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人拿出神秘布包,省委书记看后紧急上报中央,老人是何身份

愚鉴过去 2024-02-13 05:08:5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愚鉴作者/愚鉴

2011年,河南范县,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北街村,走访村里的贫困户。

在走访中卢展工得知,村里有一位名为李文祥的86岁贫困户,堪称家徒四壁,并且还曾经是革命军人。如此身份立即引起了卢展工的重视,他随即赶往李文祥家。

李文祥还不知道卢展工的身份,以为对方只是像之前一样来上门探望老兵的民政干部。李文祥热情地接待了卢展工一行人,表示自己过得不错,不用组织操心。

但卢展工在李文祥家里转了一圈,却感到李文祥的生活并不是那么“不错”。只见整座房屋的陈设都十分陈旧,也没有多少家具。房子里只有两件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一台老旧电视和一台已经生锈脱漆的缝纫机。缝纫机是平常老人用来干点零活补贴家用的,看电视则是他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

卢展工不禁震惊了,他一进门就注意到房间里挂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人胸前挂满了各种奖章,应该就是李文祥年轻的时候。既然获得过这么多奖章,李文祥的生活应该过得不错才对,怎么就成了贫困户呢?

卢展工便问李文祥:“照片上的这位军人是您本人吗?”

李文祥回答说:“是,就是我年轻时拍的。”

卢展工又问道:“那您照片上的这些奖章还在吗?可以拿出来看看吗?”

李文祥点了点头,随后颤颤巍巍地翻出来一个老旧的布包。打开布包一看,众人都惊呆了。

只见布包里装着大量纪念章、奖状和军功章。纪念章和奖状是李文祥参加过解放战争多场重大战役的证明,其中包括渡江战役、福州战役和平潭岛战役等等。从这些物品的数量就能看出,李文祥绝对是身经百战的,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

而军功章就更不简单了,与李文祥立下的大功有关。三枚军功章分别对应着二等功、一等功和特等功。

了解部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么句话:“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要获得二等功,基本就得玩命了。要获得一等功,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或者与死亡擦肩而过,所以“活着的一等功”才极为珍贵。

而特等功就更不用说了,能获得特等功的基本都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即便以最朴实的方式将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觉得是在胡编乱造——“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由于获得特等功的难度过大,1955年后这一级别的奖项就被取消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和平年代的任何事情恐怕都无法达到特等功的标准了,一等功就成了最高级别。

而这位老人竟然获得过特等功,其对部队作出的贡献可想而知。卢展工看到这些军功章,在敬佩的同时又感到疑惑:按理说获得过这么多荣誉,作出过这么多贡献,卢展工应该是备受关注,得到过很多照顾才对,怎么就默默无闻地住在这么一个小村里,成了贫困户呢?

在追问下,卢展工终于得知了老人的经历。

李文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47年12月参军。他在济南战役中获得二等功,上海战役中获得一等功,淮海战役中更是获得了特等功。他多次不顾生死,奋勇冲杀在最前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更可贵的是,在建国后,李文祥也并未居功自傲。当时部分干部得知新中国成立了,便骄傲自满起来,觉得既然已经胜利了,就可以开始享受了,有些人就向中央伸手要权要钱。但李文祥却并非如此,他觉得自己的奋斗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怎么能为了自己享受就忘却理想呢?

因此李文祥放弃了留在部队里享受军官待遇的机会,在1956年响应“军队支持经济建设”的号召,从军队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单位领导考虑到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兵,想安排他做办公室工作,能轻松一点。但李文祥却表示不必如此,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于是李文祥就这样成了一名保卫科干事,后来更是跟着工程队辗转各地,干最苦最累的活。

而李文祥本人对此毫无怨言,反而因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感到高兴。有领导见李文祥如此有干劲,提出想提拔他到电厂当干部,李文祥却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低,还是适合在基层工作。实际上,这是因为李文祥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在婚姻生活上,李文祥同样保持着朴素的观念。许多领导和同事看到李文祥立下了这么多战功却还是单身,纷纷给李文祥介绍对象,通常都是女医生、女教师和女干部,其中包含不少才貌双全之人。

然而李文祥却全都谢绝了,不是因为他眼光太高看不上,而是担心自己耽误了对方。他只想找一个和自己一样出身贫苦人家的女孩,认为这样双方才能聊到一起去。

最后李文祥果然找到了这样的人,她就是来自福建的姑娘陈宝珍。两人有许多共同语言,很快就产生了感情,在1957年正式结婚,此后他们将相伴一生。

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提出了精简支农的号召,希望干部们能够下乡去农村工作。但一开始没有多少人响应,毕竟谁都知道这实际上是让干部们放弃身份回去当农民,有几个人愿意放弃城里的稳定工作,回到田地里艰苦劳作呢?

但李文祥却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我愿意!”他是单位里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国家号召的,随即就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农民。李文祥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想为国家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得知家乡此时依然很贫困,便想靠自己的能力,让乡亲们也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随后,李文祥就带着陈宝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不过这并不算是衣锦还乡,因为李文祥并不是以高姿态回来的,也没有带回多少钱财。村里人只知道李文祥当年出去打仗,现在退伍回家了,却不知道他作出过那么多贡献。

此后,李文祥就这样以一名普通转业军人的身份在村里生活着。以他的贡献,每年本可以领到不少补贴,但每次有关部门上门调查的时候,李文祥都有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因为他不想给国家增添负担,希望这些钱能被拿去送给更需要的人。

同时,李文祥也兑现了带村民致富的承诺。他当选为生产队长后,带着村里人踏上了致富道路。1966年,他利用在福建学到的水田经验,带领村民们进行“稻改”,挖渠引水,修整水田,结束了村里吃不上饭的历史。改革开放后他又带领村民们办加工企业,让村民们纷纷富裕了起来。

而在此过程中,李文祥从未利用过手中的权力给自己谋取利益。反倒是经常拿自己家的钱为村民办事,发现某家村民有困难后,他便会一直资助对方。这样一来,在村民们富起来的同时,李文祥却一直穷困。

直到卢展工来探望李文祥,大家才知道了他的光荣过往。据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回忆,父亲几乎从来不提那段往事,只说自己是普通的转业军人。如果不是卢展工书记下乡慰问,她至今都不知道父亲居然立下过那么多战功。

卢展工了解李文祥的情况后当即上报中央,2011年9月,李文祥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河南省也发起了学习李文祥运动。不过对李文祥本人而言,他个人的荣誉并不重要,只要能看到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他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愚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0

愚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