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投资搞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是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以及“政府主导”式单打独斗的情况,要避免类似这样的观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种地收益
1.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 政府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农业补贴标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种地有实惠。例如,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给予相应的补贴,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给予更高的补贴额度。
- 设立专项补贴,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农业机械化补贴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和设备的农民,给予额外的补贴奖励。
2. 推进农产品价格保护
- 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当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通过收购储备等方式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比如设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当市场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启动基金进行收购,确保农民的产品有销路、价格有保障。
-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价格暴跌。可以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APP 等方式向农民推送实时价格信息和市场趋势分析。
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分析,为农民推荐适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品牌建设指导。
- 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技术培训、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例如,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带货活动等,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二、降低种地成本
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 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可以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建设质量。
-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适合不同地区和农作物的新型农业机械和智能化设备,并通过补贴等方式推广应用。
2. 优化农资供应体系
-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放心的农资。建立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对农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
- 建立农资集中采购和配送机制,降低农资采购成本。政府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团购,与农资供应商谈判争取优惠价格,并统一配送农资到田间地头。例如,成立农资合作社,农民以合作社成员的身份参与农资采购,享受团购优惠。
3. 提供农业金融支持
- 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支持。例如,推出“惠农贷”等专项贷款产品,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为农民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 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对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原因造成的农业损失进行补偿,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政府可以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当农民遭受重大损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偿。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
1. 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
-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成效,让农民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带来的好处,如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产条件等。可以制作专题宣传片、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知识。
- 组织农民参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高标准农田的优势,激发他们参与建设和种植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定期组织农民代表到示范项目区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看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果和经济效益。
2.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为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新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 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农民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时向专家咨询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获取技术指导。
3.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通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认定和管理工作,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例如,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民颁发证书,并给予政策扶持。
- 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投身农业农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1. 拓展农业产业链
- 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农民建设农产品加工设施。例如,对建设农产品加工厂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提供技术指导和设备采购支持。
-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例如,开发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让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能从旅游服务中获得收入。政府可以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导农民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 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对优秀品牌进行奖励和宣传推广。例如,设立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对获得省级以上品牌称号的农产品给予奖励。
-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 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 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训农民电商人才。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例如,对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提供电商培训和技术支持。
- 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电商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可以制定农产品电商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1. 鼓励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对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 支持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业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可以通过项目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投入。
2.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业服务
-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服务工作。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例如,鼓励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 建立政府购买农业服务机制,对社会组织提供的农业服务进行评估和补贴,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农业服务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制定农业服务购买目录,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和标准,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组织提供服务。
3. 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 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组织可以整合农民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对新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给予注册登记费用补贴、办公设备购置补贴等支持。
- 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技术培训等方面,帮助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政府可以设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对合作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当土地能够切实养活一家人,甚至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时,他们自然会有动力干,有积极性参与农业生产,而不是选择背井离乡、土地撂荒去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