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相比其他地区的兄弟民族而言,更让中原王朝头疼,从历史上看,中原王朝始终在军事上被北方游牧民族压制。到清朝,中原大一统政权才完全解决游牧民族威胁,成功解除北方威胁。清朝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一、深居北地,更熟悉游牧民族
先要说一下,构成清朝的主体女真人(后来的满洲贵族)并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农耕渔猎民族。生长在黑山白水之间的女真族和北方的蒙古各部尤其东部各部联系非常密切。本身就是北方民族的女真人(后改为满洲),应该说从很早就和北方各族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属于纠缠在一起。并且在清朝自皇太极开始,广泛联姻,后来的皇帝血统中都含有蒙古血统,实现了满蒙结盟。比如清世祖福临的母亲就来自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年仅9岁的福临能够继位,和蒙古部族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在八旗制度形成以后,后金(清)除了编制了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外,还专门编制了蒙古八旗。同时,后金还把位于东北的索伦部编入八旗,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八旗军事体系。依靠“捆绑”,清朝初年把包括蒙古部族在内的北方各民族联合在了一起。
二、实力为王,靠实力取得尊崇地位
想要压制北方游牧民族,实力是不可少的一条。从皇太极开始,清朝一直在乾隆年间才完全解决北方面临的问题。比较熟知的是清朝和噶尔丹所在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长时间在西北的鏖战。在皇太极时期,清军就与林丹汗展开了决战,林丹汗失利,逃到青海。其后的噶尔丹,清朝打了9年才完全取胜,而实际上清朝与准噶尔部的战争持续了70余年。清军整体实力强于蒙古部族是获胜的一个原因,其实能够完全战胜各部还有深层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林丹汗突然改宗。林丹汗本身是蒙古各部最具备统一的人,公元1617年,他作出一项影响局势的大事,自己由黄教改成红教。这一结果使得以信奉黄教的蒙古各部对他离心离德。没能形成铁板一块的同盟,最终败于皇太极。
其次,噶尔丹面对的物资环境明显要弱于清朝。噶尔丹当时的势力已经很大,但他完全受制于与中原的贸易,已经入主中原的清朝,占据物产丰富的优势。噶尔丹深居大漠,非常羡慕中原的物产丰富,也试图向东发展,但屡屡受阻。
第三,蒙古各部分裂。在元朝北迁后,蒙古各部就没有出现统一的首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而在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基本就统一了女真各部,加上农耕渔猎民族出身,生产力水平和适应能力要远远高于蒙古各部。
三、占据要地,制衡北方形势发展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建国后专门去内蒙古,并写下了《内蒙访古》,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
“呼伦贝尔不仅现在是内蒙古的一个最好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
纵观中国历史,一个游牧民族想兴起、统一北方乃至统一全国,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必须要获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游牧民族的生存离不开草原,拥有最好的草原就拥有战马还有生活必须的肉和奶。历史上的北方强者,无不是在取得呼伦贝尔之后兴起,同样在失去这片大草原后衰落。在清朝(后金)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对于临近的战略要地,游牧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草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后金时期就取得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控制权。这种情况下,蒙古各部和东北其他的游牧民族就不具备成长为抵抗清朝的力量。在历史的中原王朝根本就没有机会控制这么北的区域,历史上明朝几次北进到呼伦贝尔草原,也给残元势力造成了很大影响。
四、会盟北方,成就帝业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在承德,现在是河北省的城市,以前是热河省省会,是连接内蒙和北京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承德设置个避暑山庄并不是要作为清朝的“夏都”,而是有其政治目的。清朝通过在临近草原的承德建立这样一个行宫,就是为了经常性的会见蒙古各部首领,来强化对各部的控制。在这一地区建设行宫还可以起到巩固边防的作用,毕竟为了维护行宫的安全,皇帝需要增加大量的军队布防,这实际上对蒙古各部的一种威慑。为了避免蒙古各部联合,清朝在漠南等地的蒙古各部实现盟旗制度。各地的蒙古部众只能在自己的旗所在的区域活动,不能越界。这实际上属于一种控制管理。
五、宗教相同,利用与北方各族沟通
清朝是信仰萨满教的,这属于原始的宗教,蒙古各部最早也是信萨满教的,后来上层开始信藏传佛教。但是各族在宗教方面是相通的,清朝皇帝还被藏传佛教尊为文殊菩萨转世,依靠宗教这个纽带,清朝皇帝加强与北方各游牧民族的联系,并得到很好的支持。同样,清朝皇帝也被蒙古各部尊为“博格达汗”,成为蒙古地区的领导者。
当然,客观的说,清朝也遇到了好时候,在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之前,和沙俄的北方争夺还占据优势,正是因为喀尔喀部看到清朝胜利后,选择了归顺文化和亲缘上。而这距离英国人从海上发动鸦片战争还有近一百年的时间。如果没有给作为中原王朝的清朝足够多的时间,想完全解决北方问题太难了,毕竟北方太大,游牧民族众多,地理环境也非常复杂。
不管怎么说,清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和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历史有些东西值得学习、总结和吸取教训,也给人以揭示道路。读史可以知兴替,更可以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