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特等功臣,黄继光的偶像,杨根思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回顾近代 2024-06-08 11:40:30

内容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近几日,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中宣部授予“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褒奖他们是新时代的传人,“三个不相信”的实际践行者。

那么,杨根思到底是谁?他的名字为何能被命名为连队称号?三个不相信又是什么?

或许,至今仍有很多人在收到短信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杨根思的世界,深刻地了解一下这位英雄的史诗人生。

1922年,杨根思同志,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几乎从出生时起,这个可怜的孩子,就从没吃过一口饱饭。

8岁时,杨根思的父亲因过度劳累,活活累死在了晒谷场上。几天后,母亲因伤心过度,也跟着撒手而去,独留下年幼的杨根思与哥哥,相依为命。

之后,为了生存下去,杨根思给人当过放牛娃,后在12岁时,走进一家上海工厂,当起了廉价的童工,一干就是整整7年。

1941年,工厂倒闭,杨根思和哥哥再次流落街头,多年沉重的工作,最终压垮了这对命比纸薄的苦命兄弟。

不久后,哥哥便在疾病和贫穷的折磨下凄惨离世,杨根思彻底成了风雨中的浮萍,独自飘摇在那个“人吃人”的黑暗时代。

后来,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日子之后,杨根思突然醒悟,决心从军打仗,为自己,也为像他一样的底层老百姓,争取一个翻身的机会。

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投军,但因口音和文化的问题,登记人员将他的本名“羊庚玺”登记成了杨根思。

从此,这个名字便跟随了他一生。直至今日,仍被我们所铭记。

杨根思

初入军营,杨根思被分配到了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

那时候,由于我军的物资短缺,很多新士兵,仅仅只能领到一根长矛作为武器,便匆匆被送上了战场。

从装备差异上来看,平平无奇的长矛,自然比不上敌人手中不长眼的枪炮。

然而,就是凭借着这个看似落后的武器,杨根思却立下了他在战场上的第一个军功。

当时,杨根思跟随着队伍,准备攻打敌人的一个据点。他手握长矛,虽是第一次参与作战,但眼中却毫无畏惧之色。

只见他死死盯住一个手中拿着枪的敌人,在躲闪对方子弹的同时,不断用长矛进行捅刺,几个回合下来,杨根思以一招“长枪入心”,结果了敌人的性命。

在获得自己第一杆枪的同时,也立下了他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战功。

并且自此以后,杨根思的军旅生涯,便如同开了挂一样,一路昂首高歌。

1945年6月,国共展开激烈斗争,国军兵临我军城下。其强大的火力压制,一度打得我军抬不起头,只能连连后撤。

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杨根思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仅凭两颗手榴弹以及满腔的热血之勇,用自己的身体做盾牌,在枪林弹雨中,成功炸毁了国军的重机枪哨口,为我军的战士们,打开了新的生路。

当然,仅仅凭借一腔孤勇,是万万不能抵挡无情战火的,敌人的枪炮也没有放过这个热血的战士。

杨根思

在同年,攻打泰安天主堂的一场战斗中,杨根思不幸负伤,他的脸颊被子弹穿膛而过,整张脸瞬间血肉模糊,生命危在旦夕。

可饶是如此,杨根思依旧没有选择退下战场,他只是让班长给他简单包扎了一下,便再次重返战斗。

包扎的时候,因为伤口距离杨根思的左眼很近,班长便连同左眼一起包扎了起来。

可就算是只剩下一只眼睛可以使用,杨根思依旧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战斗能力,仅用18颗手榴弹,便成功打下了天主堂制高点,再次为我军的冲锋,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这场战斗之后,杨根思被上级点名表扬,并首次授予了他“战斗英雄”的称号,这是杨根思的第一枚军功章,但不是最后一个。

在整场解放战争中,杨根思先后获得了“战斗英雄”、“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等,伟大的称号。

杨根思

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鉴于杨根思同志,为解放新中国而作出的突出贡献,特别点名邀请了他,登上天安门进行观礼,并对其大加赞赏和肯定。

当然 ,杨根思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因为此时,即便国内的战火已经完全平息,但刚刚立足未稳的新中国,仍要时刻警惕可能到来的危险。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运动正式打响,杨根思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前往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

那是一个朝鲜历史上罕见的冬季,气温直逼零下四十度,可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无情蔓延的战火,依旧没有对我们的战士,有丝毫宽待。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在冰天雪地中正式打响,惨烈的长津湖战役,由此而生。

在这次战斗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连队,攻占并坚守小高岭阵地,这里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同时,这里也是最危险的阵地之一,因为没有人知道,穷途末路的敌人,为了打开这条生命通道,会是怎样无所不用其极。

11月28日晚,当漫天的白雪,将整个小高岭地区完全覆盖,埋伏在阵地之上的战士们,也几乎被大雪淹没。

他们冻得瑟瑟发抖,不断融化的雪水,早已将他们的衣物打湿,沉重且冰冷地压在战士们年轻的身体上。

然而,就算是这样,就算是快要被这寒冷的天气冻死,却没有一个战士,敢挪动分毫。

在他们心里,肩膀上的任务,远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

战士们就这样等了整整一夜,拂晓时分,美军的身影终于在远处显现。

看来,大部队已经将敌人击溃,美军落荒而逃,正在向他们唯一的退路——小高岭阵地袭来。

随即,连长杨根思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抖落身上的雪水,用早已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的双手,紧紧握住钢枪,严阵以待。

一瞬间,美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向小高岭阵地,咆哮而来,拥有强大火力的敌人,使用了他们一贯的进攻手法,不管对面是谁,先狂轰滥炸一番再说。

紧接着,我军的工事惨遭摧毁,就连阵地上的石头也被炸得稀碎,在地动山摇之间,战士们只能不断穿插移动寻找着掩体,能否躲过美军那不长眼的炮弹,几乎全凭运气。

轰炸之后,敌人也蜂拥而至,一场早有预谋的战斗,正式打响。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杨根思没有怕,全连的战士也没有怕,他们个个都像是一头发怒的狮子,拼了命地阻击着敌人,完全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然而,哪怕是狮子再怎么勇猛无敌,终究抵不过一句“弹尽粮绝”。

在顽强打退了敌人整整8次的进攻之后,杨根思的连队,已经耗尽了最后一颗子弹,他们最后的武器,只有自己的一双拳头和不屈的身体。

彼时,敌人再度攻了上来,为了守住阵地,战士们即便没有武器也依旧不肯退缩。

哪怕他们知道今天只有死路一条,哪怕即将尸骨无存,但没有一人后退过一步。

渐渐地,美军的枪响声越来越少了,此时,身为连长的杨根思知道,我军的战士们,也一个接一个永远地倒下了。

可任务还没有完成,杨根思不能下达撤退的命令,他们要守护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大部队的生命,是全国人民乃至整个新中国的生命。

正因如此,杨根思不能退却,哪怕杀身成仁,他也绝不会当一个逃兵。

于是,在最后时刻,这位英勇的连长,选择了举起炸药包,点燃火线,用自己的身体当作盾牌,向敌人冲锋而去。

随即,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整个小高岭阵地为之颤抖,我军的杨根思同志,用他的生命,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

他与四十多名美军,同归于尽。成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在光荣牺牲之时,他仅仅只有28岁的年纪。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伟大的战斗英雄杨根思,用他的亲身行动,完美践行了他所提出的三个“不相信”观点:

不相信有无法完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不相信有无法战胜的敌人。

而这,便是中国军人之所以能战无不胜的秘诀。

杨根思将他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但他的精神,时至今日,仍然永恒地烙在了每一个中国军人的心上。

杨根思

在整个抗美援朝运动中,涌现了无数如同杨根思一般的勇士,其中光是有名有姓的就有多达68位。

甚至在我们所熟知的黄继光同志的遗物中,还发现了他所收藏的有关于杨根思的连环画。

由此可见,杨根思所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一种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杨根思是中国的第一个特等功臣以及特级战斗英雄,正因如此,他的名字值得被永远铭记。

如今的“杨根思连”完美继承了老连长的遗志,他们自成立以来,总共历经了大大小小300余次战斗,且功勋卓著,始终将杨根思精神贯彻到底。

而在前段时间的5月27日,中央甚至对全国人民发送短信,以褒奖“时代楷模杨根思连”的贡献,如此巨大的殊荣,想必一定是战士们给杨根思同志,最大的告慰。

在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0

回顾近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