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级巡洋舰:火力强劲与防护独特,弱点及沉没探析

海泽钧 2024-02-29 16:58:55

致远级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是晚清海军中的璀璨明珠,其性能参数尽管在当时堪称先进,但受限于吨位较小,实际作战效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以下详述其四大性能特点及其局限性:

火力配置强大:致远级巡洋舰装备了德国制造的35倍径210毫米主炮三门,配合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炮架,实现了每2.5分钟发射一发的高速射速,超越同时期同类舰艇。此外,还配备有多门57毫米、37毫米和11毫米速射炮,确保了近距离战斗的优势。在北洋海军的两千多吨级舰艇中,致远级的火力配置最为密集和高效。

特殊防护设计:尽管排水量仅为2300吨,致远级采用了双层船底设计,内部划分成多达60至70个水密隔舱,提高了舰船的抗沉性和生存能力。穹甲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舰船防护,但因其吨位所限,整体防护能力相较于真正的铁甲舰仍有差距。

高速航行性能:致远级配备先进的三胀式蒸汽机,总马力可达5500匹,在采用强压通风情况下可提升至7500匹,设计航速高达18节,是北洋舰队中航速最快的非鱼雷艇舰艇之一,与日本联合舰队中的浪速级巡洋舰相当。

引入多项先进技术装备:诸如卧式三胀蒸汽机、电控火炮齐射装置、主炮夜间操瞄装置、6磅速射炮等均为晚清海军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体现了致远级作为当时最新式舰艇的科技含量。

然而,致远级因吨位偏小带来了明显的实用性问题:

小吨位承载大火力:两千多吨的舰体装载了超出其承载能力的重型火炮,导致在火力齐射时舰体会出现严重的倾斜,影响稳定性与战斗力。

防护能力有限:尽管采取了一系列防护设计,但由于基础吨位不足,致远级的整体防护力仍较为薄弱,这一点在大东沟海战中暴露无遗,舰体在敌方密集火力打击下受损严重,最终倾覆。

总结来说,致远级巡洋舰在火力配置、防护设计、航速及技术装备等方面都体现了当时世界海军的先进水平,但受制于较小的排水量,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战效能,若其吨位能扩展至三千吨级以上,则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款出色的防护巡洋舰。遗憾的是,现实条件下的致远级只能扮演一个介于侦查舰和主力舰之间的角色,其实际效用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致远舰在甲午海战中的迅速沉没,引人深思。经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我们发现致远舰沉没的关键因素并非单纯源于直接的战斗损伤,而是由于舰艇维护中的一项看似微小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出现问题——水密门橡皮密封圈老化未得到及时更换。舰长们虽然发现了这一隐患并上报,但由于当时复杂的审批流程和财政管理机制,这一看似简单的维修工作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在曹嘉祥、饶鸣衡两位镇远舰军官战后的联合报告中,明确指出致远舰和靖远舰曾请求更换破损的水密门橡皮,但申请未被批准。这一细节问题最终演变为致命伤,导致致远舰在遭受炮击后,短时间内大量海水涌入,无力挽救而快速沉没。

这段历史揭示了军队后勤保障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严重短板,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于军事设施维护保养工作的忽视和财政拨款、物资采购流程的滞后,而这恰恰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比之下,日本舰艇在类似的细节处理上或许更为严谨,从而在承受打击后得以幸存,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任何关乎军事安全的细枝末节都不可轻易忽略。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设想,如果当时北洋海军的舰艇维护工作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众多舰艇或许就能避免沉没的命运,那么中日甲午海战的结果或许就会改写。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唯有通过对过往教训的深入反思,才能更好地警示后人,重视每一个细微之处,勿让类似的问题再次阻碍我国海军力量的发展。

13 阅读:2647
评论列表
  • 2024-03-30 00:51

    以上问题都存在,致命伤是鱼雷舱被集中,大爆炸沉没。致远舰是甲午十年前的产物了,更新几代了,早已落后。

  • 2024-05-09 19:52

    邓世昌是真正的男人!致远舰的英勇震慑了日本舰队!要不是北洋水师炮弹都没有,甲午海战谁胜谁负真不好说!

  • 6689 3
    2024-03-01 08:11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知彼足已是道理。

  • 2024-03-10 12:51

    甲板木质,烧毁的。

  • 2024-05-09 05:45

    跑弹里渗沙子?传说

  • 6689 1
    2024-03-01 08:09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海泽钧

简介: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