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等功臣团一一七师,朝鲜战场用穿插战术,打得美军官坐飞机逃跑

史海友影 2024-08-19 16:50:45

1950年,朝鲜半岛陷入战火,朝鲜战争爆发。

战火燃烧到了中国的东北边境,这引起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度警惕。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逐渐向中国边境逼近,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毅然决定出兵援助朝鲜,展开了抗美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和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和后勤保障方面处于劣势,但依靠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运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胜利。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决定了朝鲜战场的未来走向。

在第四次战役中,横城穿插战作为一场关键性的战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朝军队采取了“西阻东击”、“分兵合击”的战略,其中东线的反击任务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横城穿插战应运而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经典战役。

横城穿插战不仅展示了志愿军的勇敢和智慧,更凸显了在劣势装备下通过灵活战术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此次战役的成功,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权。

那么,这场战役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在战术上扭转局势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亟需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改革,巩固新生政权,同时开始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国家必须面对新的外部威胁。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边境,这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

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集结,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

志愿军不仅要面对装备精良、火力强大的美军,还要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志愿军依然表现出高度的战斗意志和英勇的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敬仰。

朝鲜战争不仅是朝鲜半岛的内部冲突,更是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博弈。

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迅速组成了以联合国军名义的多国部队,介入朝鲜半岛的战争。

这不仅使得朝鲜半岛局势更加复杂,也使得周边国家纷纷受到波及。

在国际社会的复杂局势下,中国的出兵决定既是对朝鲜的支持,也是对自身安全的捍卫。

美苏两大阵营在朝鲜半岛的对峙,使得战争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的参战使得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志愿军的顽强抵抗和灵活战术,使得联合国军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横城穿插战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展开的。

这场战役不仅是中朝联军的战术胜利,更是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影响。

通过此次战役,中国不仅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正式打响。

中朝军队在这一战役中采取了“西阻东击”、“分兵合击”的战略。

西线的任务是防御牵制敌军,而东线则集中兵力实施反击。

这一战略安排旨在通过分散敌军的力量,从而在东线取得突破。志愿军在这一战略框架下,展现出了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当时,“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队在东线集结,企图通过攻占横城、砥平里等战略要地,打开局面。

敌军的机械化部队迅速推进,希望能够通过强大的火力和机动性,击溃中朝联军的防线。

然而,志愿军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通过灵活的战略部署,选择了在敌军薄弱的环节实施穿插作战,力求在关键节点上取得突破。

南朝鲜军队和美军联合组成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部署了大量的机械化部队,试图通过强大的火力和迅速的机动,来打击志愿军。

然而,敌军并未料到中朝联军会选择在严寒的冬季,进行如此大胆的穿插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接到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以能打夜仗、恶仗闻名的红军部队,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接到命令后,部队迅速展开行动,进行周密的准备和部署。

1月31日,东线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队向横城、砥平里方向大举进犯,企图通过这一战略要地的控制,打破中朝联军的防线。

志愿军决定利用敌军的冒进,进行一次深远的穿插作战,以打乱敌军的部署,削弱其战斗力。

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在接到任务后,迅速从汉城以北的都内里出发,渡过北汉江,穿过黄龙山,昼夜不停地向前推进。

部队在严寒的冬季,冒着风雪,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于2月10日黎明到达龙头里前线。

在抵达预定位置后,部队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向横城方向勇猛穿插。

为了确保穿插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志愿军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策略,依靠指北针和地图进行导航。

战士们在积雪深厚的山道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队伍犹如一条无声的游龙,在暗夜中快速移动。

在穿插过程中,志愿军与敌军多次遭遇,但上级命令不许恋战,以保持穿插速度,按时到达阻击位置。

志愿军硬是用双腿,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展开了山地行军比赛,展现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顽强的毅力。

1951年2月10日夜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在寒风凛冽的朝鲜山区中,完成了最后的穿插准备。

战士们不顾严寒和疲劳,扛着沉重的装备,在夜色中快速前进。穿插行动要求部队在最短时间内插入敌人纵深,与正面进攻的部队配合作战。

可以说,这次行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东线反击战的成败。

志愿军第一一七师迅速向横城方向推进,部队通过地形复杂的山区,避免了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和空中侦察。

战士们依靠简陋的地图和指北针,悄无声息地穿过敌军的防线,在黎明前赶到了预定位置。

2月11日凌晨,志愿军第一一七师的两个团在横城西北的夏日、鹤谷里预定位赶到了指定位置,迅速抢占了公路两侧的高地要点。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理想的阻击阵地。志愿军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迅速布置防御工事,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

上午8点,大批正面战场撤退的南朝鲜军和美军蜂拥而至,试图通过公路突围。

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志愿军部队背靠背作战,顽强阻击敌人。

第三五一团第四连在战斗中打得只剩下指导员、通信员和炊事员三人,但他们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奋战。

第五连在连长、指导员全部牺牲的情况下,司号员马德起接过指挥,带领战士们守住了阵地。

敌军的重炮轰击和坦克冲击并未能撼动志愿军的防线。

第三四九团第二营面对人数和装备均占优势的敌军,集中火力对立足未稳的敌军发起突然袭击,成功将敌人压制在公路附近的洼地里,既断了敌人的退路,又配合友军对其形成了包围。

下午16时许,被困于鹤谷里桥北的敌军再次发起进攻,企图突破志愿军的防线。

志愿军第三四九团第八连顽强抵抗,子弹打光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连续打退敌人三次猛烈进攻,守住了桥头阵地。

战斗中,战士们展现出了无畏的精神和超人的勇气,用血肉之躯捍卫了阵地,击退了装备精良的敌军。

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中,突然出现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志愿军的战士们立刻警觉起来,准备应对可能的空袭。

然而,这些飞机的真正任务并不是攻击,而是救援。

在敌军的战斗机掩护下,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放下一段软梯。

这一行动让志愿军的战士们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敌人的意图。

经过短暂的观察,他们发现这是敌军在进行高层指挥官的撤离行动。

原来,南朝鲜军第八师的师长和其幕僚因战事失利,决定通过直升机撤离战场。

这种救援方式在南朝鲜军和美军中并不罕见。

根据敌军的内部规定,如果战斗失利,美军的团以上军官和南朝鲜军的师以上军官,可以抛弃自己的部队和阵地,优先撤离。

直升机作为快速撤离工具,成为这些高层指挥官的“救命稻草”。

然而,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挥官们始终身先士卒,坚守在最前线。

无论战况多么艰难,他们都与普通战士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

这种官兵一致、誓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横城穿插战中,志愿军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战斗素养和顽强的意志,也通过灵活的战术和果断的指挥,成功实现了对敌人的战略包围。

敌军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迫撤退,战斗中被歼灭和俘虏的敌军数量众多,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战斗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

比如,指导员肖子云在战斗中发现敌人绕过正面火力圈,从侧面爬山企图突围,他果断地带着机枪冲向敌人,从背后发动猛烈攻击,将敌人击溃。

尽管他在滑下山坡时被岩石和树枝磕绊,但他顽强地爬起来,继续向敌人发起攻击,成功阻止了敌人的突围行动。

另一个感人的故事是战士王奉生在战斗中被敌人的坦克划伤胯部动脉,血流不止。但他依然忍着剧痛,一手压住伤口,一手扣着机枪扳机,继续向敌人射击,直到最后一滴血流尽。

在朝鲜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志愿军一一七师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运用,书写了一段传奇。

这支穿插部队在昼夜交替的激战中,与主力部队紧密配合,展现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南朝鲜第八师和美军第二师第九团,但志愿军战士们不畏强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战果。

整场战斗中,志愿军一一七师共击毙敌军3300余人,俘虏2500余人,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单师单场战斗的最高歼敌纪录,更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光辉一笔。

这次胜利,不仅是对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志愿军战术指挥和战斗意志的充分肯定。

战斗结束后,一一七师因其卓越表现受到了中朝联合司令部和政治部的高度评价和通令嘉奖。

1951年2月,所属的三四九团更是荣获"甲等功臣团"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三四九团的肯定,也是对整个一一七师的荣耀。

横城穿插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经典战役,它不仅在战术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更在战略上对战争的整体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通过高超的战术运用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能够战胜装备精良的敌军。

通过这次战役,志愿军成功地打乱了“联合国军”在第四次战役中的部署,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阻止了敌军进一步的战略推进。

同时,这场战役极大地提升了志愿军的士气,增强了中朝联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次战斗的成功,成为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军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传承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1 阅读:46

史海友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