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中学教科书中有鲁迅先生的文章,文章中鲁迅大多是在“骂人”,骂得还很凶,而且是指名道姓地骂。
鲁迅骂了很多人,当然也有人会骂他,这其中之一便是女作家苏雪林。
苏雪林是民国时期的才女,知名女作家、学者。她和冰心、丁玲齐名,一生著作很多。她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等任教。
苏雪林大半辈子在骂鲁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她写过很多骂鲁迅的文章。
她骂鲁迅“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
其实在鲁迅活着时,苏雪林自称是鲁迅的学生,还说:“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她发表处女作《绿天》后,双手将新书送给鲁迅,还在扉页上写道: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
但在鲁迅去世后,她却突然开始大骂鲁迅,还劝友人不要去参加鲁迅的葬礼。这到底是为什么?后人有很多猜想,但其中真正的缘由,只有苏雪林自己知道了。
1967年,已经骂了鲁迅近半个世纪的苏雪林,已经70岁了。她突然对人说:“半生的反鲁事业,以后我不高兴再理会了……”
从此,她就不再骂鲁迅了。直到她去世,她都没再提过鲁迅,也没再骂过鲁迅半句话。
今天,我们不探究其中的原因,只是来说说苏雪林的爱情和婚姻等。
因为她的爱情和婚姻也有点特别,结婚36年,夫妻俩只在一起6年,而这6年里,也是貌合神离,形同室友。
在后面分别的那些年里,夫妻俩天各一方,互不打扰。但又不离婚,彼此恪守道德标准,谁也不找外遇,依然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最后两人都孤独终老。
其实,在爱情和婚姻这个问题上,夫妻俩都是可怜人。他们没有享受到婚姻和家庭的温暖,两个人都守着婚姻的壳,却谁也不去结束,谁也不去寻找新的爱人。
因为婚姻不幸福,两人就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工作,所以在事业上都挺有成就的。
2
1897年3月26日,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瑞安,祖籍安徽太平,原名苏小梅。1919年,她开始写作时,将名字改为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
苏雪林家是北宋大文豪苏辙的后代,苏雪林的爷爷苏锦霞,是浙江瑞安的县令,家境富裕。
苏雪林小时候,奶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苏雪林不能像家族里的男孩一样,可以进学堂读书,苏雪林就很羡慕哥哥们。
苏雪林7岁时,哥哥们在爷爷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读书,她就跟着也去。家人只当她是一时兴起,想去玩玩的,就暂时同意她去跟读。
没想到苏雪林很聪明,没过多久,便会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等了。但两年后,哥哥们都纷纷去外面的学校读书了,苏雪林没法再跟着去私塾了。
苏雪林在家里无聊,便从哥哥们那里弄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她读得津津有味。
14岁时,家里帮苏雪林定下了一门亲事,对象叫张宝龄,家里是做五金生意的,跟苏家门当户对。
苏雪林一心想读书,并不想嫁人,可那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得了她呢?所以亲事还是定下来了,只等苏雪林成年后就完婚。
后来,哥哥们去上海新式学校读书了。每年寒暑假回来时,会带回来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就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阅读。
1914年,苏雪林的父亲去安徽安庆工作,一家人便迁居到了安庆。
这时,留学日本的二叔回来。他发现苏雪林酷爱读书,而且非常聪慧,就劝大哥送苏雪林去读书。于是,苏雪林进入了当地一所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
可只读了半年,母亲带着苏雪林迁回岭下村居住,苏雪林不得不退学了,她的内心很想再去读书。
不久后,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校招生,苏雪林想去读书。可奶奶不同意,她认为女孩子没必要读书的,倒是该要出嫁了。
苏雪林就在家里哭啊闹啊,跟大人们抗争着,她想要去读书,不想出嫁。苏雪林还跑到离家很远的山里,想去跳涧自杀。
母亲心疼她,怕她真寻了短见,就说服奶奶,力排众议,送她去报考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校了。
3
1915年,苏雪林终于如愿进入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校,继续读书了。
1919年,苏雪林毕业后,留在母校附小教书。不久后,她想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但家里不同意,还是想让她快点出嫁了。
苏雪林不愿意,就又跟家里斗争,结果病倒了。家里人见她病倒了,怕她有个三长两短,只能同意她继续去读书。
苏雪林便进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国文系。
1921年,苏雪林毕业后,准备去法国留学。但她怕家里反对,就一直到去的前一天,才告诉母亲。
此时,苏雪林的未婚夫张宝龄也去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了,学习造船专业,所以张家并不急着要结婚。苏家才没有催苏雪林出嫁,而是同意她去法国留学了。
到法国后,苏雪林水土不服,经常生病。
有一次病得特别严重,住进医院后,有一个天主教修女精心照顾她,她才活了过来。为了感谢这个天主教修女,苏雪林就也皈依天主教了。
苏雪林在法国留学期间,父亲病故了,家里就不断写信来,让她回家完婚。她回信家里,想要解除婚约,可家人不同意。
苏雪林就写信给张宝龄,张宝龄原籍江西南昌,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他给苏雪林回信,表示他并不急于结婚,愿意再等苏雪林几年。
虽然张宝龄没有逼苏雪林,但苏雪林对这桩包办婚姻,内心始终是抗拒的。而且,她觉得她和张宝龄在思想上有距离,她是文科生,张宝龄是理科生,两人志趣不同。
这个时期,还有个男生在追求苏雪林,苏雪林也很喜欢对方。但因为和张宝龄的婚约,让苏雪林无法勇敢地跨出去,和那个男生在一起,只能委拒对方了。
1925年,家里又写信给苏雪林,让她快回家,说母亲病危了。苏雪林跟母亲的感情很深,她不得不提前回国。
苏雪林见到母亲时,张宝龄正在照顾她母亲,喂汤喂药的,这让苏雪林有点感动。母亲奄奄一息,她要求苏雪林马上和张宝龄完婚,她想在死之前,了了心愿。
苏雪林没办法拒绝母亲,只能答应了。
4
28岁的苏雪龄终于出嫁了,这在当时,她是妥妥的晚婚了。
婚后不久,母亲病故了,苏雪林就跟随张宝龄去苏州安家了。随后,张宝龄去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去基督教会创办的景海女师执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古典诗词课。
在外人看来,苏雪林和张宝龄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又都留过学,学识相当,应该是很般配的。
可事实上,两人没多少共同语言,比如苏雪林去赏花,觉得花多么漂亮,可张宝龄却说花不过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苏雪林感叹月亮好圆时,张宝龄说没有他用圆矩画得圆……
不过,张宝龄为了讨苏雪林欢心,特意学了苏雪林的家乡方言。他还为苏雪林设计了一幢船形的小洋楼,作为他和苏雪林的爱巢。
这TM什么小说,拿鲁迅做噱头!还要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