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报道看,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俄军中,布里亚特人和达吉斯坦人的阵亡率最高。
沙俄时代,老沙皇驱赶着来自乌克兰草原的哥萨克骑兵们,一路烧杀抢掠甚至种族灭绝,占领了广阔的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现在,来自远东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士兵们,又被新沙皇驱赶到了乌克兰,历史的轮回真是讽刺。
“2014年的顿涅茨克机场争夺战,被拍成了一部电影就是《机械钢骨:英雄不死》”——看看2014年9月顿涅茨克机场战役中乌克兰普通军人的表现吧:那场战役中200名普通乌克兰士兵表现非常英勇,他们最后全部战死,也要捍卫他们所认同的国家。
战役后,乌克兰人将这场激战拍成电影《钢骨》,成为乌克兰人心中的对俄战争英雄。
这部乌克兰最热电影放映的时候,乌克兰人在电影院泪流满面。这是什么?这是对国家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认同!
记得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果戈里(代表作《死魂灵》)在其作品中将哥萨克人的队伍描写成了一支骑兵军团。这其实是个巨大的错误——果戈里虽然是哥萨克贵族的后裔,但是他在写作时,参考的是19世纪的哥萨克人。然而17世纪,乌克兰地区的哥萨克实际上更多的是由步兵构成。
这主要由于他们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在不适合大批量养殖马匹。而哥萨克骑兵的兴起,其实也正是代表着,当时以扎波罗热塞契为核心的乌克兰哥萨克的衰落。
取而代之的,便是能够为俄罗斯帝国提供大量优质骑兵的顿河哥萨克,以及后来库班哥萨克。
历史上,17世纪的哥萨克人不仅没有大规模骑兵军团,甚至他们在于波兰人交战时,最大的软肋便是骑兵。因此在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时,哥萨克人不得不与鞑靼人联手。
19世纪的哥萨克骑兵,伴随着18世纪扎波罗热塞契的拆除,以第聂伯河为中心的乌克兰哥萨克被逐渐同化,而与俄罗斯帝国更加关系紧密的顿河哥萨克则不断发展,成为当时哥萨克人的中心。
说到哥萨克,立刻就想起了《乌克兰国歌》!
其歌词如下:乌克兰仍在人间,她的光荣,她的自由,在我们同胞之上,命运将再次微笑。我们的敌人将会消失,像朝阳下的露珠。同胞们,我们将会统治我们自己的自由土地。我们将会献出我们的灵魂和肉体,为了得到自由,同胞们,我们将会指明——我们属于哥萨克民族!
说到哥萨克的战斗力,1652年3月24日,中俄两军在乌扎拉村爆发了第一次战斗。两千清军骑兵夜袭哈巴罗夫率领的两百多名哥萨克,结果却被打得大败。此战俄军十人死亡,二十八人受伤;清军阵亡六百七十六人,除被夺走了一些大炮外,还被夺走三眼统十七支、旗八面、马八百三十匹,另外还有不少人被俘。
战后哈巴罗夫被调回莫斯科,沙皇封他为贵族,并被任命为勒拿河沿岸乡村总管,成了俄罗斯民族英雄,原中国领土伯力被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他的塑像至今矗立在那里。哈巴罗夫离开后,由斯捷潘诺夫接替他指挥黑龙江地区的哥萨克。
哥萨克根本上就不是一个民族代称,他们是多民族结合的产物,更不是黑乌克兰民族的标注,如果骑兵的来源,应该是属于现俄罗斯占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原居民是被中国人打跑的鞑靼人。
哥克萨被卸磨杀驴,一个没有头脑的民族
大家的孩子们看着抗曰剧开心大笑道:看,鬼子八年都逃不出中国,
哥萨克是吧,很能打是吧?等着吧,天道好还。
标题党
占我东北,欠下血债的原来是乌克兰人啊。。。
乌克兰给美国当狗
那里还有哥萨克,早被斯大林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