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在三国之中,确实是一个很“可怕”的谋士。法正的可怕之处,看似是来自于他的军事谋略,但更多上是来自于他对人性的洞察。
所以刘备伐吴失败后,诸葛亮不禁长叹:“要是孝直在,一定能劝阻主上北伐。即使不能劝阻,有他跟在军中,也不至于败的如此彻底。”
法正出生于名士家庭,但是他的前半生过的并不顺利。
他早先投靠了刘璋,但是刘璋却并不重用他。他在刘璋手下混了许久,才混到一个县令的差事。
长期怀才不遇,法正的心情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法正性格比较骄傲,所以在蜀地人缘也相当不好。这么一来,法正在蜀地过的就更憋屈了。
法正的命运转折,来自于张松的一次外交活动。
公元208年,张松奉刘璋的命令,去出使曹操。
此时的曹操,刚经历了几场大胜,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再加上张松的长相也比较亲痛仇快,所以对曹操对张松相当无礼。
张松来出使曹操,却受到了这样的冷待,对曹操非常不满。回去之后,张松就向刘璋说曹操的坏话,疏远了刘璋和曹操的关系。
赤壁之战后,曹操输给了孙刘联军,从此失去了亲自统一天下的机会。刘璋松了一口气,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了新崛起的刘备。
这个时候,张松就向刘璋推荐法正去出使刘备。法正就这么被强加了一个差事。
本来,法正对于拜访刘备这事,是没啥兴趣的。但是法正见到刘备后,却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
法正毫不意外的被刘备吸引了。刘备的态度,温暖了法正的心,也唤醒了法正沉睡多年的事业心。法正觉得,要是刘备能成为蜀地的主人就好了。
于是,法正主动向刘备提出,愿意做内应,配合刘备夺取益州。
法正的主张,正好和诸葛亮《隆中对》里的策略不谋而合。刘备君臣闻言大喜,立刻和法正达成了默契。
法正回到益州后,向刘璋说刘备的好话,鼓动刘璋请刘备进益州。而后,法正又找到张松,和他商量,一起做刘备的内应,协助刘备夺取益州。张松自然答应了。
再后来,曹操进军讨伐张鲁。由于张鲁和刘璋驻地太近,刘璋害怕曹操会顺便来收拾自己,就真的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准备请刘备来益州了。
刘璋再次派法正去刘备那,法正大喜过望。法正去见刘备后,告诉刘备,安心入益州,自己和张松会给他做内应的。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松的书信泄露了,他和刘备里应外合的消息让刘璋知道了。
这下子,即使刘璋脾气再好,也要破防了。刘璋愤怒之下,杀了张松,刘备也索性和刘璋撕破脸,正式开始了斗争。
在刘备和刘璋交战的过程中,曾有人给刘璋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打仗需要人员和粮食,夺取地盘就是为了这两样。咱们要是搞坚壁清野,那刘备还能支撑多久呢?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确实感到很慌。这一招太毒辣了,要是刘璋真这么干,他确实撑不了太久。
刘备就问法正,刘璋会采用这条计策吗?法正告诉刘备:刘璋这人虽然没啥才能,但很爱惜百姓,他绝不会这么做的。
果然,刘璋听到这个建议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我只听说过拒敌以安民,没听说过扰民以拒敌的。”
最终,刘璋不敌刘备,又不愿意为了战争的胜利而长期骚然百姓,主动投降了。
刘备在赞许刘璋之余,也不由感叹法正料事准确。
由于刘璋多年的宽松政策,所以蜀地的世家大族的势力越发膨胀了起来。刘备进入益州后,面临的就是这种情景。
所以,刘备进入蜀地后,首先要面临的一件事,就是拉拢蜀地的世家大族。
那怎么能最快的拉拢本地的豪强呢?最快的方式,自然就是通婚了。
当时大家都建议刘备,娶吴懿的妹妹吴夫人为妻。
但是刘备对这件事有点抵触,为啥呢?这倒不是刘备嫌弃吴夫人二婚,关键是,吴夫人的一婚对象有点微妙。
简单点说,吴夫人是刘璋的寡嫂。
要是这事摊在曹操身上,曹操会更高兴,但是刘备觉得有点尴尬,他和刘璋同族,刘璋的嫂子,也算是他的嫂子。
这时候,还是法正会说话。法正问刘备:“主公啊,要论亲属,你们的关系能比晋文公重耳和晋怀公的关系还亲吗?”
晋怀公是重耳的亲侄子。晋怀公做人质的时候,娶了妻子。后来他为了回国继承君位,悄悄逃回了晋国,丢下了这个妻子。后来这个妻子就被指给晋文公重耳了。
亲叔叔娶侄媳妇都不害羞,你娶一个远房的嫂子有啥害羞的?
晋文公在外飘零多年,才回到晋国成了国君,最后还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漂泊多年,终得基业,还称霸了。这人生轨迹怎么看怎么和刘备高度相似。法正不仅说的有理有据,还不动声色的喂了刘备一勺情绪价值。
果然,听了法正的劝说之后,刘备心理压力小了不少,同意迎娶吴夫人了。
要说法正的高光时刻,还得是他劝说刘备攻取汉中。
公元217年,曹操降服了张鲁,但没有继续向益州进攻,而是留下夏侯渊等人驻守在汉中。
法正由此推断,曹操集团内部可能出现了问题,所以曹操才会停止继续进攻。这是一个好机会,现在开打,有机会夺下汉中!
法正给刘备出主意,让他把手下的兵马分成十部分,轮番进攻,搞的张郃焦头烂额。
张郃支撑不住,只好派人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赶紧给张郃拨去援兵,但是自己手下能用的人就更少了。
夏侯渊给张郃拨去了一半的士兵,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守着战线。刘备一会派兵去偷他们战马的粮食,一会儿给他们的防御工事放一把火。搞的夏侯渊也首尾不能相顾。
法正看准时机,提出全力攻击夏侯渊。老将黄忠居高临下,直接冲了过来。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
事后,曹操虽然也派来了救兵,但是刘备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刘备开始坚守不出,曹操实在耗不起了,最终只能含恨撤离。
至此,刘备终于夺取了汉中,后来又在群臣的“劝进”之下,进位汉中王。
至于帮助刘备夺取汉中的大功臣,法正也被刘备加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曾经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交战。战事不利,按理说刘备军队应该赶快撤退。
但是刘备的脾气上来了,死活不走,就在阵前这么站着。
当时曹军攻势凶猛,箭如雨下。大家都劝刘备走,但是刘备就是不走。别人劝不动刘备,都急得不行。
就在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时候,法正走到了刘备身前。
法正一句话也不劝刘备,他就挡在刘备面前,用身体给刘备挡着敌人的箭。刘备赶紧撵人:“孝直,躲着点箭!”
法正说:“主公尚且亲临前线,不避箭矢。我这小人物还有什么可躲的呢?”
刘备只好答应法正:“孝直,我和你一起撤。”这才离开了前线。
前后种种,说明法正不仅在军事上有谋略,而且非常擅长洞察人性。无论是推断攻取汉中的时机,还是在刘备犯倔的时候,把刘备从前线拉回来,都验证了他这种能力。
史官把法正比作郭嘉一样的人物,真是太准确了!
法正不仅在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日常工作中,他也非常善于劝谏刘备。基本上只要是他张嘴的事,没有说不成的。
法正在益州的时候,过的很不如意。刘备入主益州后,法正等到了重用。法正得势之后,立刻展现了他鲜明的个性。
法正是一个记恩也记仇的人,以前对他好的人,哪怕只请他吃过一顿饭,他也记着人家的恩;哪怕只瞪过他一眼,他也小本本记着,预备着报仇。
诸葛亮一向执法严格,但是有人向诸葛亮告状,让诸葛亮管管法正。诸葛亮却表示:主公现在比较艰难,法正是主公的重要辅助,怎么能拦着法正做事呢?
由于法正的这些能力,所以法正在刘备诸葛亮心里的位置都非常重要。刘备进入益州后,给法正的赏赐,规格和关羽张飞诸葛亮完全一样。可见他此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法正死后,刘备非常悲伤,哭了好多天,给法正追封为“翼侯”,又封法正的儿子为关内侯。法正大概是刘备手下,唯一一个由刘备给予谥号的大臣了。
关羽死后,刘备愤而伐吴。连诸葛亮都劝不住。当听到刘备失败的消息后,诸葛亮不禁感叹“要是法正还在就好了。要是他还在,一定能劝住陛下不伐吴。即使劝不住,也不会让咱们败的这么彻底啊。”
在法正死去之后,让诸葛亮念念不忘的,还是法正对人性的洞悉和掌控力。这也是法正这个人的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