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以新质生产力绘就“农”墨重彩新篇章

无双辰星 2024-04-15 21:36:46

去年以来,化州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推动“百千万工程”为依托,着力在乡村新质生产力方面找“点”发力,不断打造新模式、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发展。

抓住“种子芯片”着力点,加快种质提升。农稳社稷,种子为基。为确保粮食安全,化州市全力做强农业“种子芯片”:抓示范推广,开展农作物小面积高产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打造10个水稻、玉米、番薯绿色高产高效千亩方和1个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片,加快选育并集成推广粮食生产良种良法示范,辐射带动粮食生产5万亩以上,切实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抓种苗攻关,花大力气建设化橘红种质资源圃,打造“1+12”良种繁育基地,年提供优质种苗110万株,良种覆盖率达100%;同时委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建设化橘红无病毒繁殖体系,成功繁育611株化橘红无病毒母本,每年可实现嫁接约30万株品种优、无病毒的优质化橘红种苗。

紧扣“机械种植”关键点,补齐农机短板。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化州市紧扣“机械种植”关键点,加快农机推广应用,稳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2023年发放补贴325.40万元,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器具2436台(套),超10万小农户受益,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增强农机服务能力,培育7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联合体、10名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和1名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机具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探索水稻种植模式的农机化技术路线,推动集中育秧、机械插秧、飞机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烘干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引进新型育插秧机械11台,建立3个集中机插秧育秧基地,机插秧示范面积1万亩,带动全市新增育插秧机械100多台,机插秧作业面积超20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1.99%。

聚焦“数农融合”增长点,助力转型升级。为了提升设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化州市强化智能监测,加快“数字农情”建设,加大种植环境监测控制、自动虫情测报、“水肥药”精准施用等自动化、智能化测报装备技术应用力度。目前全市设已有自动虫情测报灯50多台,建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智慧监管”网络体系,实施“广东追溯APP”,实现农产品质量巡查数据信息化。强化平台应用,推广运用“粤农服”平台,实现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从服务下单、合同签订、作业监管、作业验收、资金支付等全流程线上化,较好地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才、装备、管理、金融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托管组织成本,促进了托管的标准化、规范化。强化信息指导,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村级益农信息社100%覆盖,每个基层农技人员每月在中国农技推广APP上发布8条以上有效信息,及时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资源向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推送。

突出“产学研用”结合点,强化创新驱动。立足化橘红特色产业优势,依托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地方政府、高校、农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强化科技赋能,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产业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化州已先后构建起广东省化橘红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技研发中心和1个化橘红产业“博士后工作站”,取得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欧洲发明专利4项、国家保护处方3项,创新研发产品150多种。

瞄准“延链强链”突破点,谋求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以化橘红为主的南药产业聚集发展,积极构建“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造-医药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联手华润三九等药企,综合茂名垦区道地与大宗药材产业园资源禀赋,打造华润广垦中药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78.73亩,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聚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加工流通、煎配制剂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擦亮化州道地南药品牌注入一剂“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良方”。(陈杨官、董天忠、陈家浩)

0 阅读:22

无双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