不会跑这么远来旅游),每年5-10月期间,每天都有两班渡轮和一趟航班往返两地之间。
日本人拒绝与那国岛自治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是觊觎中国钓鱼岛,还可以设立雷达站监视中国军舰从东海进入菲律宾海和北太平洋的实时动态。
相比于中国大陆,与那国岛离钓鱼岛的距离也就140多公里,所以2016年日本自卫队又增加了250名士兵驻岛,而此时的与那国岛总人口只有1500人,从当初的旅游度假岛,已实际转变为军事基地岛。
相对于其他琉球海岛,与那国岛的旅游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特色就是“海底金字塔”,也就是日本所谓的“姆文明”,其实就是一座因海底地震而沉入水下的古城遗址,只是日本人无论如何研究都找不到这座古城的其他信息,而《山海经》中早有记载,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域,曾经沉没了一个“小岛国家”,至于是什么国家,日本人也不让咱们去研究,随他们自娱自乐去吧。
为了亲眼目睹这座水下古城,我们特地请了一位潜水教练带我们下水(需要教练指路),当天同时出海的还有五六个中国台湾游客,都是冲着这座古城而来,也都表示除了潜水,与那国岛没什么可玩的地方。
有必要提醒大家,码头边有三家潜具店,左右两家是台湾人开的店(看到中国游客会乱喊价),中间那家是闽人后裔开的,老板姓吴,一套潜具5个小时只要150美元或2万日元。
这座水下古城处在一块巨大的多边形岩石上,虽然表面覆盖了一层珊瑚,仍然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拱门、阶梯、水渠等等位置,且边缘具有明显人工凿刻的痕迹,绝非自然形成。整座建筑最长约203米,宽约141米。
教练简单解说了一下,琉球大学曾成立过一支专门研究这座古城的“海底考古队”,据说陆续发现了人头雕像、象形文字、墓石牌坊等等,最后全部被日本政府列为机密禁止外传。
按照我们在水下的所见,遗址有很大可能是地质活动期间沉入海底的,而且与那国岛附近也经常有海底地震,在过去几百年里,仅琉球群岛就有十多个海岛的部分海岸因地震而塌陷。
就算这座古城是人为雕刻的,那也肯定是日本人干的,不然琉球大学的研究资料为什么被禁止共享,而且历史上日本人也没少在考古方面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