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大学的排行争议很大。一时间出现了无数排行,无数个版本,五花八门。很多人不看排名的机构和依据就采用,实则是很大的误解,是对排行机构和自己的不尊重。
本文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各种排行:
一、考生最关注的排行: 分数排行
每年高考后考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查看哪些大学自己的分数能够得上。这个分数决定了自己的理想实现程度。由于考生把分数看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自然就认为分数排行就是自己的实力排行,从而认为这就是大学排行。这实际上是“当局者迷”,忽视了不同个体在高考前的一路奔波的随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各种原因的分数沉浮。也容易忽视影响分数的因素。为了更清楚了解大学,考生值得继续往下看。
网络插图
二、家长或值得家长最关注的排行:就业排行
家长最关注就是孩子的出路,这个出路就是就业。无论通向成功最重要的一步的升大学,还是以后决定是否考研、考公等都是就业。是就业占比最多的企业,还是科研机构、事业或公务员等,选择第一步的大学至关重要。而大学选择中,学科又极其重要,这远超过保研率,毕竟,如果要读研,除了保研还可以考研,能保研的成绩,考研结果是一搬是一样的,只是殊途同归。而且,保研率每年都在变化,几年之后谁能预料变化情况呢,但分数越高的大学,以后保研率提升的机会越大。
就业排行主要看学校就业报告,比其他机构的就业待遇排行更靠谱。这个排行大致为:
北大清华除了在北京就业比例最多,在上海、深圳的就业比例占30%,真正体现全国就业。
复旦上交大主要在上海就业。
哈工大深圳校区主要在深圳就业。哈工大本部是全国就业,大部分学生去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
浙大主要是杭州就业。
其他大学除了就业就读地域的外,全国性就业比例不如哈工大本部。
网络插图
三、官方排行
1、教育部学科排行:
由于很少有官方的具体排行,于是,不少人认为学科评估就是学校的实力排行了。这是很大的误解。五年一次的学科评估是教育部为了促进高校学科建设 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学科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可见,学科评估并不是排行,但越来越多的人把学科排行看的非常重要,大有替代排行的强势,于是不少高校就专门针对学科评估的指标进行调整,把本来弱势的学科打包或通过其他方式通过学科评估“变强”了。从开展学科评估以来,已经25年了,但学科评估对学科发展导向起到了多少作用?从同一个学校短短时间学科的大起大落,和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的争议和不公布已经说明了学科评估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神话。如果真要参考学科评估,就同时参考学校的发展情况更为靠谱,但以后的学科评估不再公布或取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网络插图
2、历届重点建设高校排行:
这是大学在国家的地位排行,是大学对国家的重要程度的排行,
如建国后的1954年第一批重点大学:北大、清华、人大、哈工大、北医大、北农大。
以及以后1999年的第一批985大学:北大、清华、复旦、南大、上交大、中科大、西交大、哈工大。
这个排行也是学校的底蕴,这个优良传统是可以传承的,这从学校培养的人才情况可以得到验证。
3、资金排行
是对大学建设的支持力度,这直接体现在资金上,是学校实力重要的指标。
网络插图
4、三大奖及最高奖的排行
能大致说明学校科研能力和最高科研能力。
5、学生竞赛排行
能在一定程度说明学校培养能力。
四、商业排行
各个机构按照不同的指标对大学的排行。
如国内机构的排行,这些排行自相矛盾,可适当做参考。作用不大。
国际四大排行,由于指标的局限性,对大学的排行有局限性。可根据指标做适当参考。
网络插图
五、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行,这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从而对大学的排行不一样。如:看重地域的排行和看重学校本身的排行不一样。
你的看法如何?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