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封,我写了很多次了。一直也都是把他当成一个白眼狼来对待,他背叛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最后恶有恶报。
但我想,人物都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性格有其成因,研究一下庆封家族,觉得他还挺有意思。所以,这次,我用故事来还原他的一生。 有些没有史料的,会进行艺术加工,大家看个乐子。
01、罪恶的家族史公元前643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被自己最信任的厨子和宦官伙同自己的庶长子吕无亏饿死了。
吕无亏也在那二人的帮助下,做了国君。然而,吕无亏的国君之位却没有坐多久,就被诛杀了。
太子昭去宋国搬了救兵,国内有大贵族高氏和国氏配合。一群乌合之众,享受了不到半年权力巅峰的快感,就骤然落幕。
然而,他们的死亡,却并没有结束齐国走向衰落的命运。齐桓公虽然成就了辉煌的霸业,让齐国空前强大,但晚年却极其昏庸,许是老天对他的惩罚,生了吕无亏这么一个庶子,让他来收回所有给齐国的荣耀。
齐国,因为吕无亏这个庶子,几乎败个干净。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吕无亏作乱虽然很快被平息,他的子孙却延续着他的“优良”基因,继续祸祸齐国。
第一个,是他的儿子庆克。
春秋早期,没有连坐的罪,父亲有罪,通常不会株连子孙。尤其庆克还是齐桓公的孙子,是齐国实打实的贵族。再加上公子无亏死的时候,庆克年纪还小。父亲的死不仅没让庆克被株连,还照样让他当了齐国的大夫。
公元前574年,距离吕无亏之死已经过去了69年,这六十九年里,因为他这个哥哥开的好头,弟弟们也轮番上演夺君大战,都把国君的位置坐了一遍,直到这一年,最后一个弟弟公子元死了,权力才顺利让渡到他爹的孙辈。
齐顷公,也不过当了十七年国君,就死了。
本来一切和吕无亏似乎没啥关系,他的儿子庆克也夹着尾巴做了近七十年的老实人,帮他生了两个能干的孙子,也已经到了该入土的年纪了。
但是,这一年,庆克做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他以七十多岁的高龄竟然和堂弟的遗/孀,也就是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了!
不说当时为人震惊,就是如今看来,也挺令人震惊的。我还试着推敲了一下庆克的动机,实在找不出来他一个年迈的公孙要去和一个同样年迈的国太苟合的原因。
后来一想,他可能是在鲁国的公孙侨如那里找到的灵感。因为,声孟子不是个普通人,虽然已经是国太,但还是小有权势。
前一年,鲁国的公孙侨如被赶出了国,来到齐国,和声孟子私/通了。声孟子让他在齐国位列国氏和高氏之间。实实在在得到了后宫扶持的好处。公孙侨如也不是第一次有依靠后宫上位的想法了。在鲁国时,他就为了得到后宫的支持,让他振兴家业,他就和鲁成公的母亲穆姜私/通,此举显然不通,鲁国人派兵攻打他,他被迫逃往齐国,没想到却如法炮制。
但因为国、高的排斥,公孙侨如再次逃走。
庆克就像那闻着腥味的猫,也想尝尝权力的滋味,他一辈子没寻到正道,临死了却找到了一条歪门邪道。他也跑去和国太私/通。没想到被于国佐相好的鲍牵看见了。鲍牵立马嗅到了不同的味道。谁不知道上一个和国太相好的人差点就位列国、高之间。
那个是国外的好挤走,这个是国内的,还是个公孙,要是真上位了,可有得两个大贵族头疼的。于是,鲍牵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国佐。
国佐倒是不慌,因为这件事情好办,毕竟这件事情在伦理道德上站不住脚,他直接把庆克叫过来,骂了一顿。庆克脸上挂不住,就闭门不出了。他不肯出门,声孟子就不乐意了,问他是不是变心了。庆克这才委屈地告状,说国佐骂了他。
这一状不得了,新仇旧恨加起来,声孟子恨上了国、高、鲍这个团体。
被国太恨起来,是很要命的事儿,尤其是这个国太在国君那里还很有话语权的时候。
不久以后,国佐陪着齐灵公出国参加诸侯会盟商量打郑国的事情,会盟之后,国佐派人跟着诸侯军攻打郑国,高无咎、鲍牵在国内守卫,为了齐灵公的安全,他回国的时候,高、鲍命令关闭城门,一一检查进城的人。国太找到了机会,对齐灵公造谣,说,高、鲍这是想把他关在国外,另立新君,国佐是知道他们的阴谋的。
齐灵公一听这话说得有理有据的,马上就信了。不久,他把鲍牵抓起来,看了他的脚,又把高无咎赶出了国。国佐还在外打仗,国氏因为害怕而发动了叛乱。
齐国人把在之前被鲍氏赶出去的鲍国,从鲁国召回来继承鲍氏。
高、国虽然倒台,但齐灵公并不知道庆克和母亲的丑事,竟然在立了崔杼为大夫后,还让庆克辅佐他。庆克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没想到,报应来得如此之快。
国佐在外带兵,惊闻国内噩耗,立马带兵返回,第一件事就是把庆克抓起来杀了。
庆克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为了权势都晚节不保了,竟然还是免不了成为乱臣而死的命运。不过,因为国氏的强势回归,崔杼也感觉到压力,和庆氏抱起了团。再加上齐灵公已经对国氏失去信任,更加信赖崔杼,也一点都不怨恨庆氏。
庆克死后,齐灵公竟然悄悄重用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年,诱杀了国佐,庆封和庆佐立了功,齐灵公便让老大庆封做上大夫,老二庆佐做了司寇。
02、庆封从此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但是晚年的齐灵公却渐渐远离崔庆,专宠阉人夙沙卫和高厚。这对于一直汲汲营营权势的崔、庆两家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情。两家一直谋求复宠。偏偏齐灵公还给他们递了机会。
庆封继祖父之后,又参与了齐国一场暴乱。
这时候,昏庸的齐灵公竟然在生命的倒计时时一时兴起,要改立太子。把原太子放逐了。崔庆决定投靠废太子。
公元前554年,趁着齐灵公生病时,把废太子迎了回来,控制了朝堂。等到齐灵公一死,废太子顺利即位。崔、庆二人因为从龙之功,顺利接住了改朝换代的泼天富贵,崔杼成功上位齐国正卿,庆封为其马首是瞻,做了崔杼的小弟。
这还不算富贵。
公元前548年那场富贵对于庆封来说才真的是泼天富贵。前两年,崔杼跟着家臣去他姐夫家奔丧,看上了新丧夫的美/人东郭姜,并不顾众人反对将其娶回了家。结果美丽的东郭姜被齐庄公看上了。
齐庄公总是背着崔杼和东郭姜私会。但是每每私会完,他又高调地在朝臣中吹牛逼,生怕崔杼不知道。崔杼一气之下,弑君了。
庆封跟着崔杼又过了一把拥立新君的瘾,并且这一次,他和崔杼并列为新君的左右相。
但,看似平等的关系,有崔杼在,庆封也只能是老二的命。没有哪个有野心的二把手会永远甘愿被人压一头。庆封早就羡慕了崔杼可以为所欲为的放纵生活状态,但是碍于有崔杼在,他一直都很收敛,甚至老老实实地扮演一个忠心的老二。
在那件事情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崔、庆两家密不可分,以为庆氏对崔氏忠心不二。崔家的所有人都觉得庆封值得信任,比自家人还值得信任。
但,庆封却给大家来了一个大反转。
他不仅背叛了崔家,还灭了崔家。
这一年,崔杼变了,崔杼还要重用外戚,废长立幼,长子跑去跟庆封求助,庆封假意帮忙,鼓动崔家长子杀掉外戚。而后,又利用崔杼的信任,派人杀掉崔杼两孩子,灭了他全家。
庆封从此刻起,终于体会了崔杼那种做权臣为所欲为的快感。一开始还挺起劲,但,很快,他却对于处理不完的政事与开不完的会议感到厌烦。
庆封开始怀疑做权臣是不是他最想要的。他觉得,他最想要的只是崔杼的为所欲为,而不是崔杼身上的责任。
崔杼可以将美色揽进家门,他也可以,他还可以比崔杼更加潇洒自由。他看上了家臣的妻子,于是把政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庆舍。自己则搬到了家臣家里,和家臣同吃同住,还互换妻/子。
这操作,不仅盖过了崔杼,甚至比他老爹庆克还让人震惊。庆氏一家的血脉当真异于常人。但,庆封是曾经的权臣,现在的权臣他爸,谁敢说他不是?他要的就是这种别人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的感觉。因为,崔杼给他的就是这种感觉。
但是,他忘了,他一味追求崔杼的极致享受,可崔杼却被他灭了啊。崔杼一直把政权握在手里,尚且因为生病,被他钻了孔子灭掉,更何况他这种完全当甩手掌柜的?他能因为羡慕崔杼权臣的快乐而灭了崔氏,怎知就不会有同样也对权臣有强烈兴趣,等待他庆家出问题而取而代之的野心家呢?
有句话说的,上天要灭你,先让你自己给自己埋雷。
0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始无终,自取灭亡庆封杀了崔杼以后,以为自己和齐庄公的恩怨从此一笔勾销,竟然把齐庄公两个逃亡在外的忠心勇士给召了回来,并且送给儿子庆舍做保镖。
虽知道,这两个人很清楚杀死齐庄公,他庆封有大功,对他亦是恨之入骨,早就想灭了庆氏了。恰巧宫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御厨把鸭子当鸡杀,送饭的,把肉全挑出来,把汤送给齐国最尊贵的两个公子喝。
伙食一下子降了十万八千里,两个公子怒了,准备清算当政的庆氏。庆封以为两个公子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压根不敢对他庆氏怎么样。况且,他儿子勇力过人,身边还跟着两个勇士。
他则继续悠哉悠哉地打猎,享受美人在怀的惬意人生。然而,正是因为他的自信,他的儿子死了。
已经蠢蠢欲动的陈氏主动配合两位公子在冬祭大典上埋伏庆舍,两个勇士率先发难,跟庆舍同归于尽。陈氏护着齐国国君,和齐国人一起灭了庆氏。
庆封知道以后,带兵攻进了城门,但是没有胜利,于是带着残余的族人和所有的财富逃到了南边边境地带的吴国。吴国早有争霸中原的野心,也和齐国不对付,所以接受了齐国出来的叛臣,用了很高的待遇来招待他。吴国国君不仅给了他一块土地,还给了他堪比齐国的俸禄。
庆封可以继续过他富贵逍遥的日子,这让他很是开心,甚至,他忘记了在齐国的灭族之祸,也不再想还能回去报仇。
但是,庆封怎么也没有想到,最终清算他的却不是齐国,而是楚国。
庆封成了楚灵王杨威的一个靶子。楚灵王第一次会合诸侯,便拿吴国开刀,而庆封所在的开方县因为有庆封而富得流油。楚灵王带人攻下了开方,灭了庆氏,将财富全都搜刮走。不仅如此,楚灵王还给了庆封前无古人的极品待遇,把他当着诸侯军的面,处决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538年。从公子无亏作乱到庆封被灭,庆氏经历了整整105年。这一百年的齐国如同宿命一般,逐渐走向衰落,到了最后,庆封把姜氏的政权渡到了陈妫氏的手上,似乎完成了某种使命,而后,功成“身退”了一般。
如果抛开善恶的观念,来看庆封的灭亡,会发现,他灭就灭在不吸取崔杼被灭的教训,同时做事欠考虑,做事情没有始终,却耽于享乐。
《道德经》里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得恐怕就是庆封了。
若是他能像崔杼一样,将政权攥在手心里,并且承担起权臣该担的责任,然后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等自己干不动了,儿子也彻底上手了,再退休,也许,陈氏不一定能扳倒他。齐国也不会落在陈氏手中。
但是,万事没有如果,庆封毕竟是个短视的,若是他有那么聪明,也不会反了崔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