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不管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如今,人类一直都是自然界最顶级的掠食者。任何凶猛野兽的尖牙利爪在人类的长矛陷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但细心观察的人会发现,从古至今人类的食谱多数都是以食草动物为主,很少有食肉动物。
古代有六畜兴旺之说,这里的六畜指的是鸡,狗,猪,马,牛和羊,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食草或是杂食动物。为何人类很少选择肉食动物为食呢?
食草动物更划算自然界中生存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形成了无数条复杂交错的食物链。植物,动物,微生物,每一种生物都处于各自的生态位置,共同完成生态循环。
中学时期的生物课程就讲过,自然界中的能量会按照食物链的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传递。植物是最底层的能量来源,可以通过无机物产生营养物质,因此被叫做生产者。
其他食草食肉动物本身不产生能量,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因此被称作消费者。按照其所处生态位的不同,会有一级,二级和三级消费者的划分。
人类和狮虎豹等食肉动物一样,都是属于高等级消费者。生物自身活动和排泄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能量在食物链中每传递一次,只有10-20%的传递率。
如果人类要饲养一只老虎为食,那么用来饲养老虎所耗费的能量,必然要远远大于饲养一头牛或羊耗费的能量。
假设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率为10%, 1000吨的草料可以饲养100吨的牛羊,而100吨的牛羊可以养活10吨的老虎,而这10吨重的老虎,最后只能满足1吨重的人类生存。
从这一点来看,饲养肉食动物当食物是非常不划算的。而且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在营养上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原始社会时期,食物本就非常宝贵,所以不可能会花费较高的成本去饲养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更危险原始社会没有动物保护法的概念,既然饲养食肉动物不划算,那人类为何不去自然界中捕捉呢?
其实不管是捕捉还是饲养,食肉动物总是没有食草动物来得划算。食草动物性格温顺,很少主动攻击人类,在遭遇捕猎时很少反抗,只会埋头逃跑。
几人协力合作,配合默契就可以抓住一只如鹿,牛或羊这样的食草动物,即使猎物逃脱,人类本身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但食肉动物就不同了,狮虎豹等食肉动物在遭遇捕猎时会拼命反抗,很容易伤到捕猎者。原始社会缺医少药,一旦受伤就意味着死亡。因此原始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不会去轻易捕捉食肉动物。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食肉动物的肉,不管是从营养还是口感上来讲,都不适合食用。食物链中,不仅能量会从低到高传递,动物体内的毒素也同样如此,这就会形成一个富集效应。
越是食物链等级高的动物,体内的毒素就会越多。100吨的牛养可以养活10吨的老虎,那么这100吨牛羊体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也都会汇集到这10吨老虎的体内。
食肉动物常年捕猎,有着发达的肌肉,肉吃起来并不鲜美,反而会又柴又腥,口感远远不如食草动物。
虽然陆地上的食肉动物不适合用,但人类的食谱中却有很多水生食肉鱼类。各种肉食河鱼海鱼都是人类餐桌上的常客。
这是因为水中和陆地是两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广袤的河流海洋为各种肉食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它们不需要人类去饲养,人类自然也愿意将它们纳入食谱。
人类食谱的变化远古人类的食谱中是没有肉类的,大约在270万年以前,人类还是处于古猿的形态,以植物根茎和野果为食。早期古猿的脑容量非常小,只有500cc左右,只能使用简单的工具。
大约在250万年前,地球生态发生了改变,森林草地开始减少,草食动物的食物出现短缺。古猿没有尖牙利爪,不会制造工具,无力和其他食肉动物竞争。
为了生存,古猿便跟着各种大型食肉动物后面,等到它们享用完捕到的猎物后,古猿再去捡食剩下的碎肉残渣。古猿会用石头,敲碎剩下的骨头吸食其中的骨髓。
食肉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脑容量的提升,在200万年前到150万年前之间,人类的脑容量增加了大约70%。
更大的脑容量意味着更复杂的大脑,人类因此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依靠团队协作来捕猎,彻底告别了在树上吃野果的生活。
有了肉类食物,人类也不必再像草食动物那样整天忙于进食和消化,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去思考,而文明也在人类的空闲时间中诞生。
可以说,人类学会食肉是进化中无比重要的一环,正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人类如果不吃肉,我们就没有时间去写诗。
结尾人类选择食草动物为主要的肉食来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起肉食动物,食草动物饲养和获取的难度更低,口感更好也更加健康。
目前人类的肉食多以食草动物为主,但少数歪心思的人还会打肉食保护动物的主意,这种行为是应当被严厉禁止的,不仅不利于自然生态,更可能会引发流感疾病。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