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心智解读”是关键

我是佑佑 2024-07-11 17:42:2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部分家长朋友可能会发现:

当孩子在融入集体环境或进入日常社交情境时,由于未能恰当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不能恰当解读他人的社交意图、预测行为结果,导致孩子在社交环境中受挫,或未能进行顺畅交流……

而这往往是由于“心智解读”能力的缺失。

其实,让孩子学习“心智解读”,就能够更好的让他掌握社交大门的“钥匙”!

心智理论是指解读他人心理状态,如察觉对方的情绪活动、动机、意图、愿望、信念、假装、隐喻、嘲讽等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察言观色,理解他人的想法,在人际互动中做出进退得宜的举止; 这个能力通常也称之为心智解读。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看到弟弟眼睛一直看着小明手中的冰淇淋,推测弟弟想吃冰淇淋(推测弟弟的欲求), 他想:如果不给弟弟吃冰淇淋,弟弟可能等下会哭闹(预测弟弟的可能行为), 所以小明就把冰淇淋分给弟弟吃。

由上述情境可知,如果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心智解读能力,可以增进其社会互动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或误会委屈,所以心智解读能力是一种对社交活动影响极大的能力。

5-14月龄

5个月:已可了解对方伸手(意图倾向)与抓握物品之间的连结关系。

9个月:会跟随他人目光注视,显示此阶段婴儿已能敏感了解他人的注意力与目标。

12-14个月:一个人的意图行为目标和其感兴趣的物品不同时,会有所反应。比如小明因妈妈交代而去拿球(意图性的目标),但小明感兴趣的是小汽车。

10月龄-2岁

10-18个月:可以进行假装游戏。

18个月:能透过他人的情绪表达来感知他人的欲望。比如看到小明对着玩具火车笑,知道他想要玩具火车。

2岁:理解“所见即所知”的原则及简单情感观点取替;会以欲求、想要,来解释及预测他人的行为;可就他人行为目标与结果, 正确判断他人的情绪(比如去超市想买糖果,结果糖果卖光了,因糖果卖光会不开心)

3-4岁

3-4岁阶段:

会开始用信念,如认为、知道来评论他人的想法;可以了解他人与自己对同一物品可能会有不同感觉;可以根据别人的想法来预测对方的行动;可以区辨出假装与真实的事物;可以判断他人的观点(比如小明很喜欢抱着同学。可是他发现他做这样的行为时,同学是皱着眉头、嘴巴下垂。所以停止拥抱同学)。知道透过视觉可以获得知识,(比如阅读就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4-5岁

4-5岁阶段:

具备了解初级错误信念的能力;具备欺骗他人的能力;具备区分外表与真实的能力;开始了解人对情境的反应是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可以从不同情境线索中来区分情绪。

5岁以后

6-7岁:具备了解他人对第三者的信念。能用语言表达一些概念,如答应、说谎、讽刺等。能区分玩笑和谎言的差异。

9-11岁:能辨认失礼情境,了解语用规则。

密集地互动与聊天

多给予时间陪伴孩子,跟孩子对话与互动。

有研究发现 ,主要照顾者如果一天能花上5个小时陪伴并跟孩子互动与聊天 (不包含睡眠时间),孩子在心智理论测验上的表现会比陪伴低于5小时的孩子来得好。

增加日常生活体验,从生活情境中随机教学

增加孩子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是提升孩子心智解读能力的重要要素。

生活经验除了与家人相处、学校生活外,还可包括:独立完成及与父母合作完成家务事、拜访亲友、到各地出游、逛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参与课外活动、公益活动、社区活动等等, 带孩子走出去,体验不同的生活,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新的状况或是新的亮点,但无论过程如何,都是建立孩子心智解读能力最真实和珍贵的教材。

观看有关人物互动的影片

可从日常生活中拍摄人物真实互动情境的影片,或者选择适合的卡通或剧情片。

例如综艺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属于亲子及孩子间互动的真实场景秀,却也适合当作引导孩子心智解读及社交技巧的教材,可以做部分参考。

以角色扮演(人物或玩偶)示范

可以预先写好脚本,然后跟孩子分配角色。

角色扮演的好处是让孩子能够暂时脱离自我,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立场来考量演出。

对于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状况,如果孩子对扮演有所排斥,也可用玩偶来替代,让孩子明了他人的反应及应采取的合适言行。

透过绘本的情境脉络促进理解

绘本故事也是让孩子了解他人心智状态的媒介,通过绘本角色的情节能让孩子做对照与省思。

绘本对有些孩子吸引力很大,以此适时引入,会有不错的效果。

通过上述的分享,相信大家都对“心智理论”和“心智解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也给大家分享一些心智解读相关的论坛和书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开始学习起来啦~

论坛

可搜索: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柯宥璇.心智解读分享园地

书籍

0 阅读:0

我是佑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