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何意?有三种解释,你认同哪种?

历史酿的酒 2022-02-08 17:32:07

说起《道德经》,想必每个中国人都不会觉得陌生,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经典哲学著作。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道德真经》,当然,《道德经》也被称为“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顾名思义,道德经通篇只有五千余字,现今流传通行版本的道德经,是三国时期,曹魏哲学家王弼所注,全文5162字。

别看《道德经》仅有五千余字,那可是字字珠玑,语言精练,涉及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等诸多领域。

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例如“天长地久”、“以柔克刚”、“上善若水”、“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皆出自于《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这也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同时又晦涩难懂的一句话,关于“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坊间有以下三种说法:

1、众所周知,古人在用“字”时,会忌讳帝王的名讳,“道可道,非常道”中的“常”字,原本是“恒”字,是为了避开汉恒帝的名讳,才改成“常”,那么,按照这种说法“道可道,非恒道”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道”若是可以言说的,那它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也就是双重否定,简而言之,便是“道”是不可以言说的。古代韩非、严遵、王弼、成玄英等人,都主张这个观点,认为“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2、也是认为“常”是“恒”的意思,认为:道虽然是可以言说的,但是道并不是常恒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3、第三种解释,“常”并不作“恒”来解释,而是认为:道虽然可以言说,但是,它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常俗之道。

那么,以上三种解释,你更认同哪一种呢?或者你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还有哪些解释呢?

以上三种关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常见解释,都体现了《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即使恒久永恒的,同时也是发展变化的。

也有人认为,要解释“道可道,非常道”,需要连接下文,这样才能更加彻悟。在《道德经》开门见山引出“道”的概念,认为“道可道,非常道”之后,还说了: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一种解释认为,下文出现的“名”,是为上文的“道”而服务的,进一步阐释“道”,因此,下文出现的“名”要围绕着“道”去解释。

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道是一个概念,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道”,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名字,并不代表“道”本身,万事万物,名字只是个概念,“道”亦如此,即使换个称呼去称呼道,无论名字怎么改变,“道”还在。

因此,不必拘泥于名字,不必拘泥于外在形式,而是要去了解和感悟事物的实质,去了解“道”的实质。

综合以上分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则比较容易诠释,也就是说,人们没有给道取名字之前,“道”就已经存在,它存在于“天地之始”,称呼这个“天地之始”就已经存在的“道”为道吧,“道”就已经是万物之母了。

以上,便是《道德经》中关于“道可道,非常道”的一些流传解释,你认可吗?欢迎评论交流。

0 阅读:200
评论列表
  • 2022-02-17 22:40

    道可道 非常道 道法自然, 如 所有知识,一样,同样是命 同样是所作所为 我

历史酿的酒

简介:静静地,做一枚历史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