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一生都不愿提起的人是谁?女儿朱敏晚年愤慨:我也不能原谅她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06 09:07:56
前言:

朱德这位对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领袖,他以视死如归的精神与重情重义的处事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

在朱老总的一生中,形形色色遇到过许多人,对革命有贡献的或者对自己有恩情的,他都会牢牢记住。但有这样一个人,明明他们之间有过联系,但朱老总一生都不愿意提起。她就是朱老总曾经有过夫妻之情的贺治华。

朱德

在陕北时,朱德曾对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自己的婚姻,即参加革命前的两次婚姻,参加革命后的两次婚姻,但唯独没有提起贺治华。可见,贺治华已经深深伤害了朱德的感情。

追求不同,导致分道扬镳

朱老总之所以一生都不愿意提起贺治华,是因为她曾背叛了革命。

不可否认,既然贺治华背叛了革命,这说明她在之前也曾追随革命,也正是这一点,朱德才与之走到了一起。

朱德

1922年,朱德为了表达他信仰共产主义的决心,毅然放弃了在滇军中荣华富贵的生活只身前往上海,并在那里拜访了因陈炯明叛变而逼回伤害的孙中山。

孙中山清楚朱德的实力,便希望利用滇军的力量夺回广东,还表示预付军饷10万元。朱德虽然同情孙中山的处境,但他在这10年间已经厌烦了军阀之间的互相争斗,决心要到国外寻求另一种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于是他拒绝了孙中山。

就在朱德出国后不久,其之前刚刚认识的贺治华也追随而来。

朱德

朱德与贺治华在欧洲的第一站为法国,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周恩来,并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下半年,朱德一行人又转往德国,当时在德国寻求真理的还有6个年轻人,几人相见恨晚,因此还照了一张合影。这也是朱德与贺治华唯一的合影。

贺治华性格开朗、举止大方,模样也是百里挑一,很快就走进了朱德的心。他们在德国共同学习,共同参加革命,感情甚好,不久就怀上了爱情的结晶。

可渐渐地,朱德发现妻子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比起艰苦奋斗,贺治华更喜欢荣华富贵,并且她与另一名留苏学生霍家兴越走越近。

就在贺治华即将生产的时候,德国政府在北洋政府的唆使下,借故将中国留学生驱逐出境,留学生们不得不尽快收拾包裹准备离开。

尽管贺治华此时已经和朱德离心,但朱德还尽了丈夫应尽的责任,取消回国的计划,陪妻子生产。他们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横渡波罗的海来到苏联,在一户农家中贺治华生下了朱敏。

朱德和朱敏

这一年朱德40岁,这个年纪才得了一个女儿,朱德很是高兴。但朱敏的出生也意味着朱德了却了一桩心愿,他又可以继续投入到革命中去了。

因此,在朱敏刚满月时,朱德就独自启程回了国,而朱敏则被其母亲贺治华送到了姨妈手中,又被姨妈带回了老家。

朱德回国后,便与贺治华断了来往。贺治华没有了婚姻的束缚也很快与霍家兴走到了一起,然而,令朱德没有想到的是,贺治华不仅背叛了自己还背叛了革命。

贺治华

1928年,贺治华和霍家兴夫妇被派往上海工作,担任罗亦农的秘书。

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充满着许多诱惑,贺治华夫妇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到上海没多久就迷恋上了这里纸醉金迷的生活。

可这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中国共产党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罗亦农不止一次就贺治华夫妇的奢靡生活加以训斥。然而,贺治华夫妇不仅不悔改,还心存不满。

罗亦农

这年4月,出于对贺治华夫妇的信任,也为了工作方便,罗亦农将接头地点安排在了贺治华家的楼上。

然而,罗亦农没有意识到,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贺治华夫妇此时已经背叛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暗地里早已与敌人勾结到了一起。

作为女儿,朱敏不能原谅生母

原来,贺治华夫妇因太过沉迷上海奢靡的生活,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钱包已经亏空。在上海,没有钱简直寸步难行,于是,被金钱冲昏了头脑的贺治华夫妇做出了一个违背良心的决定。

他们在暗中偷偷联系国民党特务,声称自己掌握350多名共产党员的名单和地址,提供情报的条件就是要租界当局给他们出国所需的美元和护照,租界当局答应了。

不久,贺治华夫妇诱骗罗亦农到自己家,然后再用暗号引来租界巡捕搜查。可怜的罗亦农始终被蒙在鼓里,就这样被捕了。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被枪杀于上海龙华,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就这样惨死在了叛徒的手中,实在令人愤恨。

罗亦农被杀害后,中央特科就此案进行了仔细调查,这才发现了贺治华夫妇的恶行。当特科同志听说他们用罗亦农的地址换了3000美金后更是怒不可遏,决心要铲除这两个丧心病狂的叛徒。

特科人员向组织请示后,就来到贺治华夫妇家,假装探查情况。贺治华夫妇此时以为他们的计划蒙蔽了所有人,还在卖力表演。

当特科人员询问他们是怎样躲避敌人的搜查时,贺治华说:“来的巡捕懂德文,我骗他们说我们是搞翻译的,那些材料是我们的译稿,德国人不懂中文,我们就这样敷衍了过去。”

看着贺治华夫妇拙劣的演技,特科人员简直要将拳头捏碎了,但处置这两个叛徒的命令还没有下来,他们只能不动声色地假装不知道内情。

不久,邓小平作出决定,要铲除这两个叛徒,于是特科人员迅速作出了布置。

首先,特科人员以接头地点暴露为理由,要求贺治华夫妇搬到南京路去暂住。由于组织上派李维汉与贺治华夫妇见面,因此他们并未怀疑,非常配合地搬到了指定地点,然而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末日即将到来。

在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中央特科就派人去惩治叛徒,霍家兴被当场打死,贺治华因躲在了床上,虽然中了弹,但并未死去。

就在特科人员准备将贺治华也处置时,国民党特务闻风而来,把贺治华送到了医院,医院防范很严,特科人员未能得手。此后,贺治华便失去了踪影。

新中国成立后,罗亦农被害之事再次被提起,有关部门也寻找过贺治华的下落,但没有找到。不过,在许多资料中仍旧提到了贺治华的结局,有人说她被打成“独眼龙”,有人说她回到了老家,隐姓埋名一直活到了60年代。

贺治华背叛革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可怜她的女儿朱敏自从被送回老家后,就再也没有享受到母亲的关爱。

从记事起,朱敏的身边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她常常怨恨母亲为什么不要她?为什么不抚养她?直到后来,当她得知自己的母亲竟然为了追求与父亲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抛弃了自己和父亲时,心里更加怨恨。

她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说道:“她的所作所为,我作为女儿,也不能原谅她!”

朱德一家

幸好,朱敏还有慈爱的父亲,还有一位视她为亲生女儿的母亲康克清,才不至于让她有个叛徒母亲而感到自卑。

贺治华的叛变行为危害了党组织、伤害了女儿朱敏,也伤害了朱德的感情,以致于朱德这样一位宽大为怀的伟人,一生都不愿意提起她的名字。

0 阅读:276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