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到1949年二十七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智勇兼备,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的革命战士。这些人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很大一部分又继续参与了新生政权的建设,为后来新中国打下了初步基础。
尤其是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那段时间里,国家的发展能在最后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他们的努力。等到70年代后期以后,一系列的军队,行政,经济改革也频频出现他们的身影。来自河南光山县的开国少将李德生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履历功勋,而且还在六七十年代因为出色的表现受到毛主席青睐,深受瞩目,甚至于,毛主席当时为了提拔他,还向中央军委小组提了意见。那么,他究竟有什么过人的表现,得以受到关注呢?
1,李德生的早年生涯
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今属信阳市)的一个贫农家庭,是许世友的老乡,他生于1916年4月,在开国元勋们那一批人中属于年轻一辈。
1928年,红军进入信阳,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李德生加入了当地的童子团,当上了团长。1930年,他正式加入红军,并在1932年入了党。
在红军时期,李德生随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打了不少反围剿作战,后来又西入川陕,二走长征,在黄安,陕南,嘉陵江沿岸英勇战斗,哪怕一度因为子弹打中左胸,有心脏受损的风险,且左手残疾,李德生也坚持作战,可见其勇气可嘉。正因为他勇敢,忠诚,履立战功,李德生在红军里从战士一路当到了连指导员。
抗战爆发后,李德生又从排长干起,到抗战结束时成为太行军区麾下的一位团长。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1942年反扫荡作战的战斗,多次以少胜多,受到延安方面嘉奖。
解放战争期间,李德生先是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后来又南下加入中原野战军,在山东,河南,湖北转战,在襄樊战役中火速取下三关,后来又在淮海战役中负责了对黄维兵团收网包围的工作,还立下了攻占双堆集核心阵地的大功。
1949年初各纵队,野战军改制后,李德生成为了12军35师师长,又随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任务。
1951年,李德生又率35师入朝作战,后来成为了1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贡献很大。朝鲜半岛停战后,李德生又回国担任12军军长,1955年因功被授予少将军衔,随后他一面狠抓部队训练工作,一面去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接受现代化军事教育。
2,李德生为何被毛主席看重?
1960年,在完成了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学业后,李德生重返部队,长期在安徽省活动。1968年以后,李德生又担任了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省革委会主任等重要职务。
仅仅过了一年之后的1969年4月,李德生便突然接到了周恩来总理打过来的电话。李德生此前经常和周总理电话联系,商谈安徽事务,因此也没什么感到奇怪的。但周总理却告诉他要他立即来北京升职上任,让李德生一时之间感到有些难以相信。
毕竟,他来安徽主持工作也才过了不到一年,这么快就去北京升职,速度也太快了。不过他还是立即收拾行装,同僚们的欢送会和饭局也没有参加便立即奔赴北京,随后便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并受到了毛主席的召见,让他大受赞赏。
其实,李德生之所以被毛主席看重,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李德生在1968年处理安徽大小斗争事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在接受毛主席会见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里所说的事件,是安徽当时和其它地区一样盛行武力斗争,治安状况,社会秩序,生产生活也受到影响。
李德生处理完这次事情后,于这一年10月的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当时,这场会议主要的内容就是要选举党的九大代表,周恩来念到出席会议的华东组人员时,毛主席听到李德生的名字,特意召见了他。
见到李德生之前,毛主席便通过周恩来了解到李德生和他的12军在安徽展开三支工作的事迹。他反复询问李德生家乡在哪儿,年龄如何,并夸奖他在芜湖解决武斗的事儿办的好,又问他:“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呀?”
李德生答道:“就是大造舆论”。
听到这个回答,毛主席很满意,认为这符合解放军历史上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事作风,没有一味地去硬碰硬,而是用了柔软的迂回手段,可见李德生是个做事肯多考虑后果的人。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年龄,李德生的年龄当时仅5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的不少干部,尤其是政治局和大军区司令员不少都已经六七十岁了,毛主席当时正打算培养一批年纪小一些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第一次会见李德生的时候,特意问他年龄的原因所在。
也正是在于毛主席的第二次会面中,毛主席询问了很多李德生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并建议他要在学习军事知识之余,多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
1971年,李德生担任的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一职位以往都是由中将以上的人担任,他是继丁盛之后,第二个以少将身份担任该职务的人。
这一年,毛主席南下的时候,李德生还履行了毛主席交给他的一项重要任务,即向北京南口地区调派一个师的部队护卫主席。
等到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之前,在讨论政治局,主席团等组织的人选时,毛主席极力支持提拔李德生进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一时之间,当时的军委办公组还有些感到意外,直到毛主席多次强调,这才决定了李德生在十大进入中央政治局,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这两个职务属于正国级干部,以往担任该职的将领至少都是中将,甚至很多上将和大将终其一生也没有担任过正国级干部。而李德生以前的军衔只是少将。
李德生同时还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在安徽的一些职务也一并兼任,为此,这一时期的他经常需要在北京和安徽两地之间来回跑,然而即便如此,他也能把工作处理得滴水不漏。
后来,1973年底,毛主席决定将大军区司令对调轮换。李德生便去东北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1975年,又因为王洪文等人的“批评帮助”,李德生主动向毛主席打报告,辞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此后一直到1985年,他都在沈阳军区司令员的职务上忙碌。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阳军区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李德生积极地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儿,是李德生向邓小平提议组建预备役师,团部队。为此,他在锦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预备役步兵师,该师后来接受了邓小平的检阅,并很快将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工作推广到全国,这为中国后来组建预备役部队,完善动员体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二件事儿,是他提出了要在野战部队组建合成军,以及东北西部地区组建守备区的建议。
这是李德生在1981年见邓小平的时候提出的建议。他告诉邓小平,为了适应现代战争,有必要把陆军的多个兵种合成在一起组建为多兵种合成军,这样可以加强合成军野战的反应能力,集中优势力量,而守备区则应该减少兵员,另外组建边防部队守卫。
邓小平让他先做个试点,于是,李德生又率先在东北完成了合成军的建设。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李德生的这套建议是非常有远见的。解放军后来在21世纪,尤其是2016年深化军改时的走的其实就是李德生的这个路子。
解放军各战区的陆军野战部队如今也是按照合成营——合成旅——军(编制是集团军,实际规模是军级)的模式建立的。而边境,沿海地带的守备工作则是由各边防团,海防团负责,这些边防,海防部队接受当地警备司令部和战区陆军的双重领导。李德生能在80年代就想这么远,确实眼光很独到。
此外,解放军的首个激光模拟对抗营也是在他的支持下建立。他还重视部队的训练和战备水平,类似的事迹不胜枚举。
1985年,李德生离开沈阳,成为了国防大学政治委员。1988年,中国恢复军衔制,李德生晋升上将军衔。
进入90年代以后,李德生年龄渐大,退居二线。在离休期间,他仍然关心地方民生建设,还撰写了回忆录。
2011年,李德生于北京去世,享年96岁。
参考资料:
1,2007.6.6-中国经济网-解密毛泽东为什么选中李德生 曾多次当面考察
2,2024.5.16-党史博览-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前后的两次谈话,令李德生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