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贵州交界处的“菇类村”,女性衣着开放,以母系社会为主

夏有南风 2024-10-28 02:43:16

文丨喃风 编辑丨喃风

梭族的走婚制,大概是大众最熟悉的母系社会遗风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都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但放眼全球,更别提中国几千年的父权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母系社会几乎已经消失了。

然而,在广西和贵州交界处的深山里,却有一个叫做“菇类村”的小村落,似乎保留着一些母系社会的痕迹。他们真的生活在“以母为尊”的世界里吗?

“奇装异服,伤风败俗”,这是网上冲浪时,你点进关于菇类村的帖子,最容易刷到的评论。

在键盘侠的口中,这座地处贵州和广西交界处的深山村落,因为女性“两片瑶”的服饰和公开哺乳的习俗,成了离经叛道的代表。

“两片瑶”,光听名字就挺有那味儿。她们的衣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前后两块布,搭在肩上,完事儿。对,你没猜错,里面啥也不穿。

搁外面,回头率估计得爆表,但在菇类村,这就是日常。

然而,在喧嚣的网络争议背后,菇类村,这个以白裤瑶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步调,仿佛是现代文明中的一处“桃花源”。

菇类村面积不大,只有16.91平方公里,一千多口人,散落在272户人家。除了少数的苗族,大部分村民都是白裤瑶,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历史和文化,都靠着一代代口口相传。

交通闭塞,是外界贴在菇类村身上的另一个标签。通往外界的路只有一条,还是年久失修的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水泥路”。

这也成了制约菇类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村民们收入微薄,主要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是标准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虽然顶着“全国生态文明村”的名头,但落后的基础设施,依然是村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不过,封闭的环境,也让菇类村的文化传统保留得相对完整,特别是根植于他们血脉中的“母性文化”。

“两片瑶”的服饰,无疑是这种“母性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两片未经缝制的布料,简单地搭在肩上,露出大部分的胸背,这是菇类村女性的日常穿着。

这种在我们看来“惊世骇俗”的打扮,在她们眼里,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在白裤瑶的文化里,女性的乳房,是繁衍后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和希望,与色情和诱惑无关。她们“袒胸露乳”,不是为了取悦男性,而是对母性和生育能力的崇敬。

这种对母性的推崇,也体现在她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菇类村,你经常可以看到,妇女们不避讳旁人的眼光,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自然地给孩子喂奶。

对她们来说,哺乳,只是母亲与孩子之间最原始、最亲密的联结。

如果你认为菇类村的女性,只活在“两片布”和哺乳的单一叙事里,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菇类村的女性,展现出了她们独立自主的一面。

在菇类村,恋爱是“女追男”的模式。姑娘们看上哪个小伙子,会主动示好,大胆追求。婚前,她们是家里的主心骨,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但结婚后,她们会搬到夫家,承担起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在家庭事务上,更多地听从丈夫的意见。

这种婚前婚后社会地位的转变,说明菇类村并非纯粹的母系社会,而是在传统母系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父系文化相互交织的独特形态。

除了独特的文化习俗,菇类村的传统建筑,也充满了智慧和特色。为了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村民们建起了吊脚楼。这些用木头搭建的房屋,高高地架起,离地有一米多高。

吊脚楼的下方,通常用来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上层住人,用木板隔成客厅、卧室、厨房等功能区。一些人家,还会在最顶层搭建阁楼,用来储存粮食。

说到储存粮食,菇类村的粮仓,也是不得不提的一景。这些粮仓,也是用木头搭建,形状有圆形、方形,但都无一例外地架在四根高高的木桩上。

在木桩和粮仓的连接处,村民们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机关:在每根木桩上,都套着一个光滑的瓦罐。

这些瓦罐,成了老鼠的天敌。想要爬进粮仓偷吃的老鼠,在光滑的瓦罐面前,只能一次次败下阵来。

这种简单却充满智慧的设计,既保护了村民们辛苦种植的粮食,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菇类村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现代文明的冲击波,也开始影响着这个封闭的小村庄。

“两片瑶”的服饰和公开哺乳的习俗,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赞赏她们的率真自然,也有人批判她们的“落后”和“愚昧”。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落后”或“文明”来定义菇类村的文化。

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对母性的崇拜,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他们的存在,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菇类村的例子,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一个越来越趋同的时代,如何保护和传承那些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不应以猎奇的眼光去看待菇类村,而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了解他们,学习他们,最终与他们和谐共处。

如何看待外界的评价,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的生活,都是菇类村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菇类村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提醒我们,要用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避免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世界。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像菇类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0 阅读:0

夏有南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