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文章《“缠中说禅”的交易智慧(五):找出缠论K线系统中的“分型”》
“笔”是从分型中发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缠论中画线分析方法的基础。这部分对缠迷来说也是比较有争议的内容。掌握“笔”对于理解缠论的走势分析至关重要。
1. 笔的定义
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之间顶底的连线称为“笔”。
如下图所示,A是顶分型,B是底分型,将两者连接的线就是“笔”。同样,B与C之间的顶底连线也称为“笔”。
2. 笔的基本要求
顶分型与底分型之间“必须至少有一根”独立的K线,才能称之为“笔”。如图所示,只有当A与B之间存在一根独立的K线时,这条连接线才被称为“笔”。如果没有独立K线,则不能称作“笔”。
3. 上升笔与下降笔
由底分型至顶分型所构建出向上的线,称为“上升笔”。
由顶分型至底分型所构建出向上的线,称为“下降笔”。
4. 划分笔的步骤
第一步,首先必须确定K线图中的标准“分型”。通过对K线进行包含关系处理,找出顶分型和底分型。
第二步,在图形中,如果出现两个或多个同性质的分型,例如顶分型,若后一个顶分型的高点高于前一个顶分型,则保留后面的顶分型。分型分为三类:顶分型、底分型和中继分型。
顶分型保留
例如,在图中,如果A和B都是顶分型,且B的高点高于A的高点,则保留B作为有效的顶分型。
底分型保留
对于底分型,如果后一个底分型的低点低于前一个底分型,则保留后面的底分型。比如在图中,如果C和D都是底分型,且D的低点低于C的低点,那么保留D作为有效的底分型。
中继分型
“笔”必须由一个顶分型和一个底分型构成。两个相同性质的分型,例如两个顶分型或两个底分型,是无法构成“笔”的。如图所示,这一点说明了中继分型的构成要求。
第三步,在完成前两步的处理后,将顶分型与底分型、底分型与顶分型连接起来,形成“笔”。
5. 笔的延伸与结束
(1)笔的延伸
两个不同性质的分型之间,如果有独立的分型,就会形成“笔”。
“笔”可以继续延伸,也可以随时结束。笔的结束关键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笔。如果出现新的笔,则原笔结束;如果没有新的笔出现,原笔则暂时停止。
如下图所示,当B顶分型形成后,A与B之间构成原笔。如果之后出现C的顶分型,则应保留最高的顶分型。此时,A与C之间构成新的笔,AC即为AB的延伸笔。
反之,DE为原笔,又下跌走出F底分型,DF为笔的延伸段。
(2)笔的结束
当一个“笔”形成后,如果在相反方向出现新的“笔”,则原笔结束。例如,CD形成了一个下降笔,AC则是原笔的结束。
6. 笔的意义
“笔”划分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a)帮助投资者找到阶段性的高低点。
(b)为下一步的“线段”划分打好基础。
笔的高低点通常是走势中的关键阶段性高低点。理解笔的形成、延伸和结束,对实际操作有一定帮助。但缠论中的“笔”划分不仅是为了进行操作,也为后续的“线段”划分奠定基础,为更高级的分析手段做准备。
7. 笔概念当下的模式延伸
(1)变量
缠师提出变量模式数组,以便更精确定义当下的走势(X,Y)。
◎ X第一变量
◎ 两个值1(上升笔)与-1(下降笔)
◎ Y 第二变量
两个值为0(代表分型构造成功)与1(代表分型确认后原笔延伸或是新笔产生),由上可以得出四种状态。
◐ (1,1)代表一个向上的笔,处于延伸中:
◐ (-1,1)代表一个向下的笔,处于延伸中:
◐ (1,0)代表一个向上的笔,处于顶分型构建成功:
◐ (-1,0)代表一个向下的笔,处于底分型构建成功:
小结:
(a)当走势出现(1,1),持有
(b)当走势出现(1,0),考虑卖出
(c)当走势出现(-1,1),观望
(d)当走势出现(-1,0),考虑买进
◎ X变量:1表示上升,-1表示下降。
◎ Y变量:1表示笔的延伸,0表示顶底分型已成功构建。
这四种状态变换是有规律的,四种模式中不能任意连接。
铁律一
◐ (1,1)之后只能接(1,0),绝不可能直接(-1,1)与(-1,0)。也就是说,一个上升的笔(1,1)必须先经过(1,0)的“顶分型构建成功”阶段,才能转换为下降的笔(-1,1)。同时,也不可能有(-1,0 构成底分型)的状况发生。
铁律二
◐ (-1,1)之后只能接(-1,0),绝对不可能接(1,1)与(1,0),也就是说,一个下降的笔(-1,1)必须先要经过“底分型构建成功(-1,0)”后才能变成下降的笔(-1,1) ,同时也不可能有“(-1,0)构成底分型”的状况发生。
铁律三
◐ 若处于“上升段顶分形构建成功(1,0)”、下降段底分型构建成功(-1,0),则有两种可能的连接,其中牵扯到中继型的问题。
例如(1,0)可能连接的有“上升段继续延伸(1,1)”以及“下降段转折延伸(-1,1)”,前者代表顶分型中继、后者代表顶分型出现新笔下降。
例如(-1, 0)可能连接的有“下升段继续延伸(-1,1)”以及“上升段转折延伸(1,1)”,前者代表底分型中继、后者代表底分型出现新笔上升。
总结来说,每当顶分型或底分型形成后,走势可能会延续当前趋势(即中继型),或者发生转折,开启新的反方向趋势。
(2)当下变量演变方式
由上升走势(1,1)开始演变至(1,0),接下来会两种模式演变。
1. (1,1)+(1,0)+ (1,1)其中(1,0)为中继顶分型。
2. (1,1)+(1,0)+(-1,1)其中(1,0)为顶分型,接下降(-1,1),接着出现底分构建完成(-1,0),接着两个模式(-1,1)、(1,1)。
反之,由下降走势(-1,1)开始演变至(-1,0),接下来会两种模式演变。
1. (-1,1)+(1,0)+(-1,1) 其中(1,0)为中继底分型。
2. (-1,1)+(1,0)+(1,1)其中(1,0)为底分型,接上升(1,1),接着出现顶分构建完成(1,0),接着两个模式(1,1)、(-1,1)。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如果理解了上面的内容,应该能明显意识到,这个变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接下来要重点讲解的,才是缠师真正想传达的核心思想,下面的内容才是本文的重点。
结论
有了上面分析,很容易进行更复杂的分解。
重点一
在分析5分钟和30分钟的K线图时,如果30分钟K线呈现(1,1)或(-1,1)的状态,那么5分钟K线图中的任何波动都不会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原因是,无论5分钟K线波动幅度多大,都不足以改变30分钟K线(1,1)或是(-1,1)整体趋势。因此,可以把30分钟K线作为一种“过滤器”,有效忽略短时间内的波动,专注于更大时间周期上的趋势,避免被5分钟K线的短期波动所干扰。
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关心30分钟K线的人,根本无需要关心5分钟K线的细微波动。
重点二
如果30分钟K线显示为(1,1),且5分钟K线也显示为(1,1),那么在短期内30分钟的趋势会保持不变,继续维持(1,1)。
但如果30分钟K线要从(1,1)转变为(1,0),必须先在5分钟K线上出现某种变化,比如5分钟K线呈现(1,0)或(-1,1)。其中,5分钟K线出现(1,0)时,这只是一个小警告,尚不足以改变30分钟的(1,1)趋势。但如果5分钟K线变为(-1,1),则警告信号成立,表明趋势可能会发生转变。此时,需要密切关注5分钟K线的模式变化,因为小级别的信号可能会逐步影响并导致大级别的趋势转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