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留学美国,直言:除了大使李肇星,没人知道我是毛主席后人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5-02 06:59:03

1972年,毛主席观瞧着小外孙女的照片,脱口而出:“就叫东梅吧!‘东’是我的名,而‘梅’是很好的一个字,我平生最喜欢。”于是,李敏和孔令华的第二个孩子就有了名字:孔东梅。

毛主席的脸颊上有颗痣,孔东梅在同样的地方也是如此。而且,她的五官,一颦一簇,尤其是笑起来和蔼可亲的模样,都跟外公极为相像。

因此,外界都认为孔东梅是最像毛主席的后代。不过,孔东梅除了继承毛家的长相和自尊、自强、心系人民的基因外,再未得到任何优待。

孔东梅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与了泰康人寿的组建。企业步入正轨后,孔东梅选择从头再来。她远渡重洋,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硕士学位。

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孔东梅从未公开过自己的身份。她直言:除了驻美大使李肇星外,没人知道我是毛主席的后代。

毛主席后裔:事实上,我没有童年

“外婆(贺子珍)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红军女战士;母亲(李敏)三岁跟着外婆去苏联待了不到一年,苏联卫国战争就爆发了,从一个战争再到另一个战争。那时候还有岸英、岸青舅舅,为了养活他们,外婆去做伐木工人,给苏联的战士们织毛衣毛袜。冬天气温零下二三十℃,屋里没有暖气,语言也不通,她为了一片面包跟苏联人争执,真的非常艰苦。”

回忆起外婆和母亲,这两位女性长辈,孔东梅总是感慨万千。

“我从没见过外公,他去世时我只有4岁。我只能通过照片和画像,来勾勒他的形象。”未能与毛主席相见,是孔东梅毕生的遗憾。

孔东梅从记事起,就跟着外婆贺子珍,住在上海市湖南路262号。孔东梅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用她自己的话说:“事实上,我没有真正的童年。”

“我就是一个深宅大院中的小女孩,不自由。哪怕是过马路买一个五分钱的冰棍,都要费尽周折。”孔东梅回忆道。

孔东梅渴望跟普通孩子一样四处玩耍,也渴望有父母的陪伴。不过,李敏和孔令华都在北京,小东梅想跟他们见面,难于登天。

渐渐地,孔东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我总觉得吃别人家的饭就特别香,有什么东西也特别愿意与人分享。后来,我投身慈善,一定程度上是出于童年对这种回归普通家庭的渴望。”

直到孔东梅6岁那年,李敏才终于把她接到了北京。母女二人,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李敏告诉女儿,自己小时候在苏联长大,甚至都不知道毛主席是自己的爸爸。

在哈尔滨时,哥哥毛岸青指着学校墙上悬挂的毛主席像,问李敏:“你知道这是谁吗?”

“知道,他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李敏爽快的答道。

“不对!”毛岸青摇摇头说:“他是我们的爸爸。”

李敏笑着说:“怎么可能呢?毛主席怎么会是我们的爸爸?”

毛岸青表示,如果李敏不信,可以写封信问问毛主席。

李敏带着满腹疑惑,提笔写道:“敬爱的毛主席,人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父亲,我是您的亲生女儿。到底是不是这回事,请告诉我。”

毛主席看到女儿的来信,高兴地不得了:“娇娇,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高了吧,希望你尽快回到爸爸身边。”

小李敏,并不知道,她的父母一共生了6个孩子,她是老幺。

前面的哥哥姐姐,要么夭折,要么走散,要么留在了老乡家里。

所以,李敏是留在毛主席与贺子珍身边,唯一的孩子。毛主席对她也格外宝贝,起小名为“娇娇”。

贺子珍去苏联养病后,毛主席担心她的精神状况。所以,把李敏从延安送到了莫斯科。

当时,李敏还小,所以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

红色后代,为何去美国留学?

“我的母亲(李敏),不是‘红色公主’,也不是‘贵族后裔’,她就是个普通女人。”孔东梅表示,去北京以后,过得生活跟所有的老百姓一样。

那时候,父亲孔令华没有工资,全家四口人只靠母亲李敏每月五六十元钱过日子,每天都得精打细算。

李敏就跟万千中国妇女一样,天不亮就提前用粮票把菜买回来,再急匆匆的赶去上班。

她烧饭、做衣服,打毛线,出门的时候坐公共汽车。

孔东梅回忆:“哥哥穿旧了的衣服母亲舍不得扔,就改改给我穿。”

坐在屋里都打寒战,是孔东梅对北京的冬天,最深刻的记忆。

虽然李敏是普通妇女,但骨子里依然有对精神世界的需求。

“母亲很古典,喜欢欧洲的、浪漫主义的东西。可能因为她从小在俄罗斯长大,受俄罗斯古典艺术的熏陶比较多。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也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随便出去玩,母亲就给我买了很多书。”回忆起母亲李敏,孔东梅感慨的说道。

受到这些书籍的熏陶,孔东梅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2年,孔东梅顺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

对于未来,她有着自己的畅想:“开个小书店,过着读海明威的小说、喝咖啡、养一只猫的小资生活。”

四年以后,满怀理想的文学青年,走出了校门。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泰康人寿。当时的泰康人寿刚刚起步,整个公司,也就两间办公室。

孔东梅就是最普通的文员,她从端茶倒水打杂干起,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干过。

“随着泰康人寿变成十几万员工的大企业,我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孔东梅渐渐发现,这并不是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她还有很多梦想,渴望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1997年孔东梅决定“下海经商”,她想创立自己的企业,做自己的老板。

“当时公司都注册了,又碰巧遇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于是,孔东梅决定出去开开眼界。

孔东梅怕妈妈担心,所以告诉她,“两三个月就能回来”,可一去就是两年多,将近三年。

“下了飞机,拎着皮箱,谁都不认识你,你就是孔东梅,沧海一粟,淹没在人海中。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血脉和家族。我开始安静下来,逐步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初来乍到,孔东梅半年内搬了3次家,才终于稳定下来。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后,孔东梅对自己的外公,有了新的认识。

从前,她对外公的了解,来自于家人、课堂和国内的电视宣传。如今,她有了全新的角度,看待外公。

不过,孔东梅发现,“有些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对我外公这个人,尽管基本上都听说过,但他到底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现代中国什么样,他们并不了解。课堂上经 常因此发生辩论,碰到他们不理解的事儿,我就讲给他们听。没有人知道,毛主席就是我的外公。”

孔东梅在美国过着非常低调的生活,学校里的师生和中国驻美各个机构,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孔东梅回忆:“只有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知道我的身份。”

从“毛主席外孙女”到“百亿夫人”再到“公益领袖”

孔东梅在美国,苦甘参半,而她的家里也发生了变故。爸爸孔令华突然病逝,妈妈李敏承受不住打击,大病一场。

而哥哥孔继宁,又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远隔重洋,很难见上一面。孔东梅毅然回国,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在她“豁出去”的东奔西走之下,住院、报销、住房等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问题解决后,李敏的病情,也迅速好转。

2000年12月26日,即毛主席诞辰当天,李敏还在孔东梅的陪同下,去了纪念堂吊唁。

受母亲的影响,孔东梅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开始传播和推广“红色经典”。

孔东梅是领袖后代,女中豪杰,她的丈夫陈东升也是人中龙凤。泰康人寿、宅急送、嘉德拍卖,都是陈东升创办的企业。

他与雷军和小米,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相比“毛主席的外孙女”“陈东升的夫人”,这两个外公和丈夫赐予自己的头衔,孔东梅更钟意“公益领袖”这个称呼,用她的话说“这是放飞自我了”。

孔东梅用7年时间,打造了“东润启航奖学金”项目,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4个县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身家过亿的她,捐款也是过亿。三年特殊时期,她还为国家捐出了4500万,真可谓是人间大爱。

孔东梅说:“每次下乡我都特别想拥抱那些孩子、那些老乡,他们见到我就像见到了亲人似的。拥抱这些孩子们,我觉得特别幸福,一点都不觉得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时尚的红色后代[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09):98-99.

[2]许正.孔东梅:走近外公毛泽东的“红色之梦”[J].党史纵横,2006,(11):18-21.

[3]唐小烨,华丽.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J].党史天地,2008,(01):34-37.

14 阅读:6034
评论列表
  • 2024-05-03 13:59

    主席后人,没有辜负伟人的期望!

  • 2024-06-14 22:15

    祝主席后代幸福安康!

  • 2024-06-24 22:26

    红色传承

  • 2024-08-21 18:32

    为了国家,主席伟人牺牲了很多。亲外孙女也不能正常见面。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