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不出门身不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谚语还有后半句,同样精彩,可以说是精华。“火不烧山地不肥”,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人不出门身不贵。
谚语的前半部分这里的“走出去”指的是在外面走。全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只在家附近走动,他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但如果他多出去走走,他就会变得更有见识,最终开阔自己的眼界。
这里所说的“贵”,是指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逐渐走向成熟。成熟的是心智、经验和各方面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经验。我们从古至今就听过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唐代大诗人杜甫还在《二十二韵赠魏作成》中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典名言,这句话与“人不出门身不贵”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发现无论谁是成功人士,他们都不可能通过呆在家里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人生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机会。现在很多“靠父母生活”的人,根本就是不努力工作,靠父母的积蓄生活,还整天想着名利。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只有走出去,行动起来,才能交到朋友,遇到高尚的人,从而达到事业的巅峰。
火不烧山地不肥。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人们一般靠农作物来养活自己。一旦收成不好,老百姓就吃不饱。
要想农作物长得好,肥料自然是少不了的,但人们普遍缺乏肥料,所以普通家庭只能使用农家肥,也就是俗称的柴灰。烧山的火相当于给土地重新施肥,使土地变得非常肥沃,非常有利于种植农作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山火代表着生活中的困难,想要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吃苦。生命中所有的逆境,都是神赐给我们的财富。有的人善于在苦难中寻找机会,最后奋起反击,活出精彩。
我们传承俗语文化更应该坚持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这些谚语可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也可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说出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