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舟”“揽月”如何将中式浪漫带上月球?

华舆 2024-02-27 10:00:46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发布消息称,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当中,大名鼎鼎的载人飞船“神舟”、货运飞船“天舟”,这些名字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将新一代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器分别命名为“梦舟”和“揽月”,不仅是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扬,更寄托了中国人对探索太空、飞向月球的美好期望。

  ▲图为2024年2月22日,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图片来自中新社)

“梦舟”“揽月”背后尽是中国式浪漫

航空航天技术代表着世界科技的前沿,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每一项成就都备受全球关注。因此,为这些航天成就命名,不仅需要深意,还要富有文化底蕴,这无疑是一项挑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表示,“千百年来,我们的梦想与征程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航天梦就是我们中国梦的最典型代表。而且梦舟,和神舟、天舟飞船系列还形成一个传承,所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月面着陆器“揽月”的命名,其灵感来源于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个名称不仅富有诗意,而且通过“揽”字表现了人类主动探索和拥抱月球的姿态。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象征。从《诗经》到民间诗句,月亮一直是文学中的重要母题,它不仅连接着古今中外,更是情感和思念的承载者。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航天技术成果的命名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图为2023年1月14日,中国探月航天IP形象太空兔在北京正式对外公布“兔星星”“To Star”的中英文名称。(图片来自中新社)

神话元素为何屡被提及?

2013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创意,中国的首辆月球车最终选择了“嫦娥”作为其名。随后,越来越多的航天成果也采纳了向公众征集命名的方式,而那些既富含中国特色又具有深远象征意义的名字尤其受到青睐。

例如,2020年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就是在无数候选中脱颖而出的,它寄托了人们对这颗暗物质探测卫星能够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的美好祝愿。

2021年,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其名字来源于中国古代火神祝融的形象。这一命名沿袭了中国航天器采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命名的传统,如“嫦娥”“悟空”“北斗”等。然而,这种以神话人物命名的做法,并非中国独有,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情结。

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载人航天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命名源自希腊神话中的月神阿尔忒弥斯,与太阳神阿波罗形成呼应,后者是上世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名字来源。

此外,美国的“水星号”飞船系列也是通过公开征集得到的名字,它不仅代表了美国的精神,还借鉴了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信使——水星的形象。每一艘执行任务的飞船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名字,如“自由”“独立钟”“友谊”等,这些名字既体现了个性,也传递了美好的寓意。

  ▲图为2022年9月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活动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国元素”遍布月球“社区”

当然,除了奔向月球的人造飞行器外,月球上也有不少带有中国元素的地名。

目前,月球上已经有35个含有中国元素的地名,这也体现了中国与月球探索紧密相连的历史和文化。其中,15个名字并非由中国直接命名,这是因为在2007年之前,中国尚未直接参与到国际天文学界关于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工作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命名月球地理实体时,秉持文化多样性、国际化和公平的原则,选取了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和与月球有关的文化人物的名字,如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等,这些名字的选择反映了中国文化和科学对月球探索的贡献。

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于2007年,中国开始主动申请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权。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的命名,为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标志着中国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2015年,随着“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其着陆区内的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这些名称,如“广寒宫”及周围的“紫微”“天市”和“太微”等,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神话和天文学中。

到了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中的着陆点及其周围的地理实体也获得了命名,这些名称同样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概念,如“天河基地”“织女”“河鼓”和“天津”。

2021年,“嫦娥五号”任务中的着陆点及其周边地理实体的命名进一步丰富了月球地图上的中国元素。这些包括“天船基地”“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和“徐光启”等,以及“华山”和“衡山”等山脉的命名,展现了中国对月球探索和科学贡献的尊重和纪念。

这些命名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月亮深厚的情感和文化传承,也展示了中国在月球探索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每个名字背后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对未来探索的美好愿景,让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和命名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完)

综合北京日报、新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