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钟1GB流量的5G-A,运营商的B计划

壹零社科技宅 2024-09-07 01:44:26

01

运营商5G-A套餐出炉

你愿意升级吗

8元只是保号套餐,大多数人每个月的电话费还是在60元上下,面对中国移动199元起的5G-A套餐,有多少人会有升级意愿呢?

针对5G-A,上海电信已经推出相应的商用套餐,共有两款,分别满足商务精英和直播娱乐客户需求。其中“尊旅包套餐”下行最高3Gbps,上行最高400Mbps,包含卫星直连、AI云盘、AI云电脑和AI通信等功能,月费标准价80元,美好家用户优惠购价格为40元;“乐玩包套餐”下行最高2Gbps,上行最高300Mbps,包含卫星直连、AI视频彩铃、云游戏等功能,月费标准价60元,美好家优惠购价格为30元。

上海电信率先推出相应的商用套餐

显然,对于这个新鲜且快速的网络,套餐显然和便宜不太搭边。

中国移动方面的5G-A套餐费用同样有多个档次,起步价为199元,具体而言——

·199元档套餐:包含国内流量60GB、国内通话1000分钟(含5G新通话分钟),还包含千兆宽带、全屋WiFi、高清电视、手机上网提速、移动云盘、权益会员、视频彩铃会员等业务和权益。

·299元档套餐:每月可享国内流量100GB、国内通话1500分钟(含5G新通话分钟),同样包含上述业务和权益。

·399元档套餐:包含150GB国内通用流量+150GB国内定向流量,2000分钟国内语音及视频通话。

目前,5G-A套餐的价格因地区和运营商而异,但普遍价格较高。如上海移动推出的5G-A套餐月费起点为199元,提供60GB国内流量和1000分钟国内通话,同时还包含千兆宽带、全屋WiFi、高清电视等业务和权益 。

云南移动推出的5G-A体验套餐月费高达399元,包含150GB国内通用流量加150GB国内定向流量,以及2000分钟国内语音及视频通话,可享受下行至高速率3Gbps和上行至高速率200Mbps的网速 。

同时,由于相对较高的价格,一些消费者对5G-A套餐表示了犹豫,毕竟当前中国移动用户的ARPU值(每月用户贡献的平均收入)约为50元,这意味着大多数用户可能难以承担如此高的费用。但对于商务人士、视频内容创作者、直播网红等特定人群而言,在视频会议、移动办公和高铁出行等场景下,5G-A可以提供不卡顿的视频会议、更清晰的共享材料和更快捷的文件传输体验,其费用其实同当下不少绑定了家庭宽带的4G套餐差不多,对于这类用户而言,5G-A套餐的费用并不算高。

值得注意的是5G-A套餐的推广还面临着基站建设、终端支持、应用培育等挑战,而且用户需要有支持5G-A的手机,并且在5G-A信号覆盖范围内才能体验到相应的服务 。

02

开始低调升级的终端设备

升级资费套餐就可以体验5G-A网络?恐怕浇灭大多数消费者体验5G-A热情的其实是设备。以大众接触最为方便的手机为例,目前诸多手机都不支持5G-A,包括iPhone15及之前的iPhone都不支持,据称只有即将发布的iPhone16才支持5G-A,这就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再次更换5.5G手机,支持的手机又被废了。

大多数手机并不支持5G-A网络

不过厂商的跟进速度还是很快的,目前已有OPPO、vivo、小米、荣耀等厂商宣布支持5G-A。3月,OPPO提出旗下OPPO Find X7系列手机率先支持5.5G移动通信,网络速率最高提升达300%,率先进入万兆移动网络。

小米紧随其后,小米系统软件部总监张国全分享小米14 Ultra 5G-A测试表示:“通信团队在和中国移动的5G-A商用联调中取得了下载速度新突破。”数日后,vivo也宣布vivo X Fold3系列和vivo X100系列即将升级支持5.5G网络,实现最高300%的网速提升,成为蓝厂史上网速最快的旗舰手机之一。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中国区CMO姜海荣则是在社交媒体回复用户,荣耀Magic6系列发布时就已经支持5.5G通信,只是因运营商当时没有出规范,所以一直没有显示标识,后续将通过OTA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计划年内推出超过20款5G-A终端,并发展超过2000万用户,这将进一步推动5G-A终端的普及。

高通已推出骁龙X75和骁龙X80两款5G-A基带芯片

手机厂商和运营商有底气将5G-A当做“标配”的原因在于多家芯片厂商已经支持5G-A标准,高通和联发科等公司已发布支持5G-A的芯片,如高通推出了骁龙X75和骁龙X80两款5G-A基带芯片。此外,紫光展锐、中兴通讯和移远通信等公司也有多款产品实现商用。

这些芯片不仅在性能上有所提升,还引入了新的通信技术如三载波聚合(3CC)技术,并且随着R18标准的进一步落地,更多的手机将支持5G-A的新能力,而在芯片厂商的支持下,从手机、平板到VR/AR和XR等终端设备,都将迎来设备升级潮。

03

5G-A实际应用体验

现实和理想存在差距

“下载一个1GB大小的高清视频,4G网络至少需要一分钟,5G网络可实现6秒下载完毕,而5G-A网络只需要一眨眼的工夫。”——这是当初5G-A推广时的设想,毕竟单看理论速率,标准5G网络在理想条件下可提供约1-20 Gbps的峰值下载速度,而5G-A则有望将这一数值提升至10-200 Gbps,甚至更高。

尤其是之前华为在5G-A技术性能测试方面的数据给人极大震撼,其在测试中实现了在Sub-6GHz和毫米波频段载波聚合的超大带宽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小区下行容量高达27.5Gbps以上,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高达13.4Gbps以上,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高达4.6Gbps以上。

然而,这里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的是当下5G-A实际速率和理论存在较大差异。以山东海上采油工作台为例,海上工作不像陆地上那样便捷,平台离岸10多海里,坐船来回至少三四个小时,工作人员半个月才能回家换班一次,每班到平台约35名员工,一张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成为保障设备运行和人员生活的迫切需求。

而东营联通结合5G-A三载波聚合技术(3CC)在平台生活区、作业区等人员及设备聚集场景组建了移动网络。甚至在平台5G-A站点非主力覆盖的海面,测速数据也能达到2.2Gbps。

东营联通开通全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G-A 站点

5G-A达不到理论网速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虽然5G-A的下行峰值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Gbps,但实际部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毫米波频段虽然提供了更大的带宽,但也存在覆盖范围小、穿透障碍物能力有限等问题。此外,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也会影响实际速度。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终端设备不支持双载波聚合技术,导致网络带宽只有100MHz,从而限制了实际速率。

其次实际部署中的硬件性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华为的5G芯片最多支持287MB/s的下载速度,这意味着即使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际速度也不可能超过硬件处理能力。另外,终端设备的成本高和移动性差也是阻碍普及的主要瓶颈之一。

而网络环境和使用场景也会对网速产生影响。例如,在拥挤的城市区域或体育场馆等场所,大量设备连接到网络时,速度会明显下降。此外,运营商的平台限速、信号质量以及用户所在地区的网络状况等都会影响实际网速。

值得一提的是5G-A作为5G技术的迭代和优化,其并非单为个人用户通话、网络下载应运而生,其超低延迟和超多设备连接能力更多时候是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应用需求,而这些也是5G-A真正的赛道,同时,作为5G向6G迈进的过渡技术,5G-A在整个通信技术体系中又处于何种地位呢?我们将在后文中为大家一一分析。

04

通感融合

5G-A的最大卖点解读

商用套餐的推出宣告着5G已经正式进入“下半场”,但5G-A到底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移动互联新世界,我们真的搞明白了吗?

运营商在宣传时总说,5G-A会带我们走进真正的“移动AI时代”,第一步就是网络性能的提升,终端手机用户从5G时代的“人人百兆”,跃升一个数量级达到“人人千兆”。那么对于B端的网络应用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5G-A实际是在技术上为5G查漏补缺,顺便再为6G探探路,除了让网速更快、联接规模更大等技术提升之外,真正值得关注的是5G-A超越通信的功能——“通感一体化(ISAC)”,这个功能代表着未来6G可以直接开拓的新应用场景。

增强自身的能力已经在4G进化到5G的过程中说了太多次,但要聊到“超越通信”还是值得细细探究一番。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通信和感知这两个无线电技术实际上是分开发展的,它们在频谱资源、波形和算法等诸多方面都是分离的。

感知技术往往是通过各类传感设备实现的,例如《电脑报》曾多次解读过目前车辆自动驾驶的发展,其中也提到过标榜驾驶智能化的汽车要先“看到”,车内“大脑”才能做决策,而为了提高车辆的感知能力,车身一般会有许多专门的传感设备,如普通雷达、4D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等。

此外,还有医院中比较常见的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设备都属于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感知服务。这也带来了一个天生的问题,即感知设备部署成本高,且频谱资源有限。

再说通信领域,其实在5G以及更早期的通信系统中不是没有感知服务:1G有语音业务,2G升级了短信和数据传输业务,3G时代有了各类App和更好的数据传输服务,也首次引入了基于基站位置的定位功能。“定位”可以说是最明确的感知服务,4G进一步标准化了定位技术,5G-A以及未来的6G要做的,就是将定位之外的通用感知服务集成于通信系统中,成为一项全新功能。

中国联通5G专家杨艳设想,实现感知一体化后的5G就不仅仅是用于通信,而是像雷达一样,既能对环境进行感知,也能捕捉和测算出目标对象的距离、速度和形状。

这个功能用在道路两侧就是高精度定位,有利于车路协同的路线部署,如果目标再宏大一点,未来“数字孪生”也会更加真实,“感知就是对物理世界、生物世界的观察、采样,加上数字世界的联通,复刻一个与物理世界平行的数字世界也就触手可及了”。

05

当基站加上雷达

感知与通信的一体化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华为6G研究团队的报告,我们大概可以把两者的融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是目前我们要做的,先让通信与感知共享硬件和频谱。大概可以理解为在越来越密集的5G基站上,直接部署各种雷达的功能,也就是指在共有的频谱资源下,同时干两件事。好处在于,硬件的共享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简化部署并减少维护问题,只要能实现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化,那这个目标难度就不大。

不同频率下,天线工作的模式

而我们现在能实现这个技术的演进,主要归功于大规模天线的应用以及基站频率的提升,更高的频段、更宽的带宽以及更大规模天线阵列,才使高精度、高分辨感知成为可能。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允许基站配置大规模天线,以前我们说的“大规模天线阵列”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天线越“大”可以提供的空间信息就越丰富,进而显著提高空间探测的分辨率和精度;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又弥合了“太赫兹带隙”,使得基站的无线通信频段得以向毫米波、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发展,与传统感知频段将产生越来越多的重叠。

太赫兹位于毫米波和红外频率之间,具有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波长,这个频段特别适合于高分辨率感知应用,且与其他低频无线电波一样,太赫兹可以穿透某些障碍物,在多种天气和亮度条件下实现高精度传感。

简单来说,当基站在传递信号的同时,通过分析电磁波的直射、反射和散射等特性,就可以直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卫星无法覆盖的室内场景,以及卫星和其它技术无法达到的高精度场景都是这一技术的舞台。

未来的第二个阶段要实现波形和信号处理一体化;第三个阶段,要实现通信和感知能力互助,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做到“只要有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现环境感知的能力”。

06

5G-A“软基建”的应用考

通感一体化功能真的能铺开的话,那除了车路协同路线下自动驾驶的发展,还会有更多领域能受益,比如政府工作报告里经常提到的“低空经济”。

前不久有个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浙江舟山一艘渔船捕获的新鲜海鱼,经过无人机超100公里的跨海运输,一个小时后就能到达上海。不管是用无人机做城市物流、应急救援还是商务通勤,都要考虑几个问题:怎么控制无人机?怎么避开其他低空飞行器和城市建筑?如何准确地降落并且保护敏感货物或乘客的安全?

5G-A的通感一体化这时候就能发挥作用了。一方面它能发挥5G网络的优势,满足低空无人机联网作业的大带宽通信需求,实现无人机的实时控制和载荷数据的实时回传;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位置、速度、航道、禁飞区等信息的连续感知探测,确保无人机依法依规飞行,同时防范非合作无人机入侵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再加上导航这样的综合服务,可以说是为“低空经济”这个产业链的中游奠定了空联网基础。

想让无人机安全降落还不干扰城市中的正常生活,也是5G-A能发挥的领域。5G-A时代的定位功能,就算目标设备不联网也能做到,它的原理是通过网络去感知终端,再从目标终端做出反应中,估算时延、多普勒和角度谱信息,加上物体的距离、速度和角度,最终就能估算出目标设备位置从而反馈数据。

5G-A的布局可以为无人机提供保障

这个功能用在无人机上就为安全降落提供了保障。例如,当无人机需要停靠在移动中的车辆上时,着陆面积极小,就需要有这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的相对定位。

而用在工厂或者仓库,就是“无源物联网”,可用于替代现有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更高效的仓库管理。现在很多仓库使用的RFID标签,最高检测距离只有10米,且需要有人拿着扫码枪去一点点扫描,而无源物联网的标签,检测距离高达235米,无需人工参与,可以更快完成仓库内货品的盘点。

还有一些笔者认为非常有意义的应用场景。首先在民用航空领域,飞机起飞降落最害怕鸟类或无人机接近,而当基站有了雷达功能,那么在负责通信的同时,又能实时监控附近这类飞行物的动态。

其次则是个人健康,在一个老龄、少子化的社会,我们对身体状况也会更关注。5G-A以及未来的6G系统中,基于频率高达太赫兹的无线电波感应,理论上可以通过便携式终端实现“超越人眼”的应用,比如用特定的算法监测到人体动作或呼吸的微变形,从而提前预警。当然这种监测功能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超高建筑上,以应对越来越多变且激烈的天气变化。

07

多个后缀速率翻番

5G-A还有这些现实意义

万兆入户,硬件先行很重要

目前,国内运营商万兆入户实行情况虽然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比如上海电信今年三月在杨浦区保利天汇小区落地了全球首个基于50G-PON的“万兆云宽带示范小区”,预计到2026年年底,上海将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据电信相关人员介绍,“万兆小区只需要一次性升级网络侧设备,不需要改动已部署的光纤,这个过程不影响用户正常用网。网络升级完成后,申请万兆业务的用户按需更新终端即可。”

F5G-A六大特征,万兆家用宽带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万兆网络是什么概念?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快”,根据用户实测,万兆网络的平均下行速度达到了9391Mbps,平均上行速度也达到1217Mbps,简单来说就是目前千兆网络的十倍。

实际上,固网宽带技术也有代际演进,20世纪90年代进入PSTN/ISDN窄带时代,或者称之为F1G(第一代固定网络)时代;2000年代进入ADSL宽带时代简称F2G;2005年进入以VDSL宽带时代简称F3G;2010年进入以GPON/EPON技术为基础的百兆宽带时代,简称F4G;2018年进入以10G PON技术为基础的千兆宽带时代,可称为F5G。而现在,固定宽带网络从F5G向F5G-A演进的艰巨任务就主要由50G PON这位“选手”来承担,而它的目的就是普及万兆。

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的5G-A规划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产业链力量在全球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推动50G-PON标准的成熟和落地实施,早在2021年9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50G PON标准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就紧跟国际标准,开启了中国50G PON标准的制定,基建的落地,更是规则落实的有力证明。

50G PON标准的综合速率进步非常夸张

综合来看,F5G-A和5G-A双万兆网络代表了通信技术的重大进步,不仅显著提升了网络速度和效率,还通过与AI的融合开创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对运营商而言是多年才能一见的新机遇。尽管在兼容性和数据安全等方面仍有一些挑战,但作为数字基建的一部分,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也符合“适度超前基建”的策略思维——只有马路拓宽了,才能有更多的汽车跑起来。

5G-A时代可能产生这些爆款应用

我们都知道,3G通信技术开启了微博与网购的时代,4G则助力抖音、直播等视频平台火遍全球,时至今日5G似乎还没有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引用方向,那么在5G-A落地之后,对于广大个人用户而言,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应用爆发点呢?

我们认为,5G-A首先可以直观地彻底打开云游戏入口,因为云游戏的算力在云端,和终端的关联完全依赖网络,所以只要网络足够高,云游戏就大有前途。而5G-A单用户下行5Gbps,上行1Gbps的速度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现有家庭带宽,再加上延迟大幅下降到3ms左右,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得到与本地运行几乎无差别的画面表现,同时也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操控延迟,云游戏的实用性大大提升。

《黑神话:悟空》等3A大作对云游戏的带宽要求很高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在2025年,云游戏的平均月活规模将超过1.8亿人,这表明云游戏市场本身就处于快速增长阶段,5G-A的出现更是一记“推波助澜”,随着体验的持续提升,用户规模将继续扩大,而且游戏内容也将逐渐从各类手游端游,演变成各种3A级别的PC大作,毕竟现在在腾讯云游戏平台就已经可以玩到《黑神话:悟空》了,这对游戏服务商、通信运营商甚至终端制造商来说都可谓是商机无限。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优质云游戏内容的推出及云原生游戏的持续研发会持续加强,将带动用户的付费意愿,从而让整个行业的飞轮运转起来。

至于VR/XR设备,我们认为虽然行业持续看好,但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历史已经证明大家更青睐于“做减法”:也就是在更少的设备上实现更丰富的功能。VR/XR额外的成本和设备负担让它在短时间内都无法进入主流视野,所以现阶段它们更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便携和续航问题,网络带宽和延迟并不是这类产品最大的桎梏。

手机厂商已经开始把5G-A与AI进行结合

第二个应该可以快速落地的个人应用就是云端AI的全面普及,国内AI大模型发展速度极快,同时又具备较强的产业结合能力,此前的个人AI助理基本上局限在语音、文字等领域,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网络条件不足以支撑数量庞大的移动设备并发需求,而5G-A的高带宽低延迟特性可以让AI的交互方式将从“触控交互”走向“全模态交互”,通过自然语言、手势和情感等多种交互方式,而且内容生产将从搜索内容转换为生成式内容。

5G-A手机结合大模型APP,能够提供音控AI搜索、作图、文档摘要和口语陪练等功能,这对于目前已经全面将AI定义为主要看点的智能手机市场来说是无疑是是一剂强心针,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50%的中高端手机和绝大部分旗舰手机都会搭载端侧大模型,到2025年兼容AI的个人电脑渗透率也将达到37%,并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08

脱离野蛮发展时代的通信技术

半代升级很关键

我们知道通信技术是都是代代更迭的,但这次的5G-A其实就是一个半代升级,也就是5.5G,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半代产品呢?这是因为现代通信技术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上层,无法再像以前2G、3G时代那样野蛮生长,由市场来判断孰优孰劣,现在我们由丰富的手段来进行研判,事先就做好规划。

首先在技术积累方面,5G-A是5G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增强,旨在提升网络容量、速率、时延、定位等方面的性能,简单来说是一个累积量变的过程,通过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为未来的6G网络提供技术验证和应用实践的平台。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现有网络的性能,还能为6G的研发提供实战经验,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未来网络的需求和挑战。

半代升级对于现有的基建结构而言是更稳妥的方案

其次,从市场需求来看,5G-A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通信需求,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5G-A能够提供更高速、低时延、大连接数的网络服务,支持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5G-A的应用将大大提升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让以前给人感觉像个“小透明”的5G技术更具有感知度。

最后,在国际竞争力方面,5G-A的推进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通信技术竞争中的地位,目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布局5G-A和6G技术,通过快速推进5G-A的研发和应用,可以确保在未来的6G时代中占据有利位置。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A商用网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通信领域的话语权,也为国内通信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总结来说,5G-A作为5G和6G之间的过渡技术,不仅在技术上为6G的发展铺平道路,也在市场和应用层面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和需求,同时,加快5G-A的商用部署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可能你又会好奇了,5G-A都如此“神乎其神”,那接下来的6G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09

6G已在路上

如果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那6G到底改变什么?

推开卫星互联网的时代大门的6G

在5G-A中,卫星被整合到移动通信标准中,这为未来6G代的全球密集通信网络铺平了道路。5G-A对卫星的整合主要是通过所谓的“回程”方法,即使用卫星连接地面上的蜂窝基站。这种方法在4G时代就已经建立,但直到3GPP的5G标准中才被正式确立。这种网络架构要求附近始终有一个地面基站可用。

相比之下,6G预计将采用更先进的方法,如直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这种方法可能包括使用极低地球轨道(VLEO)卫星网络,这些网络能够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全球覆盖和更高效的网络性能。具体在覆盖范围上,6G强调的是“空天地一体化”,意味着不仅包括传统的地面基站,还涵盖了低轨卫星和其他空中平台,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地理覆盖。5G-A虽然也在探索与卫星通信的融合应用,但其主要目标还是提升现有5G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6G 与 5G 能力指标对比

较5G快100倍的速率以及全息应用场景已经让6G勾勒出宏伟的应用蓝图,而多网络的融合才是发展6G的主要意义。面向6G的天地一体融合网络提出了“一体架构”“统一高效”“动态灵活”“一网多能”四大技术体系,并针对天、地、海一体化组网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融合不仅包括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还涵盖了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等新兴领域。

在具体应用落地方面,当前的5G网络主要服务于流媒体、游戏和其他大型移动应用,而6G技术预计将成为全场景通信的实现方式,不仅包括了个人设备、车辆和工业应用,还涉及无人机、联网健康设施等新兴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通过6G技术的助力,可能会出现基于工业元宇宙的数字孪生工厂。如要生产一款产品,可以将虚拟的产品模型在虚拟生产线上进行一轮预生产,发现问题并在虚拟生产线上调整解决,之后再在现实的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2024成关键窗口,3GPP敲定6G时间表

虽然5G-A某种意义上是对5G网络的优化、升级,但人们依旧好奇5G-A“过渡者”的角色能扮演多久,这就需要6G的时间表来给出答案了。

前不久,在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上,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3位联席主席分享了3GPP 6G标准时间表:2024年9月,启动6G业务需求研究;2025年6月,启动6G技术预研;2027年上半年,启动6G标准制定;2029年,完成6G基础版本标准,即Rel-21版本标准。

首个面向6G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展示大厅

2024年是6G技术遴选的关键窗口期,6G标准亦将在今年启动。按照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节奏,我国6G技术路线、场景需求等正在各方讨论中日渐明晰。而从4G到5G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在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为我国6G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望延续5G以来的领先优势,而这恐怕不是他国愿意看到的。

十国申明支持6G,争夺6G话语权

2024年 一季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芬兰、法国、日本、韩国和瑞典十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就6G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发展达成“共同原则”,将通过共同努力支持“开放、自由、全球性、可互操作、可靠、有弹性和安全的连接”。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联合声明文本,这国认为,6G发展原则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可持续、和平和安全的未来”。

市场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名分析师对媒体表示,美国等国家推出“共同原则”显然是为了遏制中国6G发展,但这不太可能奏效。该分析师认为,6G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研究阶段,其未来的发展轨迹还要取决于商业实践和技术规则如何演变。

与此同时,多家西方科技巨头也寻求在6G研发领域抢占有利地位。AI-RAN联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立,创始成员包括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RM、DeepSig、爱立信、微软、诺基亚、英伟达、三星电子、软银、T-Mobile和美国东北大学,而这样的抱团,同样是为争夺6G话语权。

通信产业话语权的争夺并非朝夕可定,它是一场涉及技术、市场、政策乃至国际合作的长期较量。中国从5G、5G-A到6G的布局和努力,正是为了在这场持久的争夺战中占据有利地位。

1 阅读:247
评论列表

壹零社科技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