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繁华与艺术:唐代城市生活图景

镜中游 2024-07-06 15:28:43

唐朝,中国漫长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时段。

繁荣的经济、昌盛的国力、面对异域文明开放包容的心态,无不为唐朝文化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唐朝的艺术走向新的高峰。

不论是建筑、绘画、还是工艺品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染力,时至今日依旧散发着魅力。

隋大兴与唐长安

唐长安城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在隋代的大兴城基础上兴建的。

隋文帝杨坚在帝都选址之际,认为汉代及北周的旧都长安不宜再做新都,于是选择在长安东南另建大兴城。

唐长安

大兴东北隅为龙首山,渭水在北,南望终南山,实在堪称风水宝地。

规划规模也空前宏伟,平面大体为正方形,城墙比今天西安的城垣还要高大。

厚达12米,采用古老的夯土法筑成。唐代长安城正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建,更名为“长安”,以纪念汉代长安城。

唐长安布局严谨,方正对称,功能区划明确。

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象征,对封建社会都城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宏伟的宫殿,园林特色的宅邸,以及遍布全城的寺院塔庙,都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造风貌。

唐长安

唐长安在都城规划上最显著的特征,其实是试图让朝廷与居民共存,形成了“北宫南市”的城区规划。

城北坐落着宫城与皇城,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严谨布局。

而皇城的南部则是街道里坊的居住区。

这样的规划,不但克服了汉代长安城宫室与百姓杂居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汉长安城的宫廷堡垒性质。

让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是规划最为有效的大都会。

如此气象自然成为了邻国效仿的对象,最典型的代表即日本平安京,它们或是完全仿照长安城的布局方式,或是参照了长安城的规划制度。

文人:寄情山水,卧以游之

唐代文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儒释道三教并行,而最高统治者对这三家的态度也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这样的文化形态毫无疑问影响着唐代绘画审美风格的发展。

不论是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亦或是道家思想主张的“自我陶冶”,还是佛教禅宗的“色空”哲学,在此之上形成的“山水观”对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引。

所谓“图画者,怡悦性情。”,而“山水”代表着人与自然的认知联系。

自魏晋士人们为了躲避政治动荡,而开始纵情山水,采取隐逸逍遥的生活方式,山水画便正式走到了人们眼前。到了盛唐,山水画更多受到上层文人们的推崇。

他们走向山林,“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甚至久居于山中,独自领会山林野趣。

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虽然会迎合宫廷审美,但更多的是对山水的寄托,呼应自己的心灵世界。

直至王维、张璪等人的出现,山水画逐渐摆脱了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功能,从设色走向水墨,讲究起怡悦性情、抒发自我的趣味追求。

营造出让观者通过想象,便能进入其间,“可游可居”的山水画。

世俗:中外交流,兼收并蓄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土的印度佛教,与中土文明经过千百年的磨砺交融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形态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虽然唐朝皇室推崇道教,但佛教仍在统治阶级与广大社会群众的宗教信仰中居于主要地位。

据记载,佛教石窟在隋唐时几乎遍及全国,优秀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其中集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大成者,就是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

因为地处大唐与西域各国交往的交道要道,莫高窟艺术至唐代达到繁盛的顶点,敦煌新开了近千窟,现存唐窟235个,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显示了中古时代中国艺术家的丰富的想像力和伟大的创造才能。

其中,经变画题材的壁画,虽然是按照佛经中的道义故事进行绘制,但在繁盛的大唐,国泰民安,社会风气渐趋奢靡,累世苦修已经很难引起信众的兴趣。

当时的画师用色富丽堂皇,线条和谐流畅,画面有纵深感且极富感染力。

在代表题材“西方净土变”中,画师们不仅会以佛经作为绘画依据,同时会辅以自己的想象,融入各种佛经中的情景、故事,将一切美好的事物展现在画面之中。

当然,大量的亭台楼阁、七宝莲池、歌舞伎乐其实都是唐代繁荣富庶的社会经济的反映。

甚至壁画中画出了行旅、商贸、婚丧、乐舞等大量生活场景,壁画中创造了佛、菩萨、弟子、天王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尤其是飞天凌空飞舞,一如人间的舞伎在翩翩起舞,长长的飘带如 云彩般翻卷。

其中代表作有《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156窟)

唐代自信大胆的吸收着西域画风丰富民族艺术的同时,对周边各国也一样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

唐时的日本时常派遣使者和学生,不仅学习中国的法律制度、而且也学习美术、工艺技巧,随行人员中即包括画师,并携回大批绘画作品。

日本奈良时代的绘画明显地受到唐代绘画影响。

左: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右:《鸟毛立女图屏风》,日本正仓院藏

女性:雍容阔步,女性意识

唐代女性浓丽丰肥、大气雍容,这在中国古代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有别于恪守“三从四德”的古代女性,唐代女性可以骑马纵横驰骋、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

可以说唐代是对女性控制较弱的时代,也得益于此,唐代社会出现了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

除了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皇室女子,贵族妇女们也展现出着大唐的自信与美丽。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策马扬鞭,昂首挺胸的虢国夫人;《簪花仕女图》中尽显旖旎柔曼的雍容仕女;无一不展示着唐代女性特有的风姿。

纵观中国古代的仕女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性——教化——观赏”。最早,女性因为生殖角色与哺育能力的优先权,母性被神化,留存至今的马王堆帛画中还笼罩着“非人”的气息。

战国,马王堆出图《人物龙凤帛画》

而到秦汉至隋唐时期,在儒家伦理观念下,社会不仅规训女性,同时也需要利用女性去规训男性。

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列女传·仁智图》中,为皇帝抵挡住熊攻击的冯媛、拒绝皇帝乘座步辇要求的班姬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到了唐代,仕女画的内容和主题突破了宣扬伦理道德的藩篱,开始反映现实中的贵族女性。

有风姿绰约的明媚,也有 “秋风纨扇”式的失意,她们的生活与风度日益成为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需要。

她们不再拥有教化功能,可以尽情舒展女性的魅力,笑容和眼神也不再怯懦。

唐,张萱《捣练图》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它的美术更是在艺术史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但不能忽略的是唐代的艺术之所以能如此璀璨,是因为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透过这些艺术作品,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那些钟情山水的文人、开放洒脱的女性以及热闹非凡的街市。

它们的创作技巧与方式,也在持续地影响着后世。也只有透过作品,我们才得以窥见那大唐的盛世与繁华。

参考文献:

《论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以宗教文化、异域文化和女性文化三因素为中心》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4-07-06 19:26

    汉唐长安,华夏第一古都。西安很值得一游,人文景观自然风景俱佳![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