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我们会怎么样?提出“它”的人却有2妻8子

井夫看事 2024-03-27 03:30:18

1982年,推动「控制生育,控制人口」论点「29年」之久的「马寅初」病逝。

同一年,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40余年后的今天,却推行「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多生孩子!好解决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

为什么我们要走上如此大的弯路?

而明明自己就有2妻8子的马寅初

当初又要执着的要「控制人口」呢?

热血学士!却有2妻8子“陋习”

说起马寅初,前半生确实有些坎坷,但其履历也足够丰富。

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上海交大、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地任教。

彼时的他,拥有一腔热血,既敢于布衫赴南京大学讲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又敢于直接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导致物价飞涨!

正是因为他的敢作敢为,才使得蒋介石怒而抓捕,将其关在息烽集中营中。若不是共产党营救,只怕早已郁郁而死。

而这些也让他成为旧中国时代一位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只不过,纵然马寅初已经具有很高的学识,和较为前沿的眼光。

但是在那个年代,旧时候沿袭下来的一些“恶习”仍无法彻底避免。

比如娶妻生子。甚至可以说他的2妻8子,并非完全自主的选择!

更像是一个旧时代陋习的受害者……

封建父母,与马寅初协议必须完婚!

这还要从他的父母讲起。

马寅初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自幼就能接受教育。

不过,是传统的私塾教育,而这也昭示着他从一开始就被传统观念所捆绑。

当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北洋大学的时候,这种观念第一次给予他重击!

马寅初的父亲根本不同意他远度上海,而是要子承父业,继承他的事业。

虽然马寅初以绝食等方式,坚决的维护着自己想要的发展方向。

最终也得到了其父亲的妥协,但是他也必须遵从一个不容商讨的条件。

那就是必须在读大学之前完婚!

那时候的马寅初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顾不得其他。也就只好答应下来。

1901年的时候,就被父母安排娶了从小就被灌输“三从四德”的观念的张团妹为妻。

而这名女子也不负长辈“众望”,一心想为马寅初生儿育女,扩大家族!

虽然马寅初不止一次告诉她,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希望能放他自由,但是张团妹压根不同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马寅初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也与张团妹胜过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不幸夭折,另一个则成为马寅初的大女儿。

但就在这时候,马寅初得到了一个官费留学的资格,能去耶鲁大学学习,当下他毫不犹豫的选择踏上旅程。

一方面是为了精进学业,另一方面也是受到“西学”影响,不愿意再为了延续血脉这种传统说法,而成为一个造人机器。

毕竟,在他父母的眼里,他还没有儿子,还没有完成延续香火的任务!

妻子要求纳妾,只为延续香火

在马寅初留学的这段时间里,马父马母商讨了想要给回国后的马寅初纳妾。

更加“神奇”的是,一同参与,甚至还竭力主张纳妾的,还有张团妹!

这完全是因为她在封建思想荼毒下,认为自己没有完成给马家传宗接代的使命,犯了大错!

所以,当马寅初学成归国后,听闻这个想法当下表示坚决反对!

令他意外的是,为了纳妾,他的父母和妻子竟然以死相逼!

无奈之下,马寅初只好迎娶了仅仅13岁的王仲贞……

更加令他尴尬的事,这女孩是他女儿的同学。

自此之后,为了满足父母的“传统”需求——即传宗接代,扩大家族的愿望。

马寅初与张团妹以及王仲贞在接下来的年月里,又生下来7个儿女。

连同大女儿算上,马寅初成为了人们口中2妻8子,享受“齐人之福”的人。

甚至,在他后来开始提出控制人口的论点后,以此嘲讽。

毕竟有了8个孩子的人,却要别人“计划生育”,太像是一个虚伪之徒了!

却鲜少有人知道,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正是因为8个儿女,才让他有了这样的想法!

人口增长危机,马寅初惊恐预测发表主张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结果表明,当时中国人口为6亿人,而预估未来增长每年都达1200万人到1300万人左右。

这样的数据一经发布,立刻引起马寅初的注意,令他对结果表示怀疑。

而他怀疑的并不是当年的人口总数,却是增长率。

根据结果测算,人口增值率为千分之20。

可是据他了解,单单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千分之39,几乎翻倍!

所以他开始了长达3年的调研之旅,并且在确认真实的增长率是千分之22,部分地区达千分之30以上!他才得出一个可怕的结果。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仅仅需要50年,中国就将有26亿的人口!这无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我国人口达到这样的基数,可以说粮食根本无法保证存活,且就业劳动机会也会打破头颅,到头来社会动荡,饿殍遍地,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所以他立刻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并发表了自己的主张!

可此时马寅初并不清楚,他的理论已经面临着最高决策层的挑战……

从人人喊打,终于熬到成为国策

接下来的岁月里,马寅初接到了无数的批判,毕竟正值建国后不久,我国正是大力发展需要更多人才的时候。

一时之间,马寅初甚至成为了某些人眼中最好的批判对象。

截至1958年11月份。

单《光明日报》就发表了37篇批判马寅初的文章,其他中国各报刊更是公开发表了30余篇批判马寅初的文章!

甚至还有人直接质控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源于马尔萨斯人口论,是怀疑社会主义的表现!

毕竟那个年代,大家庭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家庭形式。

而人越多,工作能力越强的观念亦深入人心。

可马寅初是一个倔强的人,从他去上海求学和去国外留学就能窥见一斑。

因此,他哪怕受到无数舆论攻击,也不改初心,只是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

好在,随着我国发展,从粗放型搞生产,到精细化稳步行,人们的观念也逐步改变。

越来越多人发现,太多人口会导致资源没有办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反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随着科技发展,机械取代人工体力劳动的事情,时有发生!

更有随着生活富裕,许多老百姓开始期望用更好的物质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来培育孩子!

孩子多了,自然发展上限就低。

因此,大风向彻底转变,直到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被写入宪法,才算正式盖棺定论。

只不过时至今日,老龄化、少子化成为了问题,甚至还提倡2胎,3胎,可这真的说明计划生育错了吗?

人口之失,在于没有追上发展脚步

其实,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而是政策的变化没有追上飞速发展的脚步!

回顾历朝历代,战争平息之后,国家首先头痛的就是人口问题。

毕竟每次战争过后,都意味着男丁大幅减少,生产力跟不上来。

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实立刻控制人口的论点,难以被人理解,也并不合适。

但是随着发展,越是远离战争,人民越是富裕,过多的人口必然成为负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虽然建国之初,我国人口稀薄。

但粮食依然处于一个紧缺的程度,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只会让粮食更加入不敷出。

这时候,想要解决,唯有两个方法,即一增一减。

增的是粮食产量,减的是人口增长。

好在我国既有以袁隆平为首的科学家能够研究出来产量高质量好的粮食,也有马寅初这样看清人口过度增长危害的大学士。

才没让我们进入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也是……

房价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

这个大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更简单来说,是房子问题。

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房价曾经一直高居不下?

主要原因就是供求关系不平衡。想要买房的人多,房子少,所以就成为了价格高昂的奢侈品

所以人越多,房价越高,毕竟土地的数量有限,无法永无止境的开发。

再回头看看如今,这两年房市的“惨状”,无非就是因为人口减少,导致供需关系倒挂。

这才让房子哪怕“跌跌不休”人们也提不起买房的信心。

毕竟,人少了,房子就不具备奢侈品的属性了。

只不过,面对飞速的经济发展。

我们从计划生育,到提倡生育之间,没有做好平稳的衔接。

毕竟,只有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不太多也不太少,才能真正的实现安居乐业。

只有那时候,房子才是住的而不是炒的,资本也无法依靠人口红利进行收割。

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工作,每个人都能愉悦消费。

那时候,才是我们梦想的生活。

所以,现在市面上充斥着把老龄化严重归为当年计划生育的问题,是不对的。

毕竟当年若没有计划生育,中国也无法达到如今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

甚至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可能还不如今天!

尾声

如果真要说,那就是计划生育的政策在那个阶段,完全是一个正确的开始。

只不过结束的时机,恐怕略有问题,这才让现在的我们经历这场人口数量与国家发展彻底融会贯通前的波动。

但我相信,用不了太久,我们的人口就将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而上面的畅享也必将成为现实!

关于计划生育和现在的社会现状,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井夫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