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判断一个人孝不孝顺,看他脸上这个位置就可知晓

金沛的国学笔记 2023-08-13 13:17:27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加重视孝顺父母。

中国人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顺父母都无法做到,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品质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然而,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孝顺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对一个人的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曾仕强教授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孝顺,仅需观察他的面相中的特定位置,就能准确判断出来。那么,这个位置究竟是哪里呢?

据曾仕强教授的视频讲解,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孝顺,就看他的双眼是否连到鼻子的部位凹陷。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这个位置凸出来,那么他通常是不太孝顺的,甚至可能对父母缺乏尊重。

当然,许多人认为,曾仕强教授的说法是封建迷信,缺乏科学依据。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过面相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句话叫“相由心生”,意味着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会在其面相中得以反映。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他的面相往往也会让人感到亲切和舒适。

相反,如果一个人心机狡诈,那他的面相通常也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的这些言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曾仕强教授也强调,一个人的面相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的。

那么,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到底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呢?时代变了,对孝顺父母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人们认为,孝顺父母就是顺从父母,不违背父母的要求,尊敬父母。

然而,在现代社会,孝顺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这个时代,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简单地顺从和尊敬,更多地体现在关心、照顾和陪伴父母。

首先,孝顺父母最基本的行为之一仍然是经济上的支持。近年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喜欢拿西方国家的现象与中国父母进行对比。在某些方面,西方国家的父母可能会更尊重子女,不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

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在西方国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可能在未婚怀孕后无视孩子的存在,对孩子的生活缺乏关怀。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父母可能过度保护孩子,但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父母把孩子像小鸡一样护在怀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也得到了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保护。

然而,也有一些人享受着父母的保护,却不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父母为子女付出了一切,供养他们长大成人,但在长大后,一些子女以与中国传统不符的方式对待父母,疏远他们,保持距离。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来说,这样的行为是极其不孝的。中国文化认为,对父母不好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个人的失败。

中国文化注重因果,对父母不好就是一个因,在未来一定会收到相应的果报。

其次,孝顺父母不仅意味着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还意味着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许多子女在孝顺父母方面表现得像他们年轻时的父母一样。他们只会用自己的方式照顾父母,认为这就是孝顺父母的全部。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父母的真正需求呢?

很多父母只是渴望子女的关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心。对于一些退休后希望周游中国的父母来说,子女出于各种理由却阻止了他们的行动。这看似是关爱,实际上却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控制。

父母虽然已经退休,却仍然有着自主权,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马斯洛曾说,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父母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还包括情感上的关怀。

此外,许多子女经常与父母为一些琐事争吵。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子女与父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代沟。

特别是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他们会变得像小孩子一样,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固执和古怪。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子女乐于与父母争辩。他们总是想和父母争个高低,争论对错。然而,这样的争吵往往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往往是,父母认为子女不孝顺,子女觉得父母难以沟通。然而,这些争吵是可以避免的。

孝顺父母并不是盲从,而是真心尊重和关爱。在孝顺父母这方面,一方面子女可以不同意父母的观点,不追随父母的要求,但同时也没必要与父母争吵。随着年纪的增长,父母越来越需要子女的关爱。

因此,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子女给自己积攒福报的一种方式。希望这种优良传统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和谐与幸福。

9 阅读:67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