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大看富不过三代,拼命积攒财富有何用?到底该给孩子留什么?

历史快递客 2023-11-22 12:31:12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财富的作用就十分巨大,拥有财富可以随时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生活和享受,而且从最初的生活需要,直至后来演变出的等级、权势,莫不可以用财富来交换。财富的作用如此丰富、重要,自然也就成为人们争相追崇的目标了。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变成了衡量一切的度量衡,地位变得更加尊贵,几乎人人都把追求货币拥有量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号称“金钱教”。普通人是为了生活,是为了更好的居住、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等等,可以说还是有其实际价值的。

但某些超级富豪,财富动辄数以百亿、千亿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个人生活所需,就是后代子孙,如果不出败家子,恐怕是多少代都可以随意尽情享受生活的。但这些人对财富的渴求和摄取的欲望,却远远超过普通人,利用规则的漏洞都算是好的,挺而走险、甚至火中取粟的也大有人在,最后毁灭在自己欲望里的也不在少数。

其实,中国有两句古话,一个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个叫“富不过三代”,都是极具智慧的。中国人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认为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也不愿承认孩子是另外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其实孩子长大以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应该是“特殊亲密的朋友”,而不是父母的年青化版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留下适当财富用以启动其生活即可,过多的财富,会让孩子失去方向感、目标感,也会让孩子失去奋斗的积极性,从而迷失在享乐中,最终“败家”。而承认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独立前行的能力,则远比仅仅留下金钱更好。

最近,有一部反映爱国华侨的电影《单声》,单声先生晚年,决定将自己在国外毕生收藏的文物全部捐赠给家乡的博物馆,呈献给国内的老百姓观赏。单先生的高风亮节暂且不说,说说里面的一个细节,在与单先生初次接触时,家乡政府的负责人有个担忧,说:“你要和儿女们都商量好,万一你以后不在了,儿女们要来讨要遗产,那就是好事变成坏事了。”

结果,单先生回去和家里人一说,几个儿女全部表示赞同,原因很多,但其长女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家庭经济条件都还可以,谁也没有指望老爷子的遗产,只要他自己高兴就行。”看到没有,孩子自己有能力依靠自己,甚至事业上还超越了父母,他哪里还需要继承、依靠父母的遗产呢?

反面的例子也有不少。就拿中国人熟悉的三国来说,曹操、刘备、孙权都可谓是不世出的英雄豪杰,为了权势地位奋斗了一生,也都打下了一片江山,甚至留下帝位给自己的儿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父亲们的代表了吧?可最后结局怎么样呢?他们的子孙谁也没有笑到最后,全部被司马懿家所灭,为别人做了嫁衣。

近代的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富可敌国,甚至连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样的千古伟业、国之大事,也需要靠胡雪岩提供财力支持。胡雪岩的财富积累得已经远远超过其个人和家庭所需,即使他的生活是无比侈靡的,但其所费与其庞大的财富相比,仍然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最后结局呢?炒家,自己病饿而死。

再说现代的某著名房地产商人,其个人财富一度登顶首富榜,但他仍然不满足,继续以高杠杆、高效率、高增长的方式追求财富的迅速增长,甚至以“合合合、大大大、快快快”闻名天下,结果呢,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己身陷牢狱、前景黯淡,虽然说转移出一点财富供国外的亲人挥霍,但很难保证可以享受多久。

突然想到唐代文家柳宗元写的《蝜蝂传》,蝜蝂就是一种永不满足、贪得无厌的小虫子,要把一切都占为己有,最后占有的东西太多,把自己活活压死,但是他致死也没有醒悟,仍然在不惜一切代价的抢占东西。

这可能就是当局者迷吧!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3-11-22 15:40

    富不过三代是还有三代,穷不过三代是没三代,这就是区别

历史快递客

简介:专注军事、历史类写作,历史需要思辨,分享是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