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民穷是粮价低造成的,我认为这简直是扯淡,粮价高也穷

特友谈文化 2024-06-09 22:34:35

发文:幾鵋

编辑:望梅止渴

——【序言】——

很多人都觉得农民穷是因为粮价太低了。

可我看这话简直是扯淡!

就算粮价涨了,农民照样过不上好日子。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种田能致富的话,那农民根本无田可以种!”

种地成本涨,生活费用也涨,最后啥也没剩,别再把粮价当挡箭牌了!

——【80年代粮价】——

在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刚刚起步。

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

那时,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但是粮价的波动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1980年代初期,国家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农民必须按照国家定价把粮食卖给国家。

那时候小麦的统购价格大概是每斤0.30元,稻谷是0.32元。虽然这保证了农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价格偏低,很多农民生活依然贫困。

到了1985年,随着农业税收政策和粮食市场的逐步改革,情况有了变化。

国家开始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小麦的价格提到了0.50元每斤,稻谷也提高到了0.55元每斤。

这一政策初衷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确实,在短期内,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改善,收入也有所增加。

然而,随着粮食价格的提高,种植成本也随之上升。化肥、农药的价格开始攀升,加之农机具的使用增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到了1980年代末期,尽管粮食的销售价格较高,但因为成本的上升,很多农民的实际收益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多。

此外,1989年,中国全面放开了农产品价格,农民可以自由地将产品销售给任何购买者。这一政策虽然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但也使他们直接面临市场供需的波动,价格竞争加剧。

1980年代的粮价政策改革在理论上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增收的可能性。

但实际上,由于种种成本上升和市场风险的增加,农民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所以说:粮价高并不意味着农民就能摆脱贫困,这一点在经历了政策改革和市场开放的1980年代表现得尤为明显。

——【90年代粮价】——

来到1990年代初,国家逐步放开了粮食价格,取消了过去的统购统销制度,实行市场定价。

本意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粮价开始浮动,小麦和玉米的价格有明显上涨。

我记得1993年,

小麦的市场价格从1980年代末的每斤0.5元涨到了大约1元,玉米也从0.4元涨到了0.8元。这样的价格变动,原本应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收入。

然而,这种价格自由化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困境。

市场的价格波动非常大,我们的收入变得不稳定。在一个好的年头,粮价高涨,我们可以赚得多一些,但一旦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跌,我们的粮食就会积压,造成损失。

更重要的是,随着粮价的上涨,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成本也大幅增加。这些生产成本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

1990年代的农业政策开始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民,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比如对种植某些作物的直接补贴,以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优惠。这些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减轻了成本压力。

例如,当地政府有时会提供化肥和种子的购买补助,大约能够覆盖这些物资成本的20%到30%。

而且,农业贷款的优惠政策也开始实施。

银行为农民提供了低息贷款,帮助我们购买农业机械和改进土地。

这些贷款通常有较长的还款期限和较低的利率,比普通商业贷款条件要好得多。

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我们扩大生产和改善技术,但贷款的门槛仍然较高,许多小农户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信用历史,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即便如此,1990年代的政策改革和市场开放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这些转变并不是没有风险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新技术的采纳门槛,使得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多。

——【支出大过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粮食和日用品的价格。

从80年代到现在,粮食价格虽然上涨了5至10倍,但与日常生活成本的上涨相比,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

回想起80年代,那时候大米每斤大约是0.32元,小麦大约0.3元。现在,大米的价格已经涨到每斤3元左右,小麦也涨到了2.5元多一斤。

虽然看起来我们卖粮食的价格涨了不少,但这还不够支付我们生活的其他费用。

以家庭日常支出为例

我们的生活成本涨得更快。油、盐、酱、醋这些基本调料的价格几乎涨了四五倍。

比如,食用油在80年代可以20元买到一桶,现在至少要80元。生活必需品如洗衣粉、洗发水也是价格翻倍,以前10元足以购买一大袋洗衣粉和一瓶洗发水,现在至少需要30元。

更不用说肉类和蔬菜的价格了,猪肉从80年代的每斤2元涨到现在的每斤15元左右,蔬菜价格也普遍上涨了三到四倍。

即便是这样,我们的月收入也没有多少提升。

我家现在种地大概有10亩果村,一年下来除去种植成本,纯收入大概只有二三万元,这在现在的物价面前实在不算多。

电器和交通工具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比如一台简单的电冠风扇,80年代60-70元就能买到质量尚可的,现在至少要300元才能买到相似的产品。而汽油价格的上涨更是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交通费用,以前我们乡村到市里的车费是5元,现在至少要15元。

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80年代,小学教育几乎是免费的,而现在,即使是公立学校,每学期也有几百元的杂费。高中和大学的费用更是高得吓人,每学年至少需要几万元。

总而言之,尽管从数字上看粮食的价格确实增长了不少,但相比之下生活成本的上涨速度更快,远远超出了粮价的涨幅。

这种情况下,即使粮价高,我们农民的生活依然困难,难以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际好处。我们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紧巴,每天的忙碌换来的收入,往往只能应付日益增长的开销。

说粮价低造成农民穷,这话未免太片面了!

事实上,即便是粮价上涨,农民的生活也并没有明显改善。

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粮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成本也会跟着涨,吃掉了粮价上涨带来的额外收入。

同时,生活成本,比如孩子教育费、日常用品费用也在不断上升,让农民的钱包越来越紧。

所以说:农民的贫困,不是高粮价就能解决的。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对你有所启发或帮助,不妨给我一个点赞和评论吧!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0 阅读:1

特友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