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伦敦的人,都会被高耸入云的天际线所震撼。
这些摩天大楼是伦敦实力的象征之一,见证了伦敦在经济、金融方面的繁荣。
但最近,伦敦市场却刮起了一股“摩天大楼甩卖潮”,有多栋高端写字楼同时挂牌出售,售价均超过3亿英镑。
对以投资规模大为特点的写字楼市场来说,这一景况的确“非常罕见”!
其中在售第一栋是位于泰晤士河沿岸的南岸广场1号(One Southbank Place),售价据悉为4亿英镑。
这处写字楼与著名地标“伦敦眼”、英国国家剧院仅咫尺之遥,与白厅、国会大厦隔河相望,旁边就是滑铁卢车站。
南岸广场1号于2018年竣工,由地产公司Almacantar持有。目前,该办公楼已全部预租给壳牌(Shell International)作为其总部,租期20年。大楼包括27.5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和一楼的两个零售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Almacantar还持有与南岸广场1号相邻的南岸广场2号,现在是WeWork所在地。
这两栋楼的总商业面积超过57万平方英尺。2015年,Almacantar花费5亿英镑买入了这些大楼,据该公司透露,这笔投资每年可以产生超过3,200万英镑的稳定租金收入。
第二栋在售的写字楼是名气更大的“火腿罐头”——The Can of Ham,售价为3.22亿英镑。
“火腿罐头”位于伦敦金融城St Mary Axe街70号,以其独特的外形著称。大楼于2019年初竣工,地上部分有21层,高90米,共3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
自落成以来,该大楼就由美国TIAA的资产管理部门Nuveen Real Estate持有。
目前,“火腿罐头”已被包括律所Sidley Austin在内的多家租户全部租用,该律师事务所为其带来了30%的租金收入。
其他知名租户包括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加拿大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of Canada),加权平均租赁期限近九年。
除上述两栋外,中国开发商中渝置地(CC Land)也试图以3亿英镑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位于西伦敦的One Kingdom Street。
One Kingdom Street位于帕丁顿(Paddington)中心,旁边就是帕丁顿车站,到牛津街或希思罗机场只需15分钟,沿着运河漫步也能到达景色宜人的运河小威尼斯(Little Venice)。
One Kingdom Street于2008年2月竣工,高9层,占地26.5万平方英尺。租户包括沃达丰、Shire、Mysis和Statoil等,预计每平方英尺的平均租金为55英镑。
2017年,中渝置地以2.92亿英镑收购这栋大楼,成为新的所有者。在持有约七年后,中渝置地寻求出售。
不过,在市场现在出售的四座建筑中,最昂贵的还是位于伦敦金融城的Citypoint。
卖家是拥有金丝雀码头集团(Canary Wharf Group)一半股份的加拿大投资者Brookfield,预计要价至少5亿英镑。
如果以该要价出售,这将成为自2023年1月以来伦敦最大的一笔写字楼交易。
当时,Land Securities将德勤位于伦敦的总部One New Street Square出售给了中国香港开发商华懋集团(Chinachem Group)。
Citypoint建于1967年,原名Britannic House,最初是英国石油公司的总部大楼,共36层,是伦敦金融城第一座超过圣保罗大教堂高度的建筑,也是伦敦金融城目前第13高的建筑。
2000年,该大楼经过翻新,高度进一步增加,并更名为Citypoint。
2014年,Brookfield以1.06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Citypoint的部分股份,并于2016年完成全部收购。随后,Brookfield又投资4,000万英镑对Citypoint进行重装升级,将出租率提高到了82%。
租户包括律师事务所Simpson Thacher&Bartlett、Simmons&Simmons等。
其实,伦敦的写字楼交易一直比较频繁,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有买入卖出的情况。譬如,2022年6月,中国香港建滔控股有限公司就斥资2.936亿英镑,从Brookfield手中买入了市中心的2 London Wall Place。
但像目前,在同一时期出售这么多,且价格这么高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对此,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波“摩天大楼甩卖潮”其实也事出有因。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办公方式出现了转变,“在家办公”、“混合办公”等模式逐渐兴起。
随着员工出勤率不断下降,一些公司开始寻求节约成本,转向规模较小但质量更高的办公室,而不是选择疫情前流行的大空间,这也给写字楼市场带来了冲击。
据CoStar的调查,由于部分企业缩减办公室规模,截至2024年6月,伦敦市中心写字楼的平均空置率为9.9%,高于2019年的4.7%。
租户的减少必然会影响租金收入,这也促使一些写字楼持有者开始寻求出售资产。
不过,“混合办公”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相比之下,最重要的可能还是高利率这一“绊脚石”。
众所周知,为控制疫情后不断飙升的通胀,英国央行接连加息,由此也导致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上涨,企业的融资成本被不断抬高。
像写字楼这样的大型资产,动辄几千万,几个亿,加息后买家更难筹集到购买所需的大量资金。
对于写字楼的所有者来说,融资成本增加也提高了他们持有重资产的难度,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一些企业也会通过减持重资产来“解困”。
当然,这只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也有各自的投资布局和考量,一些企业出售资产并不是为了远离投资,而是盘活资金,重新入场。
不过,尽管商业地产过去两年确实“相对低迷”,但也有很多投资者敏锐的捕捉到了“机遇”。
一些地产商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对大型写字楼兴趣日益浓厚,正在伺机而动,瞄准时机再次行动。
他们解释道,吸引投资者的第一个原因是高额的折扣。据CoStar的数据,伦敦写字楼价值较两年前的峰值平均下跌了19%,已接近或处于“低点”,创造了“抄底”的绝佳时机。
而在表面平静的市场下,暗流早已开始涌动。据CoStar估计,今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伦敦写字楼价值实际上“悄然”上涨了1%,“复苏”迹象逐渐显现。
另一方面,“在家办公”并未形成大势,反而有了逆风现象。
据报道,麦肯锡、亚马逊、桑坦德银行、巴克莱、Asos 、Boots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公开宣称,要求员工重返办公室,一些企业还引入了监控出勤率和刷卡等措施,来督促员工回归。
同时,很多政界人士也试图说服公务员重返办公室。
随着这股逆风趋势的兴起和员工的重返,办公室不仅没有“消亡”,一些更新、更环保的写字楼的租金还出现了大幅上涨。
有投资公司的高管表示:“我认为市场已经意识到此类办公室的实力,它们的租金表现强劲,入住率也很高。”
此外,英国央行的“降息预期”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8月初,英国央行宣布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外界预计,11月英国央行还将进一步降息,随着降息后贷款利率的下降,也将给市场带来提振。
回顾过去两年多,伦敦写字楼市场的起伏与经济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其经历了低谷和压力,但现在也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投资市场风云变幻,大胆者精于抓住机会,谨慎者擅长规避风险。这波“甩卖”又会激起什么样的水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