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DNA对生命的作用是什么?这些新奇的科学问题,并非只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一群来自深圳的中小学生就化身成为“科学小记者”,开启了一场科学冒险,亲手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DNA像小树一样冒出来了!”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深圳市教育局携手深圳交通广播推出“科学小记者”系列活动,依托本土教育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科创底蕴,邀请全市中小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前沿科技成果,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该活动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活动首站20多位“科学小记者”怀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走进深圳华大时空中心,他们不仅仅参与了提取DNA的新奇实验,还在边玩边学中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作为世界级的科研高地和全球生命科学创新的重要中心,深圳华大时空中心依托科普与科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资源。
在这里,从早期的大规模基因测序,到如今的单细胞测序、时空组学技术,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穿越时光长廊,深入了解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小记者周凯琪不禁感叹:“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在深圳华大时空中心的展厅里,一组“神秘代码”——8B6Gi99激发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展开猜想与讨论。为揭开代码背后的含义,小记者们拿出纸笔,现场对话专业老师。
“8B 代表 80 亿人,象征着基因组学OMICS+大人群、 高通量、低成本的特点;6G代表每个人身上的基因组数据量,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各约3GB;i代表从我做起,99代表健康活到 99岁+。”
通过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发现,这串代码不仅蕴含着基因的生命科学知识,还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美好愿景
“从这张曲线图中我们看到,随着科研技术的成熟,基因测序成本越来越低,全球拥有基因图谱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记录了基因技术的发展应用的“剪刀差”主题墙,小记者李柚霖迅速联系自己所学过的书本知识,激动地向大家介绍,“基因测序已经逐步应用于疾病检测、精准医疗、农业育种等场景,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了。”
探访过程中,现场两个巨大的透明柜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
黄彦程一边学习相关知识,一边从小记者的视角向同伴们展开介绍,“在我们眼前的是HGP时期曾经使用过的移液枪头,虽然只有1%的工程量,但它们的数量依然庞大,这也说明,当时科学家们的工作量是十分庞大的。”
小记者们对此感叹道:“科学家们就是靠着穷棒子精神跨过了这道难跨的坎”。
在深圳华大时空中心,小记者们的热情随着对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愈发高涨,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萌发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小记者王芊涵好奇地提出:“这棵树被称为活化石,没错,就是蕨类,它曾经当过恐龙的食物,如果人类破解了它的基因,那人类是不是也有可能活很久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在场每个人的思考。
动手体验是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重要一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踏入实验室,满怀期待地开始香蕉DNA提取实验。
他们全神贯注,一边聆听老师讲解的科学原理,一边动手操作。“原来一点点失误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小记者们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中的一丝不苟对于实验成功至关重要。
“将香蕉段放入密封袋中碾碎,直至起泡流动,然后将3ml的香蕉泥倒入试管,加入5ml裂解液,经过过滤混合后倒入烧杯。最后,将滤液倒入试管并加入酒精,香蕉的DNA便显现了出来。”
完成实验后,小记者当即总结所学知识,和同伴回顾起实验过程,并号召更多深圳的同学们加入实践中来。
小记者丘世嘉激动地表示:“今天的体验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我都是在课本上学习知识,而今天来到这里,这些知识仿佛都鲜活了起来。”他期望未来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用所学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迎接新的挑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实地参观到亲身体验,从好奇提问到知识分享科学这颗种子正在深圳学子的心中悄然生根、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