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变革时代来了,"降本增效"这四个字,如同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悄然却坚定地重塑着整个行业的面貌。从巍峨的保险巨头到灵活多变的中小险企,无一不被这股力量深深卷入,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洗礼。
记得几年前,保险行业还是一片繁荣景象,各大公司竞相扩张,员工队伍日益壮大。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曾经的光鲜亮丽逐渐被现实的压力所取代。裁员,这个曾经听起来遥远而沉重的词汇,如今却成了行业内频繁提及的日常话题。
从大型险企开始,裁员的风暴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迅速蔓延至中小险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都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收到那张决定命运的“通知单”。年龄,似乎成了这场游戏中一个敏感而又无奈的标签,40岁以上的员工,往往更容易成为被优化的对象。但与此同时,那些满怀激情与梦想的新生代,也未能幸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还未完全站稳脚跟时,就不得不面对职场的残酷现实。
裁员,对于公司而言,或许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随着外勤人员的减少,曾经庞大的内勤体系显得愈发臃肿。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内勤结构成为了必然之举。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令人唏嘘的场景:运营线被整体裁撤,财务岗被缩编,培训部与营销管理部门合并……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基层员工的生计,更让许多中层管理干部甚至一线高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史上最大缩编潮,已持续好几年
2023年是缩编规模最大的一年。2023年,7家上市险企合计在职员工76.21万人,较2022年减少超7万人,同比下降8.59%。
中国平安在职员工缩编数量超5万人,排在各家上市公司之首,在人员减少总量中占比77.41%。其中,平安保险类业务在职员工数量自2018年起已减少约8.13万人;科技类业务在职员工数已较2021年减少近一半。到2023年底,平安在职员工数量达28.88万人,较2022年的34.42万人同比下降16.12%。
再说中国太保。2023年底,太保在职员工合计约9.87万人,较2022年缩编5770人,同比减少5.52%。2019年中国太保内勤员工规模最大,在职员工数量高达11.12万人,较2018年大幅增加3500余人。到去年年底,太保内勤员工数量相较于2019年已缩编1.25万人。
截至2024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内勤员工数量尚有40余万人。
而电销中心的撤销,更是这场裁员风暴中的一抹沉重色彩。曾经,电话营销是保险行业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这一模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多家保险公司相继宣布撤销电销中心,这不仅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告别,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反思。
回望过去几年,大型险企的缩编之路早已悄然开启。从最初的试探性调整,到如今的全面收缩,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即便如此,面对市场的无情挑战,他们依然选择了坚持与变革。中国平安,这个保险行业的领头羊,其员工数量的减少尤为引人注目。从科技类业务到保险类业务,从前端到后援,每一个板块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调整。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公司对于未来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与坚定执行。
那么,这场裁员风暴还将持续多久呢?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乐观者认为,随着行业的逐步调整与转型,一两年内或许就能看到曙光;而悲观者则担忧,这场变革可能会持续三五年甚至更久。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保险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重生。在这场变革中,有人离开,有人留下;有人迷茫,有人坚定。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保持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而言,裁员或许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同时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定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与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的到来。
对此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骗子的骗术该更新了!
卖保险的全部都是委托合同,没五险没底薪,公司都懒得裁,几个月没出单就自己走了
国内保险=骗子
屁话一大堆
不好骗了
太坏了保险
这里边说的裁员都是裁签正式劳动合同的人,不是代理人。平安在所有公司里边裁员幅度是最大的,典型的资本控制经营发展。其他有国企、央企背景的险企是不会这样裁员的,甚至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也不会,平安是独一份
那些保险天天招聘 员工就是招的客户,招聘一名员工等于找N个客户,员工首先会忽悠亲戚朋友买保险[舔屏][舔屏]没有客户自己走了[笑着哭]
说说中国人寿吧
保险业务员应该是没有底薪的吧?都不是劳务合同,好像是啥分成合同,而且客服之类的都外包了。这是裁的都是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吧。
保险等于合法骗子
外面跑腿的,每个季度都有业绩考核,裁什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