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不吃米不吃面,主食就吃这4种,难怪没人种田也饿不着

市井觅食记 2024-10-17 23:45:44

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洲,整个大洲纵跨赤道南北,面积有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地形以高原为主,所以又叫“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

就食物来看,多数非洲地区和外界交流较少,很少有大规模的农业种植,烹饪技术落后,一般是烤、炖、煮等基础的烹饪方式,饮食文化少,饮食的分化也不明显,不像中国菜系种类多样。而且非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亚热带,总体气候较为炎热,因此多以适合热带生长的作物为主食,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非洲地区的4种主食,就会明白,为啥非洲大陆没人种田也饿不着了。

一、木薯(Manioc)

木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早在6600年前,美洲的先民们便已开始食用。随后,木薯逐渐传播至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南部和加勒比地区,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16世纪时,巴西的葡萄牙人将木薯引入非洲,使其在非洲得以广泛种植,并成为热带非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今,全世界约有8亿人将木薯作为主食,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

之前在七八十年代时,中国也曾经历饥荒岁月,那时木薯同样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救命粮。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木薯因其含有亚麻仁苦苷这一物质,从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亚麻仁苦苷在胃酸作用下会转化为有毒的物质)

然而木薯在非洲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小麦和水稻,是这片热带大陆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非洲的木薯的习性与中国的地瓜相似,外形则结合了山药与芋头的特点。作为大戟科木本植物,木薯可食用部分的重量可达几公斤至几十公斤,且耐旱耐瘠,生长条件极为宽松。

在非洲,木薯的产量远超其他农作物,几乎成为了撒哈拉以南地区,每个农业家庭种植的必备之选。被誉为“淀粉之王”的木薯,不仅富含营养,还因其独特的口感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

尽管木薯含有毒素,但非洲人也早已掌握了去除毒素的方法,他们将木薯去皮、清洗并浸泡数小时,便将毒素自然化解。除了浸泡、煮熟食用外,木薯还可以经过发酵等处理方式来分解毒素。

木薯的口感与中国的红薯颇为相似,这让它成为了非洲餐桌上的常客。食用方式也多样,木薯收获后可以生吃、烤制,也可以磨成木薯粉,用粉熬粥或搓成小面团食用。

而由木薯粉制成的“fufu”(富富)是非洲最有名的主食之一,在西非、中非、东非等非洲各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在西非的一些国家,人们会将木薯去皮磨碎后加入棕榈油制成美食。此外,木薯粉还可以制作出类似粽子口感的Chikwangue等美食。

二、恩希玛(Nshima)

自16世纪玉米传入非洲后,就迅速普及开来,并取代了当地的高粱成为主要作物。在非洲各地,用玉米为原料制成的主食如乌加利(Ugali)、恩希玛(Nshima)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乌加利和恩希玛(也有翻译为希玛、西玛)的制作方法和口感都非常相似,只是根据各地作物分布的不同而有所些许差异。

恩希玛(Nshima)是赞比亚及其周边地区的主食之一,它是由磨碎的玉米面粉制成,口感类似于中国的玉米面粥。在非洲的多个国家中,都存在与恩希玛类似的食物,只是名称各异,像津巴布韦地区把这种食物叫做sadza。

恩希玛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将玉米粉加入水中,并用力搅拌直至形成粘稠的糊状物即可。有时为了增加口感和营养,当地非洲人还会将木薯粉或山药粉等食材与玉米粉混合,一起搅拌成糊糊食用。

恩希玛通常作为主食搭配蔬菜、肉类或鱼类一起,在食用时,人们会用手将恩希玛捏成小球状并沾着菜肴享用。

三、大蕉(Plantain banana)

大蕉,也叫饭蕉,原产于印度,大约在6世纪时传入非洲,并成为了西非、中非、加勒比、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作物之一。

非洲的大蕉和国内的香蕉并不是一个品种,大蕉的淀粉含量更高而糖分较少,可以理解为它是类似我国的红薯一样的作物,因此大蕉通常也需要煮熟后才能食用。

大蕉和香蕉的对比

在非洲地区,大蕉不仅作为主食存在,还因其多样的烹饪方式而备受青睐,“非洲红薯”这一称号也常被用来形容大蕉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所在。

在尼日利亚地区,人们常用火烤大蕉并搭配烤鱼、花生碎和棕榈油酱等食材一同享用,这种独特的午餐搭配,不仅口感丰富还充满了非洲地方特色。

而在尼日利亚西部的一些地区则有一种特殊的大蕉做法:将熟透的大蕉切块后撒上辣椒,放入棕榈油中油炸,直至大蕉块变得金黄酥脆,最后放入编织篮中保存。这样处理的大蕉即使未经冷藏也能保存两个月之久而不腐坏。

除了上述的烹饪方式外,大蕉还可以捣碎,也制成fufu,或者切片油炸、烧汤以及做成馅料搭配其他食物享用。

四、古斯古斯(Couscous)

古斯古斯是北非最具代表性的主食之一,也被叫做古斯米。这种由粗制面粉揉搓制成的食物,口感有点像小米等杂粮,不仅营养丰富还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

古斯古斯源自马格里布的柏柏尔人,如今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也能见到其身影。

古斯古斯虽然别号叫“非洲小米”,但古斯米一般是用杜兰小麦粉(semolina)揉搓制成,然后经过晒干后保存,可以存放数月之久而不变质。

在食用时,人们通常会将古斯米蒸熟并搭配肉类、鸡蛋、蔬菜或豆子等食材做成盖浇饭享用。此外,古斯米还可以加入糖和坚果等食材制作成甜品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在北非和西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和利比亚等国家中,古斯古斯作为一种传统主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还成为了这些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个世界。

6 阅读:1572
评论列表
  • 2024-10-23 11:43

    这些食物的特点是加工简单,大多其实直接就能吃[呲牙笑],木薯毒性应该是氰化物一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