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耳机经历长篇连载—攀登高峰之路,记NS5和NSX

懂科技的杰长老 2023-10-11 17:40:04

终于,我下架了自己的NS3R和NS4耳机(同时还有一两款线材),目前仅挂有自然声NS3和NSX及NSX-max,也算是基本告别了自己做耳机的生涯了。趁此时机,准备慢慢聊聊自己这些年做耳机的一些经历和趣事,相当多是内部的机密性的,嘿嘿(不涉及商业机密),希望大家喜欢。

拓展阅读: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95660467623248440/

从高峰到高峰之路,记NS5和NSX

碳纳米管振膜,当年威索尼克的郁少用这个振膜的单元做了一只争议很大的耳机GR9,号称能干挺榭兰图(引起争议的最好方法永远是碰瓷)。当然,GR09自己也听了,素质确实也不错,但声音也不太对路了(威索尼克的平直调音理念,了解下)。不过,当时自己还不算完全了解耳机调音之道。当自己拿到这只单元时,心动是肯定心动的,调音还是老思路:先自己调,最后再找方老师选择。虽然笨了一点,但不容易翻车(音乐家的耳朵,真的比什么调音科学都好使。当然,必须是真正意义的参与而非挂名的那种)。

命名上自己也比较随意,因为定位是自己的旗舰动圈,所以直接就跳过NS3和NS4,直接跳到了NS5。NS5的壳体外观设计很成功,它的金色和玫瑰金版本至今仍然是自己耳机的颜值巅峰(之一)。

调音的话,自然是按自己的思路。调出了好多条都基本符合目标曲线的调音曲线(当时已经开始了解耳机目标曲线应该是怎么样的了),然后自己比较选择。最后的难题还是甩给了方老师,虽然自己也能选择,但是不用白不用,哈哈。最后方老师用他的肉耳选择了这条曲线:

这是当年市场上极少有的一条符合hrft曲线的耳机(说成唯一也问题不大),就频响而言唯一的问题是7k那里会有个3db左右的小凹陷,其它可以说完美。这条曲线连杨教授也啧啧称奇,在所有几条曲线中,他也最认可这条。它的真正问题是原配的白丝线有些影响声场,加上壳体的某些设计也加剧了这个问题(当年自己还没有充分了解壳体声学设计的技巧)。

不出预料,NS5一推出来就得到普遍的好评,同时引发争议。销量好得出奇,以至于让同行都眼红了。各种黑子纷纷出现,从各方面黑。连著名的脑放也出来评测了一把,一方面惊喜于它的参数表现(失真、频响、一致性),一方面找黑点来黑,不过能找到的就是那条白丝线拖后腿的声场了,然后用上显微镜一通黑(他惯用的方式)。

那时我算是领教了黑子的水平了,可以从全方位的黑。把你很久以前发言全找出来,稍微说得不够严谨或有问题的点全拿出来说事。甚至,连自己找方岽清听都成了人品不好的证明(估计是不相信我这是真的吧)。而自己说话又一向大大咧咧的,根本就没在意过,最后狼狈收场。但就这样NS5也是自己销量最好的耳机,没有之一。

一年多后,自己改善外壳设计的NS5MKII二代推了出来,外形小巧(10mm单元的极限水平)、佩戴舒适;声音更为完善,声场问题也彻底解决。自然声NS5MKII是一只水桶机,各方面都没有什么缺点。不过时过境迁,并没引起太大波澜,销量平平,虽然用户都是一致好评和资深耳机博主有不少力推。自己营销能力成了自己最大的短板!

NSX,集大成的旗舰之作

伴随NS5的推出,自己也算是彻底掌握了入耳式耳机的调音之道,可以完美融合还原和好听了。而这个实践即是NSX,它的研发时间不短,花了一年左右。时间和精力都主要花在单元的选择和调音曲线的选择上了。动铁单元知名的有两家,即声扬和娄氏,他们两家的单元各有特点。不过娄氏名气更大,很多厂都采用。当然,这跟N3003有关,其实3003用的那个高频单元很差劲(30017),素质感好但巨刺耳、干,但因为出名,所以很多耳机厂都采用。娄氏真正好的是NSX用的那只(31736),高频细腻解析力又好。

其实声扬的单元一点都不差过娄氏的,而且声音更有特色,尤其是他家的低频单元远比娄氏好。但没有用,很多耳机厂并不是要好声,而是噱头。几年后,声扬拿出了他家的静电动铁,挣足了噱头,巨多厂家采用。但其实那只单元灵敏度很低,要想让它起作用,易推性影响很大。So,很多用这个单元的耳机根本就是图那个噱头而已,单元在里面发出声压很低,基本没起作用。

但中频单元我没有用这两家的,而是用的自己定制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成本(虽然很多人都拿这点来黑),实际上,中频单元两家的都不贵,市面价不到40一只,比自己定制的中频单元的出厂价还便宜,而且还不用批量订。但声音定制的更好,另一个关键是能调出最符合哈曼中频的曲线出来。

单元选择完后,调音曲线自己也选择了好久,其中一个原因是高频和低频上的举棋不定。每一种调音都各有优劣(但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曲线),我听了足足两个月仍然定不下来(自己调耳机,每一只都需要大约试听一个月之久,用各种音乐,换多个音源试音来决定声音是否满足要求)。但当时方岽清很忙了,最后自己找到了作曲家刘晔,不过他也没有给出很明确的听感,他觉得都挺好的。工厂那边不行了,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你可以用开关嘛。OK,彻底解决纠结症晚期患者的难题。

于是,NSX的发行迅速的提上了日程,但仍然比起水月大佬的A8晚了。一开始自己推出了单低频可调及高低频都可调的两种版本,售价5980和6980元。后面又推出了一个简化调音版,售价4980元,但可以自己选择某个具体的高低频组合。以及各种颜色、面板的组合,这让它的选择组合相当夸张,经常搞得自己和厂里都晕。不过厂里收费那是相当的昂贵(一开始一个工人一天做不好一只),不过做工、外观都是没得说。

NSX的调音曲线是一条集大成者,综合了音特美、哈曼和HRTF的优点,其声音也是。既能相当良好的还原,又能富有韵味,听各种音乐都好听。同时,它具有的15000Hz以内零相位差的特点也让它拥有极为强悍的声场还原能力。一推出就震惊了耳机界,大佬们纷纷表示:牛逼Plus!但很遗憾,耳机市场就是这样,做耳机的玩不过搞营销的。所以销量虽然还可以,但也就那样了。后面自己曾经把它给过耳机实验室的博主,以下是他的算法打分结果,他个人的主观评价也基本同样。

如果说NSX还有问题,那就是它的壳体偏大,对小耳朵很不友好。很多人对里面那么大的空表示不解,抗不住了中间还小小的优化了一下壳体,让它更适应小耳朵。另外就是,包装!NSX的包装真是很垃圾,一看就是diy小厂干出来的,再次自黑,大笑!不过做包装一做一般要500-1000套起步,而做精美的包装要这么来一千套,俺估计几年NSX挣的钱都得丢进去。这个不是开玩笑,几年的耳机做下来,我留下的包装材料放了整整一间屋。

二年多过后(2021年下半年),自己算是给自己做耳机做一个总结,把NSX升级成12单元的max版本,采用4:4:4的低中高组合(依然没用噱头之王的静电单元),低音单元重新换了一种(耳肉调音的选择),调音也更为成熟,弥补上了NSX声音素质上最后的短板。在小品牌旗舰都上万的今天,NSX-max可以说未来很多年,都是不用担心它的素质和调音的。但售价却不过万,也算是自己的一只终极的耳机了。

从NSX-max之后,自己基本算是结束了自己耳机之路,全面转行做起了音箱及相应配套器材了。其中的代表作就是上面这对NS17Pro,它采用一只6.5寸(也可以说是7寸)单元就做到了40Hz的下潜,而且能承受巨大的声压而不失真,高频延伸40000Hz,在一间30-40平方的房间轻松播好从人声到弦乐到大型交响。虽然说并不难推(A120也能推得不错),但它能遇强越强,好的前端和功放可以让它脱胎换骨一般。NS17在超强的功放和前端的加持下,爆发起来的实力是完全不输给一般的中型落地的了,但总体成本却只要一半不到。

0 阅读:0

懂科技的杰长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