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枫红,天高云淡,回眸山河间,秋天已走过一半。时值秋分。长空万里,月落清寒,太阳收敛着光芒,清风不冷不热,昼夜恰好等长。秋分至,秋色平分,一半是热烈的夏末余温,一半是清冷的秋日初凉。枫叶渐红,稻谷飘香,大自然用斑斓的色彩绘制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秋分至,秋已半。在这平分秋色的日子里,愿你的生活也如这季节般,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温暖而美好。
秋思
唐-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诗的开篇点明时节,炎热退去,仿佛挣脱了束缚,正值秋半,一片萧瑟之感扑面而来。“飘萧” 二字生动地描绘出秋风瑟瑟、万物凋零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这两句通过对微雨和微风的细腻描写,进一步营造出秋的氛围。微雨洒落在池塘中,泛起层层涟漪,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好风轻拂襟袖,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到它的存在,这种细腻的触觉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诗人将笔触转向自身,描写自己头发短少,梳起来也不那么顺畅,枕头凉凉的,随意地斜靠着。这里通过对自身状态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慵懒和闲适,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惆怅。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最后两句诗人感慨人生,觉得自己已经度过了大半辈子,然而生活中却充满了各种不如意和参差不齐。这里既有对人生的反思,也有对命运的无奈,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沉。
题十里塘夜景
宋-杨万里
物色当秋半,登临更夜阑。
山光倒眠水,水影上摇山。
宿鹭都飞去,渔人独未还。
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物色当秋半,登临更夜阑。” 开篇点明时间是秋半时节,夜晚将尽。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秋半之际,天气渐凉,夜晚的宁静更增添了一份萧瑟之感。
“山光倒眠水,水影上摇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山水画卷。山色倒映在水中,仿佛山在水中安睡;而水中的山影又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动感十足。诗人通过巧妙的描写,将山与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空灵、梦幻的意境。
“宿鹭都飞去,渔人独未还。” 宿鹭的飞去进一步强化了夜的寂静,而渔人未还则给画面增添了一丝悬念和期待。这里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透露出人类活动的痕迹,使整个夜景更加生动。
“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与明月置于画面之中,自己与明月共同分割着这一湾清水。诗人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态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高远的意境。
夜不能寐复呼灯起坐戏作
宋-陆游
吴中秋半暑未退,今岁雨多如许凉。
药鼎荧荧伴孤寂,三更袖手听啼螀。
“吴中秋半暑未退,今岁雨多如许凉。” 开篇描绘了吴地中秋时节的独特气候,虽已至秋半,但暑气尚未完全消退,而今年雨水偏多,带来了别样的凉爽。这两句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又营造出一种略带矛盾的氛围,暑未退与雨多凉形成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这个时节的特殊之处。
“药鼎荧荧伴孤寂,三更袖手听啼螀。” 诗人在孤寂中,唯有药鼎发出微弱的光芒相伴。三更时分,他袖手而坐,静静地听着蟋蟀的鸣叫。这里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药鼎的荧荧之光和蟋蟀的啼叫声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
宋-刘一止
山中秋已半,蓬荜晏方开。
不听夜虫话,焉知节物来。
紫珠犹卧穗,青蕊未浮杯。
欲射系书雁,非关烹不才。
“山中秋已半,蓬荜晏方开。” 诗歌开篇描绘出山中已至秋半的景象,在这宁静的山中,简陋的居所此时才刚刚打开门扉,给人一种清幽、静谧之感。仿佛诗人在这秋半之时,从一种宁静的沉睡中苏醒,准备迎接秋天的到来。
“不听夜虫话,焉知节物来。” 此句通过对夜虫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秋的氛围。如果不听夜虫的鸣叫,又怎能知道时节的变化呢?夜虫的话语仿佛是大自然传递季节信息的使者,提醒着人们秋天的深入。这里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近、聆听自然之声的氛围。
“紫珠犹卧穗,青蕊未浮杯。” 诗人将目光聚焦到具体的景物上,紫色的果实还卧在稻穗之上,青色的花蕊尚未浮现在酒杯之中。这两句细腻地描写了秋半时节的自然景象,紫珠与青蕊的细节描写,展现出秋天的丰富与多彩,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欣赏。
“欲射系书雁,非关烹不才。” 结尾一句富有想象力,诗人想要射下那系着书信的大雁,并非是因为要烹食它显示自己的才能。这里的 “系书雁” 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念,诗人的这种举动表达了他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惆怅和希冀。
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
明-陈献章
小立三人静楚云,水田漠漠向秋分。
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小立三人静楚云,水田漠漠向秋分。” 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三人静静地伫立,楚地的云朵飘荡在天空,周围是广阔而寂静的水田,正渐渐迎来秋分时节。“静楚云” 营造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氛围,而 “水田漠漠” 则展现出大地的辽阔与宁静。这个场景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深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诗人将目光从眼前的景色转向远方的千峰,山峰仿佛在微笑着指向来时的路。最后一句 “黄鹤楼前月是君”,画面突然切换到黄鹤楼前的明月,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它一种神秘而温柔的气质。这句诗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使整个意境更加深远。
怀李伯章
明-宗臣
故园栖隐处,何得尔为群。
握手先朝雨,论心到暮云。
江湖双鬓短,日月两秋分。
岂有同心者,令予不念君。
“故园栖隐处,何得尔为群。” 诗歌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想象着友人在故园的栖隐之处,诗人不禁发出疑问,自己何时才能与友人相聚为群呢?这里的 “故园栖隐处” 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仿佛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
“握手先朝雨,论心到暮云。” 回忆起曾经与友人的相聚,在朝雨之中握手,然后倾心交谈直至暮云升起。这两句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朝雨和暮云不仅是时间的推移,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入,情感愈发浓厚。
“江湖双鬓短,日月两秋分。” 此句将诗人与友人置于广阔的江湖之中,感慨岁月匆匆,双鬓渐短。而 “日月两秋分” 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秋分时节,日月平分,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幻。这里的意境既有一种沧桑之感,又透露出诗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岂有同心者,令予不念君。” 结尾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世上,若有同心之人,又怎会不让我思念你呢?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
冈州重访陶昭辑昭美昆弟
明-邝露
赋才曾许擅机云,五色肝肠绝世氛。
芳草绿时频寄梦,菊花黄后又寻君。
开樽独剪尧年韭,怀古同探禹穴文。
归去层城隔明月,岸松烟艇对秋分。
“赋才曾许擅机云,五色肝肠绝世氛。” 开篇即对陶昭辑兄弟的才华给予高度赞扬,将他们的才情与陆机、陆云相提并论,称其有着非凡的气质和高尚的情怀,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对友人推崇备至的基调。
“芳草绿时频寄梦,菊花黄后又寻君。” 诗人回忆起在芳草繁茂的时节常常寄梦于友人,而当菊花变黄之后,又踏上了寻找友人的旅程。这里通过对不同季节景物的描写,既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芳草的绿意和菊花的金黄,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开樽独剪尧年韭,怀古同探禹穴文。” 诗人与友人相聚,打开酒樽,剪下如尧帝时代般鲜嫩的韭菜,共同怀古,探寻禹穴的文化。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高雅的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相聚之时,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还沉浸在对古代文化的追寻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意境。
“归去层城隔明月,岸松烟艇对秋分。” 结尾描绘了诗人离去时的情景,层层的城池阻隔在明月之下,岸边的松树和烟雾笼罩的小船与秋分相对。这里的明月、岸松、烟艇和秋分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又宁静的画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别的惆怅。
云门山中作
清-屈大均
悠然拂盘石,独坐对秋分。
萝雨静可数,松泉寒不闻。
孤怀吐明月,双眼悬高云。
兴至莫长啸,恐惊樵牧群。
“悠然拂盘石,独坐对秋分。” 诗歌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诗人悠然地拂拭着盘石,独自一人面对着秋分时节的景色。这里的 “悠然” 和 “独坐” 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宁静,而 “秋分” 则点明了时间,为整首诗定下了清冷、寂静的基调。
“萝雨静可数,松泉寒不闻。” 诗人将目光投向周围的自然景物。萝蔓上的雨滴静静落下,清晰可数;松间的泉水在寒冷中流淌,却听不到声响。这里通过对萝雨和松泉的细腻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山中的宁静氛围。萝雨的 “静可数” 和松泉的 “寒不闻”,以动衬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山中的寂静。
“孤怀吐明月,双眼悬高云。” 诗人在这寂静的山中,内心的孤独情怀仿佛化作明月吐出,双眼则凝视着高悬的云朵。这里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明月和高云成为诗人孤怀的寄托。明月的皎洁和高云的高远,象征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超脱的心境。
“兴至莫长啸,恐惊樵牧群。” 最后一句,诗人在兴致高昂之时,却提醒自己不要长啸,以免惊动山中的樵夫和牧人。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的尊重,也流露出他的细腻和体贴。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衙斋秋兴
清-书山
秋半犹炎热,中庭草木香。
片云天浅碧,疏叶橘轻黄。
不厌虫鸣急,还贪竹影凉。
人闲公事少,无睡夜初长。
“秋半犹炎热,中庭草木香。” 诗歌开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秋日景象。虽已至秋半,但天气仍带有炎热之感,然而中庭的草木却散发着阵阵香气。这种炎热与香气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复杂与多样。
“片云天浅碧,疏叶橘轻黄。” 诗人将目光投向天空和树木。天空中飘着片片浅碧色的云朵,疏落的树叶中橘子呈现出淡淡的黄色。这里通过对云色和橘色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色彩变化。浅碧的云与轻黄的橘相互映衬,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柔和与宁静。
“不厌虫鸣急,还贪竹影凉。” 诗人并不厌烦急切的虫鸣声,反而贪恋着竹影带来的凉爽。虫鸣在寂静的秋日里显得格外清晰,而竹影则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和自然之凉的欣赏与享受,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人闲公事少,无睡夜初长。” 最后两句,诗人感慨自己闲暇无事,公事稀少,在这漫长的秋夜中无法入睡。这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寞和对时光的感慨。人闲与夜长形成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考。
秋分
近现代-左和水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黄菊万径香。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开篇简洁地描绘出秋分时节的气候特点。炎热褪去,秋天的天空澄澈,气温渐渐转凉,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日光夜色两均长” 准确地抓住了秋分这一节气的特征,白天和夜晚的时间长度相等,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氛围。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黄菊万径香。” 诗人将目光投向大地,展现出秋分时节丰收的景象和自然的美丽。银色的棉花、金色的稻谷,构成了千重秀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丹桂和黄菊散发着香气,弥漫在万径之中,为秋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息。
天地寒暑晝夜平,陰陽相半平秋色。 火落夏日慢收回,萬物漸凋隨風落。 人間美景金秋天,露泠天涼風淸揚。 日光穿林照人間,月明皎潔亮天上。 五彩斑斕金衣裙,大地金黃披換衣。 碩果纍纍秋收忙,丹桂稻穀花飄香。 遙望星君南極仙,南極仙翁秋分見。 晴朗夜空天未亮,望見壽星吉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