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2024中国高校排行榜日前发布!
长三角地区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质高教资源,众多985/211院校,仅985就有8所,其中包含了华东五校这样的一流名校群体。
今天来看一下长三角地区高校2024年最新排名情况。
本文引用的排名为软科2024年排行榜,不代表编者观点,长三角高校排名放置于文末。
01
长三角前20强变化情况
综合实力排名。根据软科2024年的最新排名,我们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高校有2个明显特点:
与23年相比,前20名的门槛提高,由去年的全国60名上升到56名;分布不均匀,江苏占10所,上海8所,安徽浙江各1所。浙大领先优势缩小(浙大Vs上交):2024年浙大得分793.8,上交776.3,领先17.5分,而2023年浙大得分822.9,上交778.6,领先44.3分,与23年相比,浙大的领先优势在缩小,top3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图源:软科
苏大扩大了对上大的优势(苏大Vs上大):2023年苏州大学40名,上海大学48名,相差8名;2024年苏州大学43名,上海大学56名,相差13名。两校排名都有所下滑,但显然上大下滑幅度有些大。
东南扩大了对同济的优势(东南Vs同济):2020年东南大学17,同济大学15名,同济还领先东南。到了2023年东南大学15名,同济大学17名,两校位置互换,东南领先;2024年东南大学排名13,同济大学17,可以看出差距在扩大,趋势更加明显。
图源:同济官网,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
03
特色院校2023年表现
浙江大学:根据浙大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230余位海内外英才加盟浙江大学,24个教师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发表CNS主刊论文数创历史新高,2人增选为院士。新获批建设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人工智能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科研经费登上80亿元台阶。6家附属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四年蝉联最高等级。
拥有21个双一流学科,文理工医农分布均匀。官宣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在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中保持领先地位,4人增选为院士,18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通过国家验收,深远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可研评审,长兴岛海洋装备研究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医学院6个项目荣获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推动建设储能技术、人工智能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拥有1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理工医为主。
东南大学:2023年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连续五届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学校牵头建设的国家重要领域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EDA国创中心)揭牌设立,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新增依托共建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教育部影像介入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交叉应用、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获批千万级以上项目26项,较去年增长23.8%;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4项。获国家一级学会/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人才奖16项。
有12个一流建设学科,工科为主(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同济大学:2023年入选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新增重组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3项,位居高校前列,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再创新高。4位教授当选两院院士。
有8个一流建设学科,工科为主(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同济和东南目前在综合实力、录取分数、优势学科等方面有不少重合度,竞争比较激烈。从一流建设学科看,同济和东南在土木建筑领域重合度很高,有3个重合学科。
限于篇幅,其他院校不再一一赘述。
04
回顾与建议
大学排行榜看看即可,各校类型不一样,缺乏比较排名的基础。长三角高校资源类型多种多样,为众多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
国内读书来说,更多地应该关注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入选情况,想走科研道路的,多关注下各校相关学科的学术排名,行业院校多关注本行业声誉。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或表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