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
血尿酸容易收到影响出现波动,而出现短暂的升高。
在排除影响的情况下,多次测量血尿酸超过420umol/L,即可诊断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可以不引起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但没有不舒服,不代表没有伤害。
生活方式治疗有利于降低尿酸,如仍不达标,应考虑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拿着体检报告,看着标红的血尿酸值,脑袋里是不是一大堆问号。
这就是高尿酸血症了?以后会不会得痛风啊?现在要不要吃药?得一直吃,药不能停吗?……
这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发现自己尿酸增高后会遭遇的情况。
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当第一次发现尿酸高以后应该怎么处理。
判断是不是短暂的尿酸增高高尿酸血症,在不进行积极干预的情况下,通常是一个慢性、持续的状态,血尿酸值会一直处于超过正常值的状态。
但是,血尿酸是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指标,会出现短暂性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需要担心和处理。
影响血尿酸的,主要是体检前一天的饮食、运动。
饮食上,最主要的情况是大量摄入富含嘌呤的动物性食物,比如,海鲜、内脏、肉汤。各种酒类、含果糖的饮料也会造成尿酸生成过多,血尿酸升高。
剧烈、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体内产生乳酸、β-羟丁酸、草酰乙酸等物质,它们会和尿酸竞争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尿酸排出减少、血尿酸升高。
重复测量至少2次,才能确诊高尿酸血症2023年发布的《痛风诊疗规范》中指出,“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血尿酸>420umol/L时,诊断高尿酸血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会波动,应多次测定。”
也就是说,如果如果第一测得尿酸增高,即便排除了受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还至少需要再找一个时间测第2次。如果同样大于420umol/L,才考虑是高尿酸血症。
如果,考虑第一次测量的结果是受到影响的,那也建议在排除这些因素后再测一次,如果是正常的,就可以放心了。
了解高尿酸对身体的影响对于尿酸升高,不同的人,态度也可以大相径庭。
有人觉得,不就是指标高了,反正不疼不痒的,不用管它。有的人见识过高尿酸以后痛风发作的威力,便开始惶惶不安,我是不是也会得痛风啊……
其实,尿酸对于我们的健康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中提到,正常水平的尿酸,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护红细胞膜的作用。
但是,长期过高的尿酸,是会对全身造成损害的。
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就提到:高尿酸可以引起系统性损害。可以说高尿酸伤害的是全身。
当尿酸升高,超过饱和浓度(420umol/L),尿酸就会在身体很多部位沉积,比如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肾脏、全身血管。然后就会吸引炎症细胞到这些部分,同时还会刺激产生炎症因子。最终就会导致这些部位的各种急慢性炎症损伤。
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痛风性关节炎,不熟悉的可以去网上查下郭麒麟、薛之谦发作时候都视频。
没有感觉,不代表没有伤害。
上面提到,高尿酸除了会沉积在关节及周围,导致痛风性关节炎,还会沉积在肾、全身血管。所以长期的高尿酸可能会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肾石症、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卒中、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
所以,在谨慎地诊断高尿酸血症以后,一定要重视,争取尽早、长期地把血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内,以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无论用药与否,生活方式治疗一定要做一提到治疗,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吃药,也就是药物治疗。
很多人忽视了,日常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有治疗的作用,也是治疗的一种形式。
特别是现在生活方式西方化的背景下,很多跟生活方式有关的病,发生的越来越多。
也因此诞生了一门新的学问,生活方式医学。而它研究的就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进行治疗,也就是生活方式治疗。
那些经过验证、安全、有效的生活方式治疗手段,应当贯穿治疗的全过程。有些轻度的疾病,可以直接得到改善而不用吃药。即便仍然需要吃药,也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
而对于高尿酸,也有许多生活方式治疗的手段。比如,饮食方面,限制热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适当减少碳水、调整饮食模式(采用DASH饮食、地中海饮食)、限制饮酒、减少果糖摄入、增加饮水量、限制一些高嘌呤的食物等。合理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尿酸。
关于饮食这块,2024卫健委也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食养指南》,里面有更详细的内容可供参考。也可以关注我,后面我也会发布相关的内容。
如果血尿酸值比较高,或者经过1~3个月严格的生活方式治疗,血尿酸仍不达标。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尿酸水平。
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治疗指南》中指出,要根据是否合并症、血尿酸水平来决定是否开启药物治疗。
具体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血尿酸增高,当血尿酸水平≥540umol/L,应该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如果有以下合并症中的任何一种,那当血尿酸水平≥480umol/L,就应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合并症: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脏病(CKD)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