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医黑在攻击中医时说古人寿命三四十岁,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七十多,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中医无用,西医才是治病救人的!其实这些人一方面根本不懂历史,一方面更不懂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来看问题。如果说仅仅从数字上看,这些数字确实说明现代人的寿命要比古人长的多,但如果说现代人寿命长,这是西医进入中国之后的功劳,那就显得浅薄和无知了。在这里我们不仅要纵向对比,也要横向对比。
中国古代不仅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均寿命也是世界第一!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了1亿多。明朝末年,出现了很多昏庸无能的皇帝,致使社会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从而造成人口大量减少。
清朝前期,天下刚刚统一,百废待兴。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于是,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社会经济,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同时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
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了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那么清朝人口为何有如此爆炸式的增长呢?
1、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到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需要大量人力去耕种,从侧面推动了人口增长。
2、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清朝,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了种植技术,改良了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高了,温饱压力减小了,自然养的人口就多了。
3、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康熙时期,平定三藩叛乱,三征噶尔丹、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为全国创立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想想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说眼之所见,大部分是中国人!当时不仅中国人口众多,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长!
我国的著名学者袁祖亮先生,对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他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古代人口相关的研究,编写了《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这本书里他统计的人平均寿命为:
西汉:60.5岁,
三国:57.3岁,
隋朝:55.3岁,
唐朝:65.6岁,
五代十国:61.8岁,
宋朝:64岁,
元代:64.9岁,
明朝:70.4岁,
清朝:71.3岁。
所以可以先下结论,古人平均年龄三十岁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那么古人到底能活多少岁呢?其实唐人已经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说在唐朝活个六十岁是很正常的事。
同样的话我们可以在更早的孔子那儿听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而周朝时男人20岁才刚搞成人礼,叫弱冠。女的是15岁叫成年。再看看几个古代的法律规定:
1,隋文帝颁新令,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岁以下为小,十七岁以下为中,十八岁以上为丁,以从课役,六十为老乃免。开皇三年,乃令人以二十一成丁。炀帝即位,户口益多,男子以二十二为丁
2,大唐武德七年,定令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玄宗天宝三载十二月制:自今以后,百姓宜以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3,大明律: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我国的考古发现也进一步印证了袁祖亮先生的研究是正确的!
认为秦汉时期古人寿命超过五十岁的学者认为,古人的寿命应该从考古大发现中去寻找证据,1993年一则震惊世界的考古发掘的消息引爆全球,获得了全球关注。
考古学家在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发现了东汉时期的大墓,在这个巨大的墓室群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东汉时期的简牍,后来的学者称其为尹湾汉简。
在出土的尹湾汉简之中,最让考古学家感到震惊的是尹湾汉简中的《集簿》。这一本草书墨写的木简虽然只有短短的700字,但是把这一地区的人口普查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汉朝时期已经把人口的基本情况统计的非常详实,为现代考古发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依据,《集簿》的解读来看,在汉代尹湾村附近的百姓的寿命是很长的。
这个地方8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竟然达到了3.26%这个比例,这个比例比第六次全国人口大普查的年龄段高出了一倍还多;
不仅如此,90岁以上的老人存活比率是第六次人口大普查人数的五倍还多。这两大数据说明汉朝时期存在的高寿的老人比现代人还要多,这个惊人的数字折射出了很多关于古人寿命的真实记载信息。
这批简牍作为西汉末年内郡政府的文书档案,其细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确为过去所发表的五类汉简(酒泉、张掖、武威、罗布泊等)中所仅见。这批文书档案出自一个确切纪年、明确身份的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中。文书档案,包括私人文书和汉赋佚篇都是墓主人生前特定地位应该掌握占有或保管收藏的档案和资料,完全可以排除随意制作的可能性。而作为陪葬品带入地下,不仅是汉代葬俗的反映,而且为了希企其仍然具有位宠职高一如生前的地位。因而又确立了这批简牍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