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中国古代慈善公益达人

文化纵横 2022-07-11 11:25:16

文:石国雄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高耸的顶峰。近千年来,他的诗歌、散文、书画各领风骚,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然而,他的以儒佛道为基础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几近现代人的慈善公益理念,挖掘尚少。

苏东坡在杭州有两件公益性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一是他写了一首诗,就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这首,这是他为杭州打造的最大的一张名片,至今杭州人没有付过任何稿费;二是主持修建了一条苏堤。第一件事情是他第一次在杭州当通判时做的,那时候他刚入仕途,没什么权力,只好为杭州做点宣传工作。第二次就不一样了,他担任了杭州太守兼浙江铃辖(军区司令)。他离开杭州18年了,杭州市民的用水越来越成问题。通往城里的运河淤泥严重,一条是通往钱塘江口的茅山河,一条是通往西湖的盐桥河,每年潮起,大量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交通,造成谷米和其它商品物价上涨。元祐4年十月,即他到任后的三个月,他便组织了大规模的疏浚河道工程,历时半年,河道加深到8米,并增加了新的运河。交通问题解决后,苏东坡又着手杭州城内的淡水供水问题。找到当年帮助他用毛竹管子引山泉的和尚,经过改进,将淡水引入城内的几个水库。

苏东坡终于可以进入主题了。他的目标是是要解决杭州最大的“水库”-----西湖的生死存亡问题。他一到任,便发现当年“浓妆谈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由于长年没有疏浚,“葑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中野草覆盖了将近一半的湖面,湖面减小的直接后果,是灌溉面积随之缩小。“20年后西湖将不复存在”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苏东坡做通了太后和朝廷的工作,带领20万民工,向遮蔽湖面的25万余丈水草开战。处理这堆积如山的淤泥和水草,是一个极其头痛的难题。现在,苏东坡的艺术家气质发挥了作用。他用常人所没有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把西湖重新设计。用这些湖中挖出来的“腐朽”,从南至北堆积出一道长880丈,宽5丈的长提,还在湖心建了三座小塔,“腐朽”真的变成了神奇。至此,“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西湖美景,成为杭城绵延千年的美颜。

有人说:“拯救西湖,就是拯救民生”,苏东坡近千年前做的事情,与现代慈善公益事业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

他似乎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不会太多,所以利用杭州任上的权力,疯狂般地为他能够想到的一切、老百姓需要的一切做事。兴办水利之外,他要矫正王安石变法中不切实际的给老百姓带来的恶果的政策,赈济灾民,平反冤狱;他建立了孤儿院、医院,创建监狱医师制度;给州学学生以帮助;修缮经久失修的民房、官署和营房,其中光官舍、城门、城门楼、谷仓就27处。特别能够反映出他的仁慈和大爱之心的,是他对杭州50万居民和往来客商生命的关心。

杭州海陆通衢,行旅云集,辐辏八方,人口多,疾病传播快且广,但却没有一处官办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瘟疫来临,人们,特别是贫困人群,得不到有效治疗,大量死亡。苏东坡不满意这种零零星星的帮助病人的状况,决定从公款里拨出2000缗,自己捐出50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建立起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后改名安济坊,贫病、老迈、残疾者可在这里得到免费治疗。这家医院,在他任上医治了近千人。据林语堂考证,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到宋徽宗年间,京城也设立了安济坊,成为官立药局,经费由官府补贴,药局的价格仅为市价的三分之一。是否模仿苏东坡的创造,有待考证。

苏东坡是大文豪,他博览群书且博闻强记,所涉猎的书籍,除经史子集,也遍览医书,他对医书的理解,许多知名的医生也都自愧不如,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这是公认的。在密州时,他将一些经过证明有效的药方,令人用大字抄写贴在集市,供一般百姓使用。据说,他手里有一个叫“圣散子”的方子,是从他的一个同乡名医那里百般求得的,对于强身健体、治疗传染性疾病有奇效。是年杭州大疫,他就把这副包括20多种药材,但又十分便宜的药方公布了出来。为了大众的生命健康,他毅然违背了不公开药方的诺言,想必那位同乡医者,也会原谅的吧。

苏东坡作为慈善公益达人,他不仅在当权的时候,热心主办民生事务,难能可贵的是,他几乎是天生就看不得百姓的痛苦,无时不刻地想着如何方便别人,即使在自己遇难,在流放途中,也要竭尽全力地为生民去力争、去努力。

那是“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劫后余生,在黄州过起了田园生活。他在东坡种稻,身耕妻蚕,虽苦犹乐。然而,自庆之余,听说了一件令他锥心蚀骨的事情。那是他所在的地区有一个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习俗。他提笔就给武昌太守写了一封信。他说,你知道不知道,这里习俗,只养二男一女,过了就要杀掉。生下来就用凉水浸杀。其实父母也是不忍。原因固有风俗,但主要是经济困难。所以苏东坡将自己在密州遇到溺婴事件的处理办法转告太守,就是政府从某渠道取出一定量的粮食,存储起来,专门用来收养弃婴,每月发六斗。他说,他在密州这样做,救活过数千人。苏东坡说“此等事,在公如反手尔。“最后,说了句”唯为民自重”,像是对太守说,有像是对自己说。于是,他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为人正直、心肠慈悲的一个读书人担任会长,“救儿会”成员向富人募捐,要求每人每年捐十缗,多者不限,用来买米、买布、买棉被等。会长管钱,一个和尚当会计,管账目。他们到各乡走访调查贫苦妇女,只要答应养育婴儿,就给赠金钱、食物、衣服。苏东坡做这等事情的时候,真的很像今天的慈善公益志愿者。

公元1094年,他被谪居惠州。他知道,这次流放,是对他进一步迫害的开始。但他还是天真地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官了,但总还可以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他应顺地方居民的要求,和大家一起,把无主野坟的骨骸收集起来,重建一座大冢将之安葬。苏东坡还特意写了一篇祭文,安慰那些无名死者;看到那里的农民插秧十分艰苦,便把他在黄州看到的一种叫做“秧马”的插秧机介绍给大家,这样农民可以坐着插秧,省去许多艰辛;听说附近广州有瘟疫流行,他就写信给广州太守,提议筹备一笔基金,像杭州那样,办公立医院;他又听说广州城里,只有一口好井,仅供官家之用,老百姓饮水困难。他自行调查研究,从一个好友道士处得知,广州城外7、8里外有山泉,便建议太守,用广州盛产的大竹子管(在杭州他使用过),引清流进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例如他也协助当地政府治理惠州湖,用挖出的污泥,修建了一个堤坝,人们也管叫它“苏堤”。加上他在任颍州太守时疏浚颍州西湖,用清理出来的淤泥堆成的西湖护堤(当地人也称苏堤),苏东坡一生,修筑了3个苏堤。

苏东坡前往惠州时,经过大庾岭,写过一首梅花诗:“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梅花不仅高洁孤芳,而且一领风气之先。这一点,特别像苏东坡的品格。细品苏东坡的一生,在众多的“第一”中,中国官员慈善,文人公益第一人,当之莫属。苏东坡所作的一切,根本的在于它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善人,是一个无论个人遭遇什么,都能够做到慈悲为怀的大度豁达之人。就像他曾经奉劝同僚时说的,生活品质再高,“然复有二,一曰俭,二曰慈”。慈到什么程度?略举二例:

一日,有衙子报告,有人冒用苏太守名字向京城苏子由即苏东坡的弟弟带货。苏东坡问事主,里面什么货?事主回答,200匹绸子。原来是名进京就学的学子将此带入京城,作为盘缠,担心路上税吏盘剥,就想了个歪招,打着苏家旗号过境。苏东坡听完一笑,吩咐将货物上纸条撕去,自己亲自写上苏子由家的住址,还写了一封给子由的信。“放心吧,现在就是有人把你抓到皇帝那儿,你也不会有事了。”苏东坡对那名学子说。一件本来是仿冒欺诈的案子,就这样一笑之间了结了。

第二件事情,苏东坡看上了常州这个地方,经过皇上恩准,他准备在荆溪边找一处房子。经过朋友寻找,终于花了500缗钱,买了一所老房子。这是他从黄州回来所有的钱了。苏东坡很高兴,是晚,约上帮他买房的朋友,趁着月光出去漫步。走着走着,听到附近有哭声。他们循声过去,一个老媪哭得甚是伤心,说是他们家的老房子被不孝儿子卖掉了。原来,那个儿子卖的,正是苏东坡刚刚买的。苏东坡为老媪的真情所感,当即把房契当场烧掉。可是,那个儿子拿走的钱,已经抵了别人的债。苏东坡白白损失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这件事情,有据可证,为苏东坡去买房子、陪着他散步的朋友叫邵民瞻,常州人氏,这个邵先生的后代,现在仍住在常州,也经常参加一些慈善活动,与笔者有过几面之交。曾向作者讲起过此事。

这就是苏东坡,一个菩萨心肠的好人。看来,苏东坡的慈善公益理念和实践,完全是出于他的本性,这比许多“爱民如子”的官员更自觉的地方,乃是他“爱民如己”,甚至“爱民胜己”。

斯乃苏东坡,真达人也!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