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默然最终入道,除却其自身的选择外,与其家庭的影响亦是脱不了干系的,她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都对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可以从其祖父柳喜追溯。
家庭对于柳默然的影响柳默然的祖父柳喜时任冀州主簿一官,但因为安史之乱使得柳喜不得不带着家人避乱去了江南,而从此之后便不再任官了。这其中有着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大事件影响了柳默然的家庭,因为在这一时期,不少官员因为动乱流离,或不愿屈从于安禄山而不再出仕任官,而柳喜也是其中一员。
柳喜不再任官以后,按僧皎然有诗云《赠柳喜得嵩山法门自号嵩山老》:“一见嵩山老,吾生恨太迟。而此时已达约六十多岁高龄的柳喜选择了到嵩山出家修行,“法门”一词通常为佛教用语,然而道教中亦有运用,所以不能够断定柳喜是入了佛门还是道教,但从其不再任官和出家修行两个经历来看,柳喜都有着隐逸遁世的思想情怀,而他的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后代。
除却柳喜,关于柳默然的祖母赵氏夫人描述是这样的:“以清素自居,终不一往。”此处所写的是赵氏的儿子柳并想接母亲到家中共住,以尽孝道,但赵氏拒绝了,而从“以清素自居”一词可见,柳默然的祖母为人也是清高闲雅,超然自处。
在丧父之后柳默然曾经养于其膝下一段时间,概亦会受其熏陶。而柳默然的父亲柳淡和伯父柳并,二者都是好黄老之术、性情淡泊之人。其中柳并在《新唐书》中有传:“柳并者,字伯存。大历中,辟河东府掌书记,迁殿中侍御史。丧明,终于家。初,并与刘太真、尹征、阎士和受业于颖士,而并好黄老。”
而且《志铭》中载柳淡没有就官,但按其他资料皆可见其确实赴任了,此处推测柳淡在最终决定就任前可能曾有推却,可见柳淡其人不好为官,而有避世丘园的情怀,这很可能是受到了父亲柳喜的影响。
又柳默然的外家的成员如萧颖士,其性情高洁,不满于安禄山统治之现状,亦往河南入太室山中隐居避世,他亦是柳并、柳淡二人的师长,对其二人颇为欣赏,甚至将女儿许配给了柳淡,即为柳默然的母亲。
柳并、柳淡二人的避世情怀除却来自父亲的影响,亦不排除有来自师长的影响。而萧颖士的儿子萧存去官后也隐居于庐山,萧存的女儿也出家为尼,可见其家风如此。柳默然身边的家庭成员乃至他们的交友圈子都是释老和隐居出世的人群,这固然有着经历了玄宗朝玄风盛行以及安史之乱带来的破坏这些时代背景的影响,影响到了柳默然的父祖一辈。
而父祖辈的思想和信仰同样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种来自家庭本身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而长期生活于这样的家庭中的柳默然难免会受其影响。而同样的,家庭居住地也对会对柳默然有所影响。
《志铭》虽载柳默然为河东虞乡人,是从其河东祖籍,实际上柳默然应出生并成长于浙江湖州或是江西洪州,丧父和丧祖母后才居于江苏扬州,故而柳默然在嫁给赵伉之前,是长期生活于江南东、西两道的。这是柳默然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故而受江南两道地区的风气影响更重。庭居住地对道士的影响的分析中,江南东、西两道的道士人数是占所统计人数最多的,这和浙江、江苏地区道教风气盛行有所关联。
因为上清派道教在唐代的发展,由以其根基所在茅山为中心影响了两江地区,如著名上清派道士司马承祯便是在浙江之天台山修炼,又玄宗时期高道叶法善世代为道,在括苍县地区建立属于括苍叶氏的宫观,带动了这一片的地区崇道风气。
而江西地区亦是尚巫之风浓重,这也使得道教顺着长江一带推进发展时,在江西地区尤受推崇,当地民众乃至官员都十分好道,而处于江西的道教派别有如麻姑山道教、龙虎山天师道,也在中唐后不断发展壮大。故而柳默然自幼便居住于这些崇道风气盛的地区,不排除有受到其影响的可能。
此地区环境下,对家庭居住于这些地区的柳默然概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故而从直接原因来看,柳默然之入道是因为丈夫和兄弟的相继逝世,没有了牵挂,而在当时的社会,亦有不少女子在丧夫后入道,概为排解晚年之孤寂或是以示贞洁。
但如若一开始就没有对释老的偏好,何以在遭此大悲后会立刻选择信佛或入道来寻求解脱。柳默然对释老的爱好很可能从很早就养成了,而其家庭居住地的崇道风气、以及其家庭成员避世好道的思想,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柳默然,亦成为了其入道的原因之一。
柳默然入道后对家庭的影响以及与家庭的联系柳默然入道后,很明显对其子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她的三个儿子皆从科举应试,并及第出仕,但她的两个女儿赵右素与赵景玄则都早早地入了上清派道教,其中长女不幸先逝,而次女则是入道后与母亲一同居住于王屋山山中,做了出家道士。
按《白云先生坐忘论》中载:“上清三景弟子女道士柳凝然、赵景玄,唐长庆元年遇真士徐君云游于桐柏山,见传此文,以今大和三年己酉建申月纪于贞石。”此处柳凝然则为柳默然,而其女赵景玄则在长庆元年(821年)时就已经入道。
赵景玄不知何时生,然按柳默然于786年嫁予赵家,若第一年就有所生育,则她的子女最长者约34岁。而赵璘、赵璜、赵珪三人年岁均有所考,生育都是在柳默然30岁左右或之后,据考赵璘约生于802年,赵璜生于804年,赵珪生806年。而据赵璜的墓志中记载:“君生三岁而孤,与兄璘弟珪,年齿相差。”
可知在807年赵伉去世,三子出生年份又非常接近,概二女应出生于三子之前,则二女应在786-802年之间出生,至长庆元年时年龄跨度大约为34-18岁,而赵景玄为次女,年纪应更小些。若是如此,赵景玄入道的年岁比柳默然三十四岁时入道还要更早,《志铭》又称其“早从玄志”。
并且在记载中未曾提及柳默然的两个女儿是否婚配,因为入道后除非还俗,是不允许结婚的,尤其在这样显赫的家庭当中会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可以猜测赵景玄入道时的年纪并不大,概刚至适婚的年龄,而年少入道者通常来说更多时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至于长女之入道,因其早逝,按当时因病入道祈福之风俗,有可能是因病入道。
而无论赵右素还是赵景玄的入道,多少都受其母亲柳默然的影响而赵氏三子虽从科举,但也并非完全不受到母亲的影响,尤以赵璘可见,赵璘幼年时期也曾因病入道,且是受到亲朋的推荐,可见在赵、柳两家亲戚朋友中不乏有信道之人,而他们也应影响了柳默然及其家庭。
其中思想更偏向于友生好道隐逸之思想,而赵璘记载此事,亦可见其对道士之态度。此外,据雷闻考证,赵璘的宗侄赵橹有为道士刘玄靖撰《广成先生刘玄靖传》,雷闻在其中推断可能因为柳默然的关系,所以赵璘及赵橹与道士刘玄靖结识。
自然不排除有这点原因,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赵璘本人可能也与道士之流交往密切,故而无论是柳默然的女儿还是儿子都受到了柳默然道教信仰的影响,而赵璘也影响了他的侄子赵橹,这种道教信仰便在家庭中延续了下去。柳默然入道以后,并没有完全和家庭断绝联系,相反的,还应该相当密切。
由长庆元年时柳默然已为上清三景法师来看,此时柳默然显然入道已久,若是其于丈夫和兄弟逝世后不久便入道,作为道士已大约有14年了。但长庆元年时赵氏三兄弟赵璘最长为19岁,赵璜17岁,赵珪15岁,三子皆年纪尚轻,甚至皆未及冠,且赵璜墓志中记载道:“蒙先夫人柳氏严教慈育。虽漂寓江汉,尔克嗣素风,嗜学工文,才调清逸,童年便富知己。”
由此可见知柳默然虽早早入道,但入道之时三子年岁尚小,柳默然作为母亲仍兼有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并对子女们的教育相当着重,在其初受正一箓入道时,柳默然应该尚还留在家中以便抚育子女,直到其受上清大洞三景法箓,而三子年岁也渐长,才出家居于王屋山。
而对于女儿如赵景玄,更是带在身边养育照顾,在其成为道士后与之外出同游名山。而在柳默然离世后,则是由她的长子赵璘作为了她葬礼的主要负责人。而出家道士的葬礼按戒律应是由弟子来操办负责,但在现实情况中道士也会选择由家人来操办,而对于一些女道士来说这样的情况会较多一些,这和她们多为在家道士有一定的关系。
而柳默然则是一位常年居观的道士,也没于道观当中,但由其墓志可见,派遣道门弟子赵奉元,以及请人作墓志铭等都为赵璘安排,可见其为柳默然葬礼的主要负责人。而这位名叫赵奉元的道门弟子的身份也值得怀疑,这名弟子既姓赵氏,又为赵璘派遣,且墓志中特意提到此人,可能为柳默然夫家的赵氏子弟。
故而在柳默然的丧事上,既有弟子的参与,也有家人的参与,且葬礼的操办者为长子赵璘,而弟子赵奉元也很可能是赵氏宗人。可见柳默然尽管作为出家道士,其主要的依靠依旧是她的家庭,与家庭的联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