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艺高一寸千磨难。”

惜儿说文化 2023-03-10 10:33:01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俗话说“艺高一寸千磨难。”到底有哪些磨难呢?

第一个磨难是自己的辛苦。俗话说“天道酬勤”,“天道酬勤”,“不吃苦就尝不到甜头”,“不吃苦就成不了杰出的人”。

第二个磨难是遭受同行的嫉恨和打压。俗话说“能遭人忌,必是良材”“能受尽锤炼的,就是硬汉;如果你不遭人忌,你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所以要忍受“骑老鼠,耍麦芒,小人小马小刀枪”的迫害。

第三个磨难是才高压主人。如果这家店的掌柜是个“武大郎”——比他高的都不用,你就是有泼天才智通天本事,也只配做一个赋闲的小角色。这也是天才遇到的最棘手的生存发展困境和问题。老话说“才大误了自己,地多好活别人。”唐代大诗人杜甫《古柏行》描写一棵参天大树时写道:“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然而,诗人最后无奈地叹道:“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但是,任何事情的利弊都是齐头并进的,祸福相依。亏大了就有大收益。自古以来,智慧总守着病;艰难困苦,玉如成功。苦难当然打击和折磨人,但同时也磨砺人,使人成功。

《荀子》、《庄子》、《吕氏春秋》、《风俗通》、《说苑》等经典著作都详细描述了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均在今河南)之间被当地人围困,弟子们都饿了七天。当时除了颜回一个人在择菜之外,其余得意弟子如子贡、鲁兹等都对孔子的追求乃至学说产生了怀疑,迫使夫子对他们进行了漫长的“心理辅导”。

对于这个历史公案,各家说法不一。其中汉代刘向的《说苑杂言》中的话比较简单:“子曰:‘……语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

即使是圣人,一旦陷入困境,说什么也是徒劳的。很难说“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圣人所与人难言信也”——这就叫“有言不信”。

所以孔子说“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这就是为什么孟夫子说,苦劳饿拂动忍增益所不能。

总结

我们传承俗语文化更应该坚持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这些谚语可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也可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说出生活的道理。总之,每一个谚语的诞生都有它的社会背景,都有它在当时的价值,但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所以很多说法并不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以科学作为基础,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

0 阅读:18

惜儿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