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尽忠为人滥情,他2次出轨女学生,一声“爱妻”终误发妻一生

历史不惧孤 2024-06-13 02:56:03

1934年,34岁的曹聚仁,爱上了18岁的女学生邓珂云。

他的结发妻子王春翠不哭不闹,只要一句坚定的抉择:

“聚仁,你需抉择,爱云或爱我,不能两全。”

曹聚仁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回答说:

“我爱云。”

王春翠听罢,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意。

她不再多言,当即收拾行李,回到了老家蒋畈村。

岁月如梭,一别便是20多年。

1959年,这对恩怨交织的夫妻久别重逢,并恢复了通信。

信中,曹聚仁依旧称呼王春翠为“爱妻”。

靠着这声爱的呼唤,王春翠独自走完了孤独而漫长的84年人生。

那么,曹聚仁是谁?他与王春翠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呢?

曹聚仁

01

曹聚仁是“凤凰卫视名嘴曹景行”的父亲,亦是一代报人、著名作家、知名爱国人士。

1900年,曹聚仁出生在浙江金华蒋畈(fàn)村。

他的父亲曹梦岐是清末最后一科秀才,在村里办了“育才学堂”。

这所学校不要学费,且男女学生兼收。

因此,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把孩子送来读书。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孩童已长成少年。

少年曹聚仁爱慕异性的心理,在那几年活跃得很,有时近于燃烧,几乎胸口都要爆炸了!

“这样飞絮乱飘的情怀,直到我15岁那年,才有了一个偶然的着落。”

通洲桥

1915年金秋时节,15岁的曹聚仁,遇到了12岁的学妹王春翠。

“我第一回在学堂里看见了她,就钟情于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

王春翠家住塔山村,她每天上下学,必定经过通洲桥。

蒋畈村有一句老话:

“看到了挂钟尖,快乐似神仙。”

曹聚仁常常跑到通洲桥的挂钟尖上,目送王春翠往来桥上。

他还时不时孔雀开屏,大声朗诵带有王春翠名字的古诗词。

早慧的王春翠知道曹聚仁对自己有意,对他也萌生出懵懂的好感。

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有一次在育才学堂朝拜孔夫子牌位,去迟了,匆匆跪拜后正想出来,忽然耳边有人唤我的名字,我一回头不觉愣住了,啊,他不是经常在挂钟尖目视我的少年吗?他剃着平头,胖胖的圆脸上挂着微笑,闪动着的双眸里显出聪明精灵之气。”

通洲桥

一个烁日炼金的傍晚,曹聚仁在通洲桥上堵住王春翠的去路,说:

“我陪你走一段路吧!”

王春翠红着脸低下头,默不作声。

曹聚仁就走到她身边,自顾自地说读书、说理想、说人生。

王春翠嘴上不发表意见,但心里早已被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深深吸引。

从此,两人常常在通州桥上“偶遇”,一起上下学,一起谈天说地。

两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就这样坠入了那单纯而热烈的初恋之中。

曹聚仁

02

1921年,两人的爱情修成正果,21岁的曹聚仁迎娶了18岁的王春翠。

婚后,曹聚仁前往上海谋生,他一边在大户人家做家庭教师,一边兼任一家女子中学的教课。

而王春翠考取了杭州的师范学院,成为县里第一个女师范生。

两人虽分隔两地,但每天写信,互诉相思之情。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曹聚仁的信越来越少越来越短了。

王春翠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她果断办了退学,奔赴上海挽救婚姻。

抵达上海后,她发现丈夫的心,已然被一位朝气蓬勃的女学生所牵动。

然而,王春翠并未吵闹或指责,一如平常地用心照顾丈夫的日常起居。

在妻子的贤淑和包容下,曹聚仁羞愧难当。

不久,他辞去女中的职务,与女学生断绝联系,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曹聚仁

1923年起,曹聚仁先后任教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暨南大学等校,做了大学教授。

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坚持写作,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

1926年,曹聚仁的第一本史学著作《国故学大纲》出版,一时间声名鹊起!

而王春翠也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她协助丈夫创办杂志、在上海暨南大学师范附小教书,还开始尝试写作。

鲁迅

1927年,曹聚仁认识了年长自己19岁的文坛巨匠鲁迅。

王春翠凭借一手好厨艺,帮助丈夫赢得了鲁迅的友谊。

她做的家乡菜,诸如自制的金华火腿拼盘、梅溪风肉、萝卜丝氽鲫鱼汤,还有一种叫“小麦铃”的点心,都让鲁迅赞不绝口!

一天,鲁迅又来曹家作客,王春翠拿出这几年写的稿子,请教道:

“我这几年为《涛声》《芒种》《申报》《妇女杂志》等刊物写了20多篇稿子,想编个集子出版。请周先生斧正,赏个书名。”

鲁迅认真地翻阅着这些稿子,其中,一篇名为《竹叶颂》的文章让他眼前一亮。

“竹叶,虽平淡无奇,默默少闻,但她具有不畏严寒之品格,深备抵抗酷暑之勇气。”

他赞赏道:

“好,有点气魄!这篇文章刚健有致。这个书名,依我之见,就定为《竹叶集》吧。”

如此,《竹叶集》由鲁迅定名、曹聚仁作序,由天马书店出版了。

一代才女王春翠,也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3

那几年,夫妻俩的事业如日中天,家庭幸福美满,仿佛所有的美好都汇聚在了他们身上。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1932年,两人的独生女、年仅6岁的曹雯不幸夭折!

曹聚仁深感天塌地陷,放声痛哭道:

“好似天地都到了末日,我这一生,也就这么完蛋了。”

王春翠也悲痛欲绝,她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散文《雯女的影子》,字字句句仿佛都在滴血。

独生女的夭折,让这对夫妻之间唯一的生命维系被无情地割断。

与此同时,家庭的氛围陷入了深深的阴霾之中。

曹聚仁感到自己喘不过气来,急需新鲜的阳光和空气。

邓珂云

1934年秋,曹聚仁被务本女中聘为国文老师,教高三班。

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个18岁的年轻姑娘——邓珂云。

他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

“她是我梦中的人,我就开始发痴了。”

邓珂(Kē)云出生于上海,她是务本女中的校花,酷爱文学,尤其爱读苏联小说,向往独立新女性的生活。

她常常在报纸上读到曹聚仁的文章,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老师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曹聚仁与邓珂云

1935年,邓珂云高中毕业,曹聚仁专门为她准备了毕业礼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

邓珂云毕业后离开上海,去了杭州舅舅家。

曹聚仁便以指导读书为由,常常给邓珂云写信。

郎有情妾有意,一来二去,师生关系转化为恋爱关系。

王春翠得知丈夫再次精神出轨,她要求曹聚仁做出选择:

“爱云或爱我,不能两全。”

没想到,曹聚仁说:

“我爱云。”

王春翠深感失望和痛心,她当即打包行李,回到了老家蒋畈村。

1936年上半年,曹聚仁与王春翠协议分手;

1938年,曹聚仁与邓珂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04

王春翠孤身回到蒋畈村,婆婆刘香梅深感愧疚。

她对王春翠说:

“如果遇到中意的人,你就再嫁;如果愿意留在曹家,我也会把你当女儿看待。”

但是,王春翠没有再嫁,也没有跟曹聚仁正式离婚。

往后余生,她接过公公曹梦岐创办的“育才学堂”的担子,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

在王春翠的努力下,育才增设了初中部,最多时学生超过500人。

这所闭塞山乡的私立学校,成为当时浦江县内首屈一指的学校之一!

而且,任育才学校校长期间,王春翠8年不拿薪水;

改成公立学校后,她又将所得工资薪金,全部用来给学生做奖学金。

村民们看在眼里,纷纷表示感激,尊称她为“王大先生”。

曹聚仁与邓珂云家庭照

05

而曹聚仁在抗日战争期间,以笔作戈,奔赴战场,成为一名很有声望的战地记者。

他的战地记者生涯是从报道淞沪抗战开始的,他的成名则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报道。

1938年3月台儿庄大战时,也是曹聚仁首发台儿庄战役大捷的消息及照片。

曹聚仁与邓珂云家庭照

1949年,曹聚仁不愿随就职的《前线日报》迁往台湾,选择了离职。

1950年,赋闲的曹聚仁把70多岁的母亲接到上海家里同住。

上有老母亲、岳父岳母,下有4个孩子,都等着他挣钱呢!

左思右想之下,曹聚仁决定应林霭民之邀,赴香港任《星岛日报》主笔。

未料,他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

曹聚仁与邓珂云家庭照

期间,曹聚仁与邓珂云和四个孩子聚少离多。

好在,孩子们都长大成才。

邓珂云与女儿曹雷

其中,长女曹雷成为我国著名配音女演员——

曹雷

从《茜茜公主》的“苏菲皇太后”,到《大明宫词》的“武则天”,再到2010版《红楼梦》的“贾母”,一个个威严的女性形象通过她的声音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曹景行

小儿子曹景行,更是家喻户晓——

他是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被称为“凤凰名嘴”。

曹聚仁

而曹聚仁本人,为海峡两岸的沟通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不仅是毛主席、周总理的座上宾,也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贵宾,人称“两岸密使”。

曹聚仁与结发妻子王春翠的合影

06

1959年,曹聚仁应邀回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

他想起孑然一身的发妻王春翠,专程派人接王春翠到北京相聚。

久别重逢,他陪她游玩了故宫、天安门,还去照相馆补拍了“结婚照”。

这也是两人在世的唯一一张合影。

照片上的王春翠白发如雪,却身板笔直。

她的脸上看不到愁苦,看到的只有温和平静,以及平静下的坚毅。

曹聚仁

这次重逢后,曹聚仁经常写信问候、关心王春翠的生活。

在信中,曹聚仁一如既往称呼王春翠为“爱妻”。

一次,他想起20多年前夭折的大女儿曹雯,作诗一首:

说来事事从头错,一药温寒判死生。

辛苦坟前双柏树,替爷护女到天明。

之后,他把此诗夹在信里寄给了王春翠,信中说:

“你看了我的诗,一定感触很深的,不过若干情绪,也只有诗歌能表达出来,就让你念念算了。年来显得我的精神衰迷了,每逢情绪不佳,梦中必返故乡,依稀见了挂钟尖边醒来了。此也叶落归根之境吧!”

兴许是年纪大了念旧,曹聚仁常常提起故乡:

“假使有一天,我们能够回到幼年时代的故乡去,挂钟尖又该多么勾起了我们的辛酸之感!梅溪长桥,竹叶谭影,连着桥头那几株樟树,必使我们低回不能自已,怆然流泪的。”

曹聚仁与邓珂云

1972年,曹聚仁病逝,终年72岁。

得知噩耗的王春翠,默默地来到通洲桥上,叹息良久。

她一辈子牵挂的丈夫,她魂牵梦萦的爱人,再也回不来了……

1987年,王春翠去世,骨灰安葬在蒋畈曹家墓园。

1991年,邓珂云去世,她的骨灰和曹聚仁葬在了一起。

后来,女儿曹雷提及父母的三角恋,说:

“在我看来,上一辈人之间的感情,真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爱恨情仇,他们始终是相濡以沫的家人、亲人。”

参考书籍:

【1】《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曹聚仁

【2】《曹雷口述历史》——曹雷口述 林丽成撰稿

0 阅读:4

历史不惧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