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邻居有可能不是人?多处商品房竟然变成骨灰房!

阿善通晓军务 2024-07-10 00:36:52
前言

近年来“商品房变骨灰房”的新闻屡见报端,一个个本该温馨的家,却安置着越来越多冰冷的骨灰盒。

数据显示在一些大城市的住宅小区,骨灰房的比例已超过20%,面对这一现象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和了解这个问题。

令人毛骨悚然的“邻居”:当商品房化身骨灰堂

“亲爱的,把门关好,别让骨灰飘进来啦!”这听起来像是恐怖片里的台词,但在一些居民小区里,却成了真实的生活写照。

他们的“邻居”很可能不是人,而是一盒盒冰冷的骨灰盒,所谓的“骨灰房”,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存放骨灰盒的房子或公寓。

与传统的墓地不同,骨灰房通常位于城市住宅区内,方便家属祭扫,但谁能想到,一个个本该温馨的家,却变成了冷冰冰的“死人房”呢?

近年来这种骨灰房现象在全国多地频频出现,有媒体报道称,仅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类似情况的住宅小区就超过了100个。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一些小区里,骨灰房的数量甚至占到了总户数的20%以上。

一栋栋高楼大厦,竟然住着比活人还多的“死人”。

那么这些骨灰房都是怎么来的呢?调查发现,很多时候它们的出现并非偶然:

有的是殡葬公司买下整层楼,再分别出售;有的是灵车司机、殡葬从业者低价购入,然后高价卖给死者家属;还有的是小区居民自发形成,把去世的亲人存放在家中……种种原因,导致骨灰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更可怕的是绝大多数骨灰房的存在,都未得到其他业主的同意,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多了一群“邻居”,而当这些活人想要制止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按照法律,每个骨灰盒背后都代表着一位死者的“财产权”。

目前骨灰房现象正在全国蔓延,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专门的“骨灰房中介”,公开打出“风水宝地”、“子孙万代都安心”的广告。

一个个本该温暖的家,就这样变成了冰冷的“死人堂”,面对这样骇人听闻的现实,也难怪有人戏称:未来的中国,可能死人比活人还多!

谁导致了“生者与死者共居”?骨灰房背后的推手浮现

面对骨灰房这一骇人听闻的社会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谁又在背后推波助澜?

事实上骨灰房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当其冲的,是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突破2.5亿,平均每年要新增1000万,随之而来的是每年去世人口的急剧攀升,传统的墓地渐渐不够用了,价格也水涨船高,相比之下骨灰房的“性价比”优势不言而喻。

其次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也在推动骨灰房的扩张,他们看准了殡葬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想方设法“创新”骨灰存放方式。

于是就有了“先人离子孙更近”的噱头,将骨灰房包装成“孝心”的体现,一些灵车司机、殡葬从业者甚至买下整栋楼,专门充当骨灰存放点,再高价卖给死者家属,阴阳两隔的生意,就这样坐地起价。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少政府部门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大多数城市明令禁止在住宅小区存放骨灰,但执法起来却困难重重:

有的物业怕得罪业主不愿对骨灰房“动手”;有的城管迫于人力有限无法彻底清查,再加上目前殡葬领域的法律空白,使得监管沦为一纸空文,不法商家趁虚而入,骨灰房问题就愈演愈烈。

此外传统殡葬观念的束缚,也为骨灰房的扩张埋下了伏笔,在许多人眼中“入土为安”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即便是骨灰也要找个风水宝地妥善安放。

骨灰房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让逝者“住进”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尽管与生者为邻多少有些不妥,但只要能让先人得到“善终”,一切似乎都变得可以接受。

当“冤魂”住进你家隔壁:骨灰房如何扰乱居民的现世安宁

当一栋栋住宅楼沦为冷冰冰的“死人堂”,不仅逝者不得安宁,生者的日子也不会太平,骨灰房的泛滥正在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影响着成千上万居民的生活。

首先骨灰房的存在,极大地侵犯了业主的知情权与决策权,很多人在购房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邻居可能是一盒盒冷冰冰的骨灰盒,等到真相大白,再想反悔却为时已晚。

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无疑给业主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天与“鬼魂”打招呼,谁又能真正接受?

其次骨灰房的存在,也给小区的公共卫生带来隐患,尽管现代火化技术已相当成熟,但骨灰盒毕竟不同于普通物品。

长期密集地存放在居民区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管理纰漏,后果不堪设想,万一骨灰飘散、尸臭弥漫,岂不是要让整栋楼的居民苦不堪言?

更令人担忧的是骨灰房可能催生一系列社会乱象,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些不法分子很可能利用骨灰房从事非法活动:比如走私、贩毒、藏匿赃物等。

到那时小区岂不是要沦为藏污纳垢的“避难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

此外骨灰房的存在,也必然影响小区内的居住体验与生活品质,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生死不能同屋”是一条铁律,久而久之买卖骨灰房的风气一旦形成,势必加剧居民的心理负担。

谁又愿意住在一个到处是“冤魂”的地方呢?房屋价值必然大打折扣,小区声誉也会一落千丈。

面对骨灰房的种种困扰,广大居民几乎成了“被动接受”的弱势群体,他们手握房产证,名义上是小区的主人,但骨灰房的决定权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种尴尬的处境反映出在利益博弈中,业主的地位之低、发言权之弱,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奉纳的,在生者的天地里,理应让生活来做主。

结语

骨灰房问题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乱象,它的存在既侵犯了生者的权益,也没能给逝者一个体面的归宿。

在尊重生死的同时,更要倡导文明、法治、包容的社会风尚,对骨灰房,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任其野蛮生长;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制造新的矛盾。

唯有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完善法律、加强监管、疏导民意等举措,才能在人与人、生与死、公权与私权间找到平衡,让逝者得到安息也让生者不再受扰,城市才能真正告别“冤魂”重焕生机。

0 阅读:0

阿善通晓军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