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系列谈之八】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一样吗?

博士兔爸课程 2024-03-19 12:30:54

上次给一所学校策划学校文化时,该校的领导班子就在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概念上与我进行了交流,以下的文字就是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在理解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的根本差异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二者的定义和特点。

一、关于校园文化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校掀起了一场关于“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的高潮。

“校园”作为一个实体空间概念,包括了土地、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自然物质条件以及各类功能区域等元素。当时,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焦点集中于如何优化校园环境,如合理规划绿植布局、精心设计走廊文化,并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

进入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该文件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强化“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培育;二是广泛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高度重视并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水平。

然而,当学校文化建设过度偏向“校园硬件”改造时,面临的问题也随之浮现。一方面,过多地关注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可能导致学校文化建设浅尝辄止,被误认为仅仅是环境布置与美化的工作。另一方面,过度强调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如各种节庆活动,以及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可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表面化和功利化,从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师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构建。

二、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与建设路径

1.学校文化的本质与构建要素

学校文化本质上是在特定价值导向引领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利用多样化象征手段构筑的教育生活运作模式。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其核心是价值观的确立与实施;载体涵盖课程、活动和环境等各类表意符号;其最高理想在于创造一种彰显主体文化价值取向的教育生活方式。

2.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与追求

在当今教育领域,学校文化建设被视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校园氛围的关键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细化追求目标,进而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包容、创新的学习环境。学校文化建设有以下六大追求维度

(1)观念更新与行为转型

首先,更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通过教育和实践,鼓励师生拥抱变革,培养开放的心态和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能力。例如,引入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同时教育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2)心灵凝聚与价值共享

学校应当基于其办学理念,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凝聚和价值共享。这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队建设和社区服务项目来实现,从而加强学校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精神提振与激情注入

为了提升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需要不断激发工作热情与斗志。这可能通过表彰优秀成就、举办体育和艺术节等活动来实现,旨在鼓励师生追求卓越,激发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爱。

(4)文明风尚与文化品位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这包括促进礼貌、尊重和责任感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艺术展览、文学会和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特色塑造与品牌打造

通过课程、活动和校园环境的精心设计,学校可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形象。这不仅涉及到课程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还包括校园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的特色化设计,以及特色文化活动的常态化组织。

(6)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最后,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及品牌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素质与影响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这要求学校在保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以及与社会、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这些层面的深入工作和持续努力,学校不仅能够塑造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还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支持个人和集体成长的环境,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0 阅读:0

博士兔爸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